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赤眼蜂培育及防治玉米螟概况简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莹

  摘要:亚洲玉米螟是一种每年可以造成6~9次损失的破坏性玉米害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使用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控制。从那时起,人们成功地用柞蚕和人工卵大规模繁殖了赤眼蜂,并掌握了批量培育技术。本文介绍了赤眼蜂的引入起源、培育方式和防治概况,为玉米螟防治提供了技术信息。
  关键词:赤眼蜂;培育;玉米螟;生物防治
  山东农业科学院在20世纪60年代成功地在柞蚕上生产了赤眼蜂,并找到了大规模生产的方法,后来传到了我国的其他地区。20世纪70年代,赤眼蜂研究和应用不断扩大,柞蚕的卵被用作赤眼蜂大规模饲养的宿主。赤眼蜂被广泛用于农业生物防治技术中,不仅用于农业害虫,如亚洲玉米螟,还用于森林昆虫松树和人工林中的害虫,如马尾松毛虫。柞蚕的茧可以在-5℃下存放5个月。第二年初夏,蚕茧在大量繁殖开始前挂在孵化室中孵化。这些卵是在蛾出现后1~2天,通过挤压雌蛾腹部而获得的,每只雌蛾可产生约200个卵。从雌蛾腹部挤出的卵比自然产卵能更好地寄生赤眼蜂。此后,将卵清洗并干燥,用于赤眼蜂生产。许多赤眼蜂成虫都是从一个卵中冒出来的,雌蜂的体型和繁殖能力都会降低,雄性比例会很高,成虫的寿命也会缩短。研究发现,一只柞蚕发育的赤眼蜂成虫的最佳数量为60~70只,其中,80%以上是雌性柞蚕卵,亲本雌蜂数量与寄主卵的最佳比例为2∶1。最适暴露时间小于24小时,在这些条件下,鲜卵的寄生率通常达到或超过90%。
  培育赤眼蜂目前包括:收集田间赤眼蜂作为创始种群,进行繁殖和保护;选择寄主卵储存;大规模繁殖。选择将产生寄主卵的雌茧,以及处理寄主卵都是机械化的过程。目前已经设计了完备的机器和设备,包括收集蚕蛾的机器、寄主卵清洗机和烘干机、用于制备卵卡的机器、用于寄生的接种机。还有研究所开发了用于将健康的寄生宿主卵c未寄生宿主卵分离的设备。近年来,赤眼蜂大规模生产的程序已被简化,只需在一个小的空房间里放生黄蜂,每天都会产生800万~1000万只赤眼蜂。
  释放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的面积每年为100万~130万公顷。随着中国政府对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近年来,基于赤眼蜂的生物防治已扩展到黄淮海夏玉米区和西北玉米区,自2002年以来,辽宁省和黑龙江省政府为支持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提供了一些补贴。2018~2022年,辽宁省的赤眼蜂总释放面积为523万公顷。黑龙江省的赤眼蜂释放面积从2018年的80万公顷扩大到2022年的113万公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眼蜂放入到田间的应用技术得到了极大改进。根据亚洲玉米螟的产率,每一代害虫需要生产30万只赤眼蜂。近年来,辽宁省省级或地方政府开始向省级植保站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赤眼蜂的放飞。省级植保局资金从专门公司订购赤眼蜂,并组织向县级植保站发放赤眼蜂卵卡在亚洲玉米螟严重的地区,政府只能满足赤眼蜂释放要求的25%~50%,农民自己购买并释放额外的赤眼蜂。释放时间由当地县级植物保护站监测玉米中的亚洲玉米螟化蛹率确定。辽宁省已经大规模探索了这一策略,从而实现了对亚洲玉米螟的可持续管理,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综上,使用寄生在我国玉米螟卵上的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它对环境安全,对目标害虫的建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目前,释放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已成为我国玉米害虫综合防治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其易于使用和良好的防治效果,我国东北各省农民普遍施用赤眼蜂,在施用赤眼蜂的田地中便可以不再使用杀虫剂。

nlc2022121616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343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