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技术视域下我国乡村阅读推广路径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闫秀莹

  摘要:乡村阅读是推进乡村基层文化建设、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以全民阅读建构文化强国的着力点。关注数字化技术对乡村阅读的推进以及对文化认同生活方式的赋能,是当前进行乡村阅读推广的关键。数字时代,乡村阅读推广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基于对阅读空间的重构,搭建阅读共享平台;利用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提升阅读的覆盖面;完善多元力量参与机制,增强文化浸润氛围;以阅读推广人为引领,适应新的阅读媒介。
  关键词:乡村阅读;路径创新;文化强国;乡村振兴
  自2014年至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连续九年提及全民阅读,明确将其作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推进全民阅读,乡村阅读不能缺位,农民更不能缺席[1]。乡村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乡村振兴的实践支点,也是推进乡村基层文化建设、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以全民阅读建构文化强国的着力点。当前,数字化技术已经改变了知识在物理层面上的可获得性,相比传统的纸质阅读,知识到达读者数字接收终端的传输速度加快、传输效率提高[2]。在技术的裹挟下,数字化阅读等新的阅读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新的产业形态,正在逐渐登上大众阅读的主流舞台[3]。因此,结合当前阅读的实际情况,对阅读的定义不能仅局限于视觉或者传统媒介,而是除一些纯粹的娱乐游戏类活动以外,所有通过纸质或电子媒体获取知识的行为都应该被定义为阅读[4]。
  从技术视域下创新乡村阅读推广路径,必须基于当前乡村阅读的发展现状,关注科技进步对阅读行为和产业形态以及对乡村阅读场域和现实场景形态的影响,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对策建议。
  一、科技进步对乡村阅读的全方位影响
  (一)使乡村阅读更加场景化
  一方面,数字农村建设正在推进农村地区互联互通设施的改善,为乡村阅读推广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只有网络覆盖更加广泛,与城市实现“同网同速”,才能展开对乡村阅读供给侧质量与效率的研究。另一方面,出版业对数字出版新业态的大力推进,为丰富农村阅读资源供给提供了服务保障。新兴媒介产品的不断涌现,使阅读的便利化和普及率提高成为可能,乡村文化生活也呈现出碎片化、移动化、智能化的新场景。
  (二)阅读推广实践更加丰富化
  以互联网为主渠道,创新乡村阅读活动形式,打造具有浓厚阅读氛围的书香乡村。一是自2019年起连续多年举办“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主要通过“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推荐、“我爱阅读100天”读书打卡等适农乐农重点活动,促进阅读深入到农村生产生活中。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进一步普及,各项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短视频、直播以及网络营销在促进乡村阅读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二是举办首届全民阅读大会,通过乡村阅读推进论坛、“书香暖神州”等品牌,进一步发挥阅读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引领作用,使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三是全国各省出版集团、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等不同领域力量的参与,它们顺应农村的网络化发展,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乡村阅读服务效能,推动乡风文明和乡村文化振兴。
  (三)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加数字化
  一是农家书屋线下线上融合发展,成为乡村阅读推广的重要场域。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进行数字化建设或改造的农家书屋已超过12万家,提供的数字阅读内容多达百万种[5]。它兼具“田间小书屋”“云端图书城”的角色,满足了群众多元化、便利化的文化需求,让阅读兼顾“田间”和“云端”,有效填补了知识文化方面的城乡数字鸿沟。
  二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的通借通还。《“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推进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推动符合条件的农家书屋成为图书馆分馆。这一举措使农家书屋成为资源海量、更新及时、阅读方便的乡村文化服务平台,阅读资源的共建共享让农民获取知识变得便利,通过“家门口的图书馆”就能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二、乡村阅读推广路径创新
  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主要力量来自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推动,乡村阅读推广是短板[6]。但是,随着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乡村阅读推广产生的深远影响,乡村阅读不再局限于物理距离、农民自身阅读水平。技术驱动使阅读空间重构、阅读形式多样化,使乡村阅读覆盖面扩大。同时考虑到阅读媒介对传统印刷媒介的替代,要促进多元力量参与乡村阅读推广,并加强阅读推广人的引领作用,培养和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
  (一)注重对阅读空间的重构,搭建阅读共享平台
  一是跨域关联。全民阅读推广的难点在乡村,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角度而言,乡村阅读的推广既要调动农民的主体能动作用,还要在省、市、县、乡、村不同层级形成“结对帮扶”。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推进,为拓展不同地域和单位的协同合作创造了现实条件。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过程中,要以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为点,以点带面,形成乡村阅读服务圈,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乡村文化振兴。
  二是线上与线下的交互。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背景下,一方面,各类乡村阅读活动要利用当前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快手视频,扩大乡村阅读推广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借助数字阅读资源,提升阅读服务的便捷性,保持既能够随时随地阅读,又可保障阅读行为的连续性。
  三是阅读空间和生产空间的融合。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是农民阅读空间与生产空间融合的大前提。农民在闲暇时,可以借助智能终端获取知识,即使脚沾泥土也能手捧书香。
  (二)利用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提升阅读覆盖面
  考虑到农民缺乏阅读能力[7],应丰富知识的载体形态,满足农民群体的学习阅读需求。《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一方面要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另一方面要研l适合农民群众阅读的数字文化产品,通过丰富数字阅读资源供给,提升乡村阅读服务水平。

nlc202209261014



  当前有声阅读、AR阅读等新兴阅读方式已经兴起,丰富了图书文本的内容呈现形式,也促使阅读推广活动更加多元。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设立的数字阅读体验馆,就以多种阅读媒介为观众提供了专业化、场景化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如新华字典APP、中国诗词小课、国韵承传APP、《皮影中国》AR绘本、咪咕5G云党建、5G云游博物馆、番茄小说AI朗读等[8]。
  (三)完善多元力量参与机制,增强文化浸润氛围
  从知识的可获得性来说,乡村阅读需要调动三个层面的联动,分别是物理层面、理性层面以及情感层面[9]。从物理层面上看,要关注知识能否到达读者可及的物理空间或物质载体。数字农村建设特别是5G网络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知识可以抵达乡村以及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即使农民家庭没有藏书,也能获取知识、启智增慧。从理性层面上看,要注意新知识能否与读者既有的知识结构相匹配,并为他们所理解。根据农民的信息需求、受教育水平,需要提供与其相契合的精神文化产品、阅读服务,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追求。要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加强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对口帮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在进行农村阅读资源建设时,可考虑与农民、农业、农村相契合的阅读推广体系[10]。从情感层面上看,要促使知识对读者阅读兴趣的激发,使他们产生获得感和满足感。
  (四)以阅读推广人为引领,适应新的阅读媒介
  乡村阅读推广在本质上是以农民为受众的传播活动[11],由于农民受教育水平不高、“信息茧房”效应和数字化基建落后,良莠不齐的阅读资源充斥农村居民的手机、电脑等阅读终端,而农村居民对网络阅读资源的鉴别能力弱,无法迅速识别、处理和屏蔽不良信息,加速了信息孤岛的出现,阻碍了优质文化的吸收[12]。因此,需要有特定的阅读推广人适应并带动鼓励农民应对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影响,提升农民阅读水平。
  长期以来,农家书屋管理员服务于乡村文化建设,承担着推广阅读的责任。随着“乡村振兴十大阅读推广人”品牌的建设,后续还应纳入更多乡村阅读推广志愿者,对农民开展阅读指导,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指导内容不仅包括信息渠道的获取,引导农民学习登录各大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搜索目标知识,通过农家书屋数字平台实现自主选书,并选取适宜的阅读形式;还应提升农民的信息筛选能力,通过筛选、积累构建个人知识库,尤其是农耕知识板块,以此指导生产实践。
  结语
  乡村阅读推广的落脚点是提升农民的阅读水平,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的推进,乡村阅读推广要始终密切关注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充分利用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助力书香乡村建设,促进城乡阅读均衡发展,进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白瀛,史竞男.2022“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助力乡村文化振兴[N].人民日报,2022-04-25 (13).
  [2]张世海.论我国全民阅读的三个核心问题:以知识为中心的考察[J]出版发行研究,2021(08):11-16.
  [3]谢梅,赵春岚,凡秦林,等,全民阅读研究的知识图谱:学术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09):232-240.
  [4]张晗,卢嘉杰.数字鸿沟视阈下的全民阅读城市建设[J]现代出版,2018(04):33-37.
  [5]毛文思,王飚.“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数字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探析[J].出版广角,2022(08):21-26.
  [6][10][11]屈明颖,胡敏,王平.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乡村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实践探究[J]出版广角,2022(08):32-38+44.
  [7]郭智惠,乡村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背景.功能定位和实现策略[J]农业经济,2022(04):68-70.
  [8]韩秉志.数字阅读渐成新风尚[N].经济日报,2022-05-04(04).
  [9]卢儒珍,梁灿兴.“可获得性论”是抽象概念研究吗?[J].图书馆杂志,2004(09):28-30.
  [12]徐益波,宣晓晏.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使命、挑战和对策――以宁波图书馆阅读推进工作为例[J]图书馆,2022(05):60-66.
  作者简介:闫秀莹(1986-),女,河南巩义人,硕士,研究方向:期刊校质量、数字出版。
  (责任编辑马志娟)

nlc202209261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017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