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韩树桂 王立雷
摘要 玉米在我国的农作物中占据重要地位,实现玉米高产能够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从而提升国民经济。要想实现玉米的高产种植,就必须要应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种植,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与品质。基于此,分析了玉米种植现状和影响高产玉米种植的因素,探索了高产玉米的种植技术,并提出了有效的病虫防治策略。
关键词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病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C3305(2022)10C0173C03
High-yield Corn Planting Technologies and Pest Control Strategies
HAN Shugui et al (Wensha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Wenshang, Shandong 272501)
Abstract Cor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rops of our country. Realizing high-yield of corn can improve the income of farmers and promote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igh-yield planting of maize, 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the high-yield planting technology, plant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effectively control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maize. Based on th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ize planting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ultivation of high-yield maize were analyzed, the planting techniques of high-yield maize were explored, and the 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of diseases and pest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High-yield corn; Planting technology; Pest control
玉米不H是重要的食物,还是重要的农业民生物资和工业原材料,其种植价值较高,且玉米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种植管理过程较为便捷,因此,农户开始大量种植玉米。在玉米实际种植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玉米产量,要有效实施种植技术与病虫防治策略,以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能够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农户的经济收益。
1 玉米种植现状
分析当前玉米的种植现状,玉米的经济地位较为突出,玉米在我国的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产量不断提高,随着种植范围的扩宽,玉米的生产地也在发生变化,各省份中都包含一定的玉米种植区域,在种植面积增大的背景下,玉米产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玉米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以往玉米普遍用于粮食消费,但现在逐渐朝着烧酒、工业加工等方向拓展。在当前阶段,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稳定玉米产量,必须要重视玉米种植情况,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玉米种植技术。
2 影响高产玉米种植的因素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包含以下4个因素:第一,土壤与肥料因素。土壤条件与肥料施加都会影响玉米产量,作为玉米植株生长中营养的供给源,土壤好坏决定着玉米的生长发育优劣。若土壤中缺乏有机质,农户过度施加化肥,还会对玉米的生长品质和质量造成影响[1]。第二,自然与气候因素。玉米对温度的要求较高,不同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若出现低温、大风、冰雹等情况,都会使玉米产量有所降低。第三,种植与管理因素。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种植时间、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情况,都会影响玉米产量。第四,选种与种植技术因素。玉米品种的特征决定玉米产量,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若未实施有效的种植技术,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导致难以实现玉米高产的目标。
3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3.1 土地整理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由于玉米的适应性较强,在多种土质条件下都能够存活与生长,但要想实现玉米的高产种植,就必须选择适宜的种植田块。一般来说,在选择玉米种植地时,多选择砂壤土质,主要原因在于砂壤土质的排水性和透气性较好,土质疏松,有助于玉米的根系发育。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避免选择黏重土质的土壤,因其不利于玉米根系吸收养分,将会对玉米的发育造成影响。农户在种植玉米时,要保证土地平坦,土质中的有机物含量高于2%,在收割上茬的农作物后,要严格按照规范整地,保障玉米产量能够达标。在整地时深耕深度要超过25 cm,还要将深度控制在27 cm以内,尽量在冬季前或春季深耕[2]。
3.2 选择品种
玉米品种对玉米的产量有重要的影响,要想实现玉米的高产种植,就必须要合理选择玉米品种。因此,农户在种植玉米时要根据种植情况开展调研活动,根据种植地点与土壤条件选择玉米品种。若在高温区域中种植可选择晚熟玉米,晚熟玉米更适应自然环境稳定的区域,若在低温区域种植可选择早熟玉米,主要因为早熟玉米品种的生产周期较短,能够避免由自然环境的改变对玉米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在选好玉米品种后,要实现高产种植,就要提高玉米的种子出芽率,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在处理玉米种子时,要对玉米种子进行晾晒,紫外线能够对种子进行杀菌,在晾晒时要将种子均匀铺开。农户还要定期翻动种子,以提高种子的出芽率,晾晒时间要尽量超过3 d,然后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在浸泡时可选择生根粉、矮壮素等农业药剂或者磷酸二氢钾钠药剂,提高玉米种子的抗逆能力和环境适应力,为实现高产玉米种植提供必要条件。
3.3 确定密度
在种植玉米时,玉米种植密度会影响玉米产量,尤其是在玉米出现断垄缺苗的情况下,会使玉米的产量有所降低。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必须要加大对玉米播种过程中的管理力度,实现玉米的健壮生长。在播种时,农户要确定好播种的时间,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情况选择播种时间,例如,在北方地区,可在降雨量集中的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进行播种[3]。在玉米种植时,农户要选择耕地层5~10 cm、温度在10℃~12℃、土壤水分大于15%的情况下进行种植,检验土壤水分的方法可用手将泥土攥成团后,扔到地面上能散开即可种植。农户要将玉米的种植密度控制在垅距为55 cm左右,每株间隔在30~33 cm之间,适宜种植密度为3 800~4 000株/667 m2玉米,另外,可以进行缩垄增行,使土壤的透气性更高,玉米产量更高。
3.4 种植管理
玉米在种植的过程中,农户可通过采取起垄覆膜的方式优化种植环境,在旱地实施全膜双垄沟通技术的方式提升玉米产量,可采取宽120 cm、厚度为0.009 mm左右的地膜,大垄宽度一般在70 cm,高度为10 cm,小垄宽度40 cm,高度15 cm,将垄控制在大小相间的状态中,还可以采取机械种植技术,便捷地完成旋耕、施肥、起垄、覆膜等工作。
在开展种植管理工作时,农户要做好间苗工作,保证玉米植株能够均匀生长。在玉米播种后,要保证玉米在苗期的茁壮成长,要为玉米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若杂草旺盛,将会使玉米的生长养分不充足,玉米植株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因此农户要定期或不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可采取物理除草和化学除草的方式,物理除草一般包括人工除草和机械化除草,化学除草方式是通过化学药剂的喷施实现。在出苗后,农户要定期检查玉米苗木的情况,适当补充苗木,提高玉米苗的成活率。在玉米穗期成长阶段,农户要开展相应的田间管控活动,提前考虑好种植地区的病虫害特征,事先做好防治工作,避免玉米在穗期成长遭受病虫害,提高玉米的穗期成活率[4]。
在玉米收割阶段,农户要快速收割玉米,否则将会影响玉米收获质量。当玉米苞叶刚变白时,玉米尚未成熟,此时的玉米果粒不饱满,千粒重量约占成熟的90%,在此期间收割会影响玉米的产量,造成玉米小幅减产。但若过晚收割玉米,玉米在此阶段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为植株提供玉米自身的养分,也会影响玉米产量。因此农户要选择最佳的收割时间,一般可选择在玉米苞叶发黄到变白后10 d左右收割,在此期间是在玉米完全成熟后收获最大产量的收割时期,玉米植株中下部分的叶子会发黄,基部区域叶子干枯,果穗区域叶子变为黄白色,此时为收割玉米的最佳时期。
3.5 水肥管理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施肥与灌溉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玉米苗期生长的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为玉米提供肥料养分,若玉米苗期的生长趋势不理想,可施用氮肥、钾肥或磷肥。在玉米进入穗期后,农户可根据玉米的实际长势科学追肥,合理利用施肥方法。一般硭担底肥施用复合肥,施加40~50 kg/667 m2的复合肥,种肥主要利用磷酸二铵,施加5~10 kg/667 m2的磷酸二铵,在施肥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玉米的土壤水、肥、气等状态,还能够有效弥补土壤中含量不足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使用农家肥与化肥,能够使土壤的肥料效率提升5%~10%。另外,要根据不同的玉米品种和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灌溉量。当玉米处于拔节期时,其生长会消耗一定的水分,对水量的需求较大,大约占据玉米整个发育期需水量的20%。在玉米苗期阶段,当土壤中的含水率较高,则不需要灌溉,在抽穗阶段要保证及时灌溉,在授粉至乳熟末期阶段要避免由于干旱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也要做好灌溉工作,合理灌溉,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4 高产玉米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4.1 高产玉米的病害防治
4.1.1 玉米斑病 在玉米的病害中,玉米斑病较为常见,玉米斑病的形成会对玉米的叶片产生影响,使叶片受到病变损坏,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的营养吸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玉米的叶稍与苞叶。在出现玉米斑病后,其发病初期,会在病变的位置上出现灰色斑点,灰色斑点逐渐扩散,进而形成黄褐色病斑,在夏季玉米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出现玉米斑病的概率较高,当处于气候湿润与高温的生长环境中,斑病传播速度还会因此而加快。要想有效防治玉米斑病,可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能够有效预防玉米斑病,或者喷施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溶液,喷药的频率为每间隔1周喷施1次,在连续喷药2~3次后能够有效治理玉米斑病。在玉米品种选择时,也要选取耐病力较强的品种,并全面翻土,能有效降低患玉米斑病的概率[5]。
4.1.2 矮花叶病 矮花叶病也是一种玉米的常见病害,玉米7叶以下感染矮花叶病的可能性较大。对患有矮花叶病的玉米叶子观察时能够发现,玉米叶子上会出现多个绿色线条与绿色点,随着矮花叶病范围的扩大,玉米叶子上的绿色线条与绿色点也会逐渐扩散,扩展到整个叶片上,玉米叶片将呈现为黄色。与正常玉米植株相比较,患有矮花叶病的玉米植株更低。矮花叶病在玉米中的发病率较高,还会出现传染情况,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矮花叶病,要提前施用针对性的药剂。
4.1.3 玉米赤霉病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玉米赤霉病是常见的玉米病害,若玉米感染赤霉病,将会使玉米的叶片与植株都会受到损害。在玉米感染赤霉病初期,未有明显的病症出现,使农户难以察觉,对玉米植株的茎进行纵向剖切后,会发现茎内部颜色发红,还伴有长方形斑块,这就是赤霉病的表现[6]。玉米赤霉病能够通过风雨、大雾、昆虫等方式传播。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若玉米的叶片与植株本身存在伤口,赤霉病将会进入到玉米植株内。若同时发生螟虫等虫害,赤霉病会更加严重。要想有效防止玉米赤霉病,必须要选择抗病性能较强的玉米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播种前的处理,通过轮作种植的方式避免玉米受到赤霉病的干扰,还可以对种植田利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
4.1.4 玉米黑穗病 玉米黑穗病一般会发生在玉米的抽穗时期,一旦玉米感染上黑穗病,玉米穗短小,除苞叶外整个玉米穗会变黑,化成黑粉。当黑粉到处飘散后,会附在更多的玉米植株上,使玉米黑穗病发生恶化。在实际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玉米雄穗发生黑穗病的概率较小,但也会发生黑穗病的现象,病变穗受害程度较轻,玉米黑穗病将会使玉米的生长速度有所减慢,病变的玉米植株只能长到正常植株的2/5。防治玉米黑穗病的方法是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对种衣剂进行特别选择,在种植玉米时可通过倒茬轮作的方式来降低玉米黑穗病的发病概率。在种植玉米的区域中还可以种植豆类、薯类等,从而避免玉米的多年连作。
4.2 高产玉米的虫害防治
4.2.1 地下害虫 要想有效地开展高产玉米虫害防治工作,减轻病虫害的影响,在选择抗病性较强玉米品种的同时,还要做好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在玉米种植时可采取倒茬、轮作、深耕、除草等方式保证田地的整洁性,在施肥时,要注意严格把控肥料,利用腐熟肥料[7]。防治地下害虫还可选择灯光诱杀,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选取合适的时间进行诱杀,还可以将糖、醋、酒、水按照3∶4∶1∶2的比例放置在盒子中,并加入敌百虫,在傍晚时放在距离地面1 m的田间,能够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另外,地下害虫的防治还可以利用毒饵,用5 kg的炒香豆饼、0.05 kg的80%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兑水,傍晚时施洒在发生地下害虫的田间,可施洒1.0~1.5 kg/667 m2的毒饵剂量。
4.2.2 玉米螟虫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玉米螟虫这类病虫害较为常见,当玉米受到玉米螟虫的破坏时,生长速度会有所降低,使玉米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营养不良问题,使玉米出现减产。由于玉米螟虫抵抗力较强,在利用普通农药消除玉米螟虫时,消除效果并不显著。因此,针对玉米螟虫,农户可选择生物防治方式,引进赤眼蜂、大瓢虫等生物,有效消灭玉米螟虫,还可以利用聚光灯诱杀玉米螟虫,增强病虫防治效果,避免对玉米产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4.2.3 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要想有效防治玉米蚜虫,农户可选择物理与化学防治手段。利用物理防治手段进行防治时主要是清除杂草,能够在源头处消灭害虫。化学防治手段是对玉米种子外层采取噻虫嗪种衣剂包衣,或者利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合方式预防玉米蚜虫对玉米的危害。若在玉米的心叶期发生玉米蚜虫病虫害,将会导致玉米大面积死亡,为了避免降低玉米产量,农户要在玉米心叶中使用毒死蜱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预防玉米蚜虫[8]。
4.2.4 玉米黏x 玉米黏虫是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危害性较大的病虫害,大多暴发于多雨时节,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性较为显著。为了提高玉米的品质与产量,在防止玉米黏虫的过程中,农户可主要采取人工防治与农药防治手段。首先,人工防治工作是在玉米田间安装发光诱捕装置,并配以盛有糖醋混合液的容器,对玉米黏虫进行灯光诱捕,有效防治玉米黏虫。同时,农户还可以在玉米种植田中使用杨柳枝、谷草等,能够通过安全诱捕的手段诱捕玉米黏虫。其次,农户在采取农药防治手段时可喷洒马拉硫磷粉剂与敌百虫粉等,还可利用生物防治手段中的天敌法防治玉米黏虫。
5 结束语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想实现高产玉米种植目标,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开展土地整理、选择品种、适时播种等种植环节,应用种植技术保障玉米正常、健康地生长。农户还必须要掌握病虫防治技术,效防治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实现玉米高产种植目标和综合效益最大化,从而全面提高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1] 刘芳.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智能化防治办法[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 (12):67-68.
[2] 徐晓侠.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1):193-195.
[3] 周阳.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 37-38.
[4] 赵德远.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分析及病虫防治策略[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8): 131-132.
[5] 王润秀.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 199-200.
[6] 杨超伟.浅谈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20 (3):79.
[7] 苏红艳.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44(9):97-98.
[8] 葛海年.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9,13(12):39-40.
责任编辑:黄艳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6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