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沈好放:靠真实走近观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兴军

  2007年年底,一部由沈好放导演,以新疆建设兵团为背景,描绘伟大母爱的《戈壁母亲》以超过6%的收视率创下了央视黄金档去年开播剧目的收视率纪录,这是沈好放导演继《任长霞》之后的又一部年度最佳收视率的主旋律电视剧。纵观近年来沈好放导演的作品,不难发现,他拍的电视剧不论什么题材,不论什么时代,总能获得观众的垂青。在一个冬日的午后,笔者对这位神奇的导演进行了专访。
  1月寒冷的冬风近乎凛冽,在影视之家的办公室里,沈好放坐在办公桌前,认真地查阅着资料,因为新的剧目正在洽谈,剧本也正在修改过程中。
  沈好放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导演,在这个有着电视剧创作“国家队”之称的地方,沈好放用不到20年的时间,拍出了数十部脍炙人口的大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收视率奇迹。无论是描写一个要过好日子、平民英雄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还是承载着主旋律的《任长霞》,沈好放总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问及沈好放最满意的作品,他朴实的脸上抹过一丝憨憨的笑。“就要拍了。”这就是沈好放,一个1953年出生,在自己喜欢的导演事业上孜孜不倦、从不满足的沈好放。
  
  “人生如戏”
  
  谈起在拍戏上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沈好放说曾经的插队经历功不可没。1969年,沈好放和很多知青一起远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群前途未卜的青年,离乡背井去追逐自己的理想,最终由希望走向失望,从失望又近乎绝望。在内蒙古插队的六年中,沈好放种过田,盖过房子,脱过坯,当过图书管理员,还当过电影放映员。在冬天,寒风刮起的石子打在脸上,瞬间便会起一个血道子。如今回忆起那段时光,沈好放还意味深长。“可以说,在那六年中,能经历的都经历过了。”
  戏,总是和人生纠结在一起,形形色色,千态万象。每拍一部戏,导演也要走进剧中人物的人生,去推敲,去探索。这一点沈好放深有体会。
  屡创收视奇迹的主旋律电视剧《戈壁母亲》开拍之前,沈好放和剧组演员一起观看了石河子的军垦博物馆,当年的情景在眼前重现,沈好放和演员们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是什么力量令当年那些城市的热血青年甘愿留在边疆那么艰苦的地方扎根?就是一种纯粹简单而又坚定的信念!他们用信念选择他们的人生,用坚持加以诠释。”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出戏,沈好放从当初上山下乡时充满理想到变得绝望,从斗志昂扬到变得消沉,但最终沈好放还是拾回了希望。“有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消沉了,再也起不来了,但是那段艰苦的生活非常令人难忘。我后来能够一部戏接着一部戏地拍,更重要的是我有过那样的生活。我知道人生当中什么是最可宝贵的。这些生活基本上浸透在我以往的作品中,等于没有浪费。”
  
  一鸣惊人
  
  在1984年以前,沈好放从未想过要以导演作为自己一生的职业,尽管他的父亲沈剡曾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一名著名的导演。在1984年,沈好放留学日本,于东京写真专门学校就读导演专业。凭借勤奋和聪明,沈好放两年时间就以铜奖的优异成绩毕业。在日本期间,沈好放有幸能和拍过《人证》《追捕》等影片的著名导演佐藤纯弥合作,担任合拍影片《敦煌》的副导演。
  在拍摄《敦煌》的片场,因为中日双方的工作人员较多,沈好放常常是戴着耳麦,同时接听中日双方传过来的拍摄准备状况,并迅速分析、当机立断,再用两种语言将拍摄指令传达给拍摄人员。沈好放的出色调度能力被同行大为赞赏,并开始崭露头角。
  严格意义上讲,沈好放执导的第一部戏是《樱花梦》,由陈道明主演。1990年《樱花梦》开播以后好评如潮,立刻在中日两国都引起了极大反响,并获得了第十届飞天奖和第八届金鹰奖等三个大奖。初出茅庐的沈好放可谓一鸣惊人。
  沈好放的第二部戏就是担纲《三国演义》的导演,在这部脍炙人口的大戏中,沈好放又一次展示了自己对人物塑造的高超手法。在刻画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时,史料记载只是一笔带过:“操既定冀州,亲往袁绍墓下设祭,再拜而哭甚哀。”但是沈好放却深受启发,从中发现曹操这个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于是他修改了剧本,将这一情节进行合理的想象,并通过用烽火台搭建的气势宏大的袁绍墓,神情肃穆、来回踱步的曹操,面面相觑、不知曹操何意的众大臣,陈琳手中被狂风吹动的讨曹檄文等一系列视觉形象烘托出曹操的人物性格。
  沈好放在刻画人物上总能入木三分,不仅能深刻抓住人物的特点,同时又能博得观众的一致好评,其中包括后来的任长霞、张治中等一批人物。拍《三国演义》时,沈好放才刚刚30岁,很多人看了他刻画的曹操之后,都以为他是一个老导演,实不知他从事导演事业也刚刚两年的时间。
  
  真实才能感动观众
  
  “导演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还怎么去感动观众?而真实的东西是最感人的。”沈好放说。
  “拍《戈壁母亲》时我哭了很多次,比拍《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还多。”剧组在拍《戈壁母亲》的时候,因为风沙很大,在监视器上用黑布做了一个套,每次拍戏时,沈好放都会把头伸进去,除了能防风还能防止别人看到他哭。有一场戏是耿乐的腿被冻伤锯掉,刘佳看到儿子腿没了,拼命用头撞手术车,跺自己的右腿,现场听得清清楚楚。“那场戏我被震撼了,泪水把眼镜弄得一片模糊,什么都看不见了,甚至都忘了喊停,特别想放声痛哭又不敢。”
  “心里很难过的时候,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观众看着感动的,我也会感动。不打动自己,就别想打动观众。”沈好放就是这样一个人。
  从《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任长霞》,从《任长霞》到《张治中》,从《张治中》到《戈壁母亲》,沈好放一直秉承着以真实为核心,将历史还原给观众。每当观众看到沈好放导演的戏中观众感动落泪的情节时,其实在拍摄过程中,沈好放早已经流过泪了,甚至比观众更多。
  
  主旋律剧的经验之谈
  
  20多年来,沈好放拍摄了大量的主旋律电视剧,却总能实现收视率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沈好放以《戈壁母亲》为例,透露了自己拍摄主旋律电视剧的“心得”。
  沈好放表示,对《戈壁母亲》这部戏收视好有预感。“现在一般的电视剧表现的都是男女之情这种小爱,而这部戏说的是母爱,是一种‘大爱’。拍主旋律电视剧一定别矫情,不能概念化说教,那是拍主旋律的天敌。主人公刘月季是一个很具体的农村妇女,但她实际上代表了五六十年代最热情、最勇于献身、最无私奉献的母亲形象。”
  不少观众是流着泪在看《戈壁母亲》,沈好放认为这样的感染力,是抓住了主旋律剧的两个核心:中心和细节。刘月季的悲苦和压抑,凸现大爱舍小爱的美丽人性,“献了青春献子孙”的精神升华都是通过大量的细节来表现的。正是在她美好心灵和宽广胸怀影响下,前夫和妻子、儿女及她四周的人,都显现出人性的光辉。
  “主旋律剧第三个需要注意的,煽情一定要用减法。越是这种有煽情成分的戏,越应该收着。我要求演员克制,不要故意渲染,越克制反弹越大,给观众的震撼力越强。”
  
  导演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孤独
  
  在别人眼里,沈好放是一个成功的导演,而沈好放自己却也有很多困惑。当导演要具备一个素质,那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这种寂寞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在拍摄现场,每拍完一个素材向别人征求意见的时候,没有人会帮你拿主意。他们肯定会说导演你看着办,由您决定,我们可发表不了意见。于是,片场的沈好放要承担的远远比想象的要多。”
  “有时候拍戏过程中会觉得特别无聊,但是作为导演必须都要承受。演员没有这种孤独,他们如果哪里错了,导演立刻喊停,会告诉他们。图热闹的话不会选择导演这个职业。”
  对于自己的成绩,沈好放认为没什么值得说的,倒是还有很多的遗憾。例如《天高地厚》虽然反响很好,但是沈好放说如果把剧终时农业政策的部分做得不那么具体的话,就更加优秀了。
  除了所要经受的寂寞和孤独,沈好放也为自己庆幸。“一个人,能赶上自己喜欢的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当导演要身体好,我身体还行,就拍呗。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此时的沈好放显得很豁达。
  编辑/任 娟woshirenjuan@126.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62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