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出血性败血症临床观察与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美玲 张科 李泽光 王丽媛 张英
关键词:生猪养殖;出血性败血症;临床诊断;疾病预防
0 引言
猪出血性败血症又称为猪肺疫、锁喉风,发病通常比较急。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还未及时反应进行治疗,病猪就出现死亡。为有效避免在生猪养殖中出现此类疾病,养殖户需要了解此病症的发病症状、和流行病学,从而有效进行针对性的预防管理。为生猪养殖提供有效的条件保障,减少发病的可能性。
1 病原特征
猪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显微镜下菌体中央呈现凸起,呈现钝圆形。菌体大小在(0.5~2.5)μm×(0.2~0.4)μm,通过瑞氏染色和姬姆萨染色后,菌体出现两端冉申深而中间部位染色较浅的杆菌,所以多杀性巴氏杆菌也被称为“两级杆菌”[1]。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菌体一般不形成芽孢,同时不生长出鞭毛,无法进行运动。但是如果在环境中分离出的菌体能够发现有粘液性的荚膜存在,而后置于实验室进行培养基培养后,会发现菌体的荚膜消失。在实验室中,不同的培养基类型中进行培养,多杀性巴氏杆菌会展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在血清琼脂的培养基之中进行培养24 h后,可看到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的露珠形式的菌落,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在鲜血培养基上可看到有露珠形式的菌落,但是菌落的周围不会出现溶血的现象。但是如果将多杀性巴氏杆菌放置在普通的营养琼脂上进行培养,会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在麦康凯琼脂上培养则完全不进行生长。多杀性巴氏杆菌通常为需氧或者兼厌氧菌,对营养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对空气条件的要求较低。依据实验室菌体抗原和荚膜抗原的不同,可分为22个血清类型,前者有16个血清类型,分别为阿拉伯数字表示,后者则有6个血清类型,使用英文字母表示。猪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主要分为5:A和6:B 2种类型,同时,A、B 2种类型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毒性水平最高的两种[2]。
2 流行病学
猪出血性败血症的传染源一般为发病猪或者是隐性的带菌生猪,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播,对于不同日龄和不同品种的猪之间都较易感染。病原通过在空气中的飞沫和食物等渠道感染健康生猪,属于一种条件性的致病菌体,当出现生猪的机体免疫力水平下降的时期,病原就会出现一定的致病性,从而导致生猪发病感染。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一年四季中都可发病,但是相对于天气比较炎热或者是气候变化幅度大的情况下,发病率会徒然上升,同时呈现散发性或者是地方性的流行形式。
3 临床症状
感病生猪的体温会突然上升,能达到42 ℃。病猪的精神沉郁、饮食量下降,在其咽喉和颈部位置出现红肿、发热的现象。由于红肿发热,导致病猪的呼吸速度加快,直至难以进行呼吸。病情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突然性出现死亡,整个病程一般只有1~2 d,很多感染病猪还未开始进行治疗出现死亡。
4 病理性变化
对病死的生猪进行剖检,发现其咽喉部位肿胀僵硬,在口腔和鼻腔的内部会有大量的泡沫状的液体,为棕色或者是棕褐色。皮肤上出现大小不均的紫红色斑点,一般在耳根、颈下、胸部、腹部及四肢的内侧。剖检其气管部位,在气管内有红色的泡沫状液体,气管粘膜出现点状出血现象。全身的淋巴结出血并且肿大,黏膜上有出血点和出血性斑。肺脏的病变明显,会有充血、淤血及出血的症状变化,颜色为暗红色,肺门部位的淋巴结红肿。心脏肿大,在心包膜和心外膜上有比较明显的出血点,心包内有血凝块。刚脏肿胀,外观为淡黄色,切面外翻,切开之后可以看到脂肪样的变性。脾脏肿大并且表现为深红色。胆囊出现肿胀,胆囊壁不同程度的增厚。胃壁粘膜出现溃疡,在其肠道内肠粘膜出现充血和出血的现象,肠道内有橘黄色的物质。直肠黏膜出血,呈现条索状,膀胱壁有弥漫性的出血点[3]。
5 诊断方式
将染病材料放在无菌的条件下,并且将其接种在鲜血琼脂之上,在37 ℃恒温箱之中培养24 h,可发现在鲜血琼脂上生长出半透明的菌落组织,表面相对光滑,边缘整齐,不形成溶血环。选取单个的菌落进行涂片镜检发现,病原菌属于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短小杆菌。在使用美兰染液和吉姆萨染液对其进行染色后镜检可以发现两端染色比较浓的小杆菌,就可以确诊为多杀性的巴氏杆菌。
6 防治管理措施
6.1 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在进行养殖管理期间,接种疫苗的方式能有效预防生猪生长发育期间出现猪出血性败血症。一般接种的时间为每年的春秋两季,2个季节中天气相对比较适宜。选择接种的疫苗种类可选择弱毒苗或者是氢氧化铝甲醛苗,2种接种相对效果比较好。在接种前后的1周内,不可饲喂含有抗菌药物的饲料种类,抗生素和磺胺类的药物也不能使用。在疫苗接种的半个月左右,可产生良好的抵抗能力,通常疫苗注射后的保护期可持续半年以上。在接种结束后,可使用抗体进行检测管理,当出现疫苗效价不足时期,养殖户需要进行补接,增强生猪养殖疾病抗性能力。
6.2 加强养殖环境管理
加强对于饲养环境的管理,为生猪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增强其抗病能力。猪舍内的环境温度、湿度及通风条件需要进行关注。四季都需确保猪舍内的环境条件相对恒定。在冬季,温度下降时期,需要进行防寒保暖,夏季天气炎热,养殖户做到有效防暑降温,只有基于良好、稳定、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猪才能达到最快、最为健康的生长发育、维持良好的疾病抗性。猪舍内的环境通风效果也十分重要,通风基础好的情况下,能将猪舍内的有害气体充分的进行释放排出,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数量,减少对于生猪的呼吸道的刺激和影响,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猪舍内部环境需要及时的打扫,清理有害物质。
6.3 建立消毒机制
在具有一定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场内,需要进行制定相应的消毒机制,定期定时进行全面消杀。包括但不仅限于猪舍内的墙壁、地面、围栏及生猪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运动场地等等。选择消毒剂时,养殖户需要进行轮换使用各种药剂,避免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导致病原出现一定的抗药性,难以实现彻底消杀。对于进入养殖场内的车辆、工具、人员等需要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车辆需要通过消杀通道,进行全面消毒后才可进入养殖区域。工具需要使用喷淋消毒或者是浸泡消毒的方式。
6.4 注重饲养管理
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养殖户需要注重饲养的健康配比及卫生性,为生猪提供优质的饲料及清洁的饮水源,注重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健康。为增强饲养的健康性,养殖户可在其中添加适当的解多维,提升生猪的免疫能力。同时存放饲料的区域保证干燥通风,避免饲料出现霉变。生猪食用霉变的饲料会导致体质下降,严重时还会出现霉菌中毒的现象,最终导致猪群发病。饮水的卫生性也需要进行重视,饮水要清洁卫生,在提供饮水期间,还可以在其中添加一些适量的中草药物质,例如S芪粉、艾草等,能有效提升生猪的机体特异性,增强免疫力。
6.5 治疗管理
生猪发病后,可使用阿莫西林注射液10 mL进行肌肉注射,每日注射2次,连续用药2 d。此外,在日常饮食中还可使用金银花、丹参、鱼腥草等进行搭配治疗。
7 结束语
在生猪养殖期间,养殖户需要对于猪出血性败血症进行重视,掌握该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病理学变化等,并做好预防措施,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治,保证养殖效果,促进养殖经济效益。
nlc2022121217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3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