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博物馆里找时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齐炳南

  古玩收藏的这把火,俨然是越烧越热了。家居装饰的三大件业已普及,这个行当在经历了奢华、自然、简约之后,浩浩荡荡扬起了复古之风,零星古玩或其残片余部经过现代设计的修饰拼接镶嵌在现代化的生活空间中,无疑已经成为许多讲究生活品位的人士所追捧的新兴潮流。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乘909公交车辗转至京城北郊一处名叫张万坟的地界儿,吸引我至此的是在京城颇具传奇意味的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观复”,典出老子(道德经):“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馆长马未都说,“观”就是看,“复”就是一遍又一遍。观复以展出明清家具、瓷器和文玩为主,它同它的主人马未都一样,年富力强而且个性鲜明。博物馆门票20元,背面几行小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本博物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创立于一九九六年十月三十日。”作为一家私立的非营利性机构,存世十年并发展至此的于国内绝无仅有。
  
  交椅,超级奢华的黄花梨大马扎
  
  交椅,是国人对权力的另外一种描述。“坐上第一把交椅”,往往形容某人在某领域的功成名就。老实讲,之前对交椅究竟是什么样几乎没什么概念,但对马扎可不陌生。小学开个运动会,去个烈士陵园什么的,都得自带马扎。军队大院的孩子人手一个军绿色铁质马扎,透着神气;老百姓家孩子所带多为木质结构,坐垫、线编,或为布面。手提肩挎,收放自如,价廉物美,丢了也不心疼。
  从小也没追究这个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的小发明是谁搞出来的,就算那时候认真起来,估计也得把功劳记到鲁班头上。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有关“马”字开头命名的对象,多是游牧民族带给我们的,如马甲、马刀。马靴等,马扎也不例外。当时汉族人出门,荒郊野岭的一般下马就坐地下,见到游牧民族下马的时候总是能从马背上拿下一个东西,坐到屁股底下,甚为好奇,也许是语言不通,所以就干脆起了个汉名,这个扎捆在马背上的东西随行就市地被称为“马扎”。
  后来,等皇帝出门,特别是骑马打猎的时候,随从们就人手一个小马扎,累了就坐下来歇会儿。小朋友一起坐马扎没什么,可我是皇帝那得透着跟你们不一样啊!所以聪明的工匠就给皇帝的马扎加大了尺寸,安装了扶手和靠背,并更名为“交椅”,其名称源于椅子腿部的交叉。久而久之,形成了皇权的象征,其制作工艺和选材也格外讲究起来。因为考虑到出门好拿,所以仍然延续了马扎的可折叠性,同时在选材上也很少用较重的紫檀等木料,而选用相对较轻但依然昂贵的黄花梨材质。
  观复博物馆收藏的这把交椅,是明万历年间的“黄花梨双龙纹交椅”,据说目前存世的往好了估计也不超过50把。而能够让你如此近距离观看甚至抚触的黄花梨交椅,恐怕它只有这一把了!苏富比及佳士得两大拍卖行在近20年曾经拍卖过几只,最便宜的也得几十万美金。虽然没机会亲自坐一下,但足以领会皇上端坐其上傲视众小马扎的那份洋洋自得。
  
  中午觉和晚上觉绝不在一个床上睡
  
  现在大多数人舒舒服服地睡个觉怕是不成问题了,可远远不及咱们老祖宗的“范儿”。中国古人自汉唐之际,花了几百年功夫,终于造出了床。但有了床也不着急睡,人家还得把睡觉分成大睡(夜晚睡觉)和小睡(午睡)。大睡在架子床上躺开了睡,小睡去罗汉床上靠着迷瞪一下,绝不含糊!在杂七杂八的明清电视剧里我们也见过了不少罗汉床,多半中间还会放个炕桌,下个棋,喝个茶,抽袋大烟什么的,透着舒坦。
  观复博物馆的这张罗汉床,名为黄花梨百宝嵌龙纹罗汉床,除了其选料黄花梨木极为昂贵之外,它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床围子上的百宝嵌。这个用松石、珊瑚、象牙、寿山石、朱砂等名贵材料镶嵌成各种吉祥图案的工艺品,是明代晚期最流行的奢侈品,比什么阿曼尼、劳力士高得不是一点半点。明朝万历宰相严嵩被抄家的时候,罪名之一就是拥有一张这种百宝嵌龙纹罗汉床,惹得龙颜大怒,丢了性命。
  至于晚上睡觉的大床,一般称为架子床。跟现在的床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只有一侧可以上下,总体上基本是一个密封的形态,这也就反映了中国人自古都是比较讲究与注重私密空间的。观复馆藏的一张明代晚期的黄花梨围子架子床就是此种类型的代表之作。同时,古时候的房子往往比较高大,人睡在里面缺乏安全感,所以古时候的床往往还设置了封顶。加上围帐之后,就是一个非常私密的小天地了,要不怎么只要说密谋就总是在床上呢。
  
  明清苏制家具,省木料省出的伟大创意
  
  在观复了解到,明清古家具以产地及工艺划分,以京制。广制与苏制最负盛名。苏制家具的典型风格是小巧雅致,观复所藏明代的黄花梨嵌青花瓷官帽椅就是典型之作。比起京广制的家具来,苏制家具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细胳膊细腿、小巧玲珑。同时苏制官椅还有一个小细节,它的椅面往往是有藤条编制的,而非京广制的用名贵木料作板,有的文字说这是因为江浙一带天热且湿气大,用藤条编制的坐垫可以通风,又可解暑气。但我更喜欢第二种说法,这是因为工匠们考虑到要节省木料才用藤条坐垫替代木料坐板的。想想看,这地方前不着京都,后不着港口,原本就昂贵稀少的木材,想必在这里更是凤毛麟角般珍贵。
  藤条再舒服,时间长了也容易磨损,而一把价值连城的名贵官椅可不能因为藤条的磨损而被丢弃。因此,工匠们在藤条坐垫的四周以竹钉进行加固,而这些竹钉又是可以被起出的,也就是说,如果藤条坐垫磨损了,那工匠们只需要起出竹钉,换一个新的藤条坐垫就可以了,这可真是一个伟大的生活创意啊!千年之后,那可以换彩壳的手机灵感想必就是发源于此吧。
  
  后记
  
  在观复细细品味,你还会找到更多有趣的细节――你会发现明清家具的椅子多为垂直的靠背,而现在不管椅子还是沙发,几乎很难再找到如此式样的靠背了,我在家具城逛了半天,发现现代国内硕果仅存的垂直靠背的椅子估计只有小板凳儿了;你会看到一对儿清乾隆年间的剔红婴戏挂屏,当你知道两幅通体赤红的挂屏的制作需要在木胚或铜胚上一次刷一道漆,等上一道完全干透之后再刷第二道,要刷300道漆才刚完成基本框架,尔后在漆上进行复杂的雕刻的时候,你会对古人对艺术的严谨与苛刻肃然起敬;你甚至可以继续发现更多时尚设计品的影子,细细体会几百年前古人们对时尚的认知与态度。触摸历史,审视当下,那种文化的传承与韵味自然而然浮现出来,而古物之于你我最大的魅力,就是面对它们时,每个人独特的感知与体会吧。
  编辑/王文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63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