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总部经济:跨国企业与东道国城市的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毅

  跨国公司在管理上具有明显的“全球战略”特色,他们放眼全球资源和市场,优化价值链、创造企业内部的国际化分工。互惠与协调,是跨国公司和东道国都必须考虑的。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并不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而是寻求一种全球布局。大型跨国公司凭借其巨额资产、庞大的生产规模、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更是将其触角伸展至全球的各个角落。它们的子公司以及分公司等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管理层面上带有明显的“全球战略”特色。他们不计较一城一市之得失,而是放眼全球资源和市场,把融资、研究开发、零部件生产、总装、会计、培训等各种职能行为,安排到能最好地实现公司全盘策略的地方,并实行统一控制,这样就优化了价值链、创造了企业内部的国际化分工。
  也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发展的要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制度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其全球管理网络与东道国城市发展与创新体系之间的接合点,它们既是跨国公司全球地区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又越来越紧密地楔人东道国城市的经济体系,成为东道国城市经济体系的重要资源和组成部分。已有的经济实践明确地昭示,地区总部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所处东道国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正不断显现。由此为发端,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争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资源,全球视野中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现象开始受到广泛重视。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一份专项报告曾强调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跨国公司正在加紧重组或转移其公司总部,这些公司总部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地区总部。另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1/3被调查的国家认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会把其区域性管理职能设在亚洲。有趣的是,在所有地区中,跨国公司业务区位分布在发达国家和亚洲最为均衡,这充分说明,上述两个地区各行业对FDI的吸引力都较强。这种显现中的市场机遇为那些在劳动力、生活质量以及国际流通性方面能够提供良好条件的东道国城市带来了很好的市场机会,投资环境的国际认可以及就业的增加使这些城市可以得到最直接的实际利益。
  
  总部经济:跨国企业与东道国城市的互动
  
  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和历史充分地证明,跨国公司通过地区总部指挥在各地的工厂、办事处、子公司和其他的相关机构,进行资金、生产、贸易、人才和信息的集中运作,并通过产业链和市场链扩展自己的经营空间。由于地区总部是一种系统化投资,可以卓有成效地整合东道国区域内所有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带动和促进东道国域内企业群体的发展,强化合理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子公司以及其他跨国公司之间的企业协作,并和东道国域外的国际战略资源形成互补,进而促进东道国城市经济环境的优化。因此,地区总部的运行和集聚,对东道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服务于跨国公司和金融财团利益考虑的地区总部的发展,也离不开东道国城市提供的有形和无形服务作为赢得全球竞争优势的区位支撑。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东道国城市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一系列企业、政府和中介服务的支持,尤其当地区总部规模较大、功能复杂时,会对外部的企业服务业产生较深的依赖。所以,东道国城市的各种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因素会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在实际经济运作过程中,会体现出一种互惠互利的联动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对跨国公司而言,跨国公司在母国之外设立地区总部,可以减少公司总部所承担的职能范围,从而使之把主要精力放在战略规划、财政等重要职能上,并对各种职能进行全面的总体协调。地区总部在东道国城市持续集中,可以共享当地的辅助设施、共同的基础设施与服务’高端的人力资源供给等,这样带来成本的节约,提高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因此,当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兴建的企业数目增多时,跨国公司就会有动力通过设立地区总部,将所控制的所有子公司整合在一起,通过各个投资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协作,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达到系统的最优效率。
  另一方面,就东道国城市而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推行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将触角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区域当中,采用更灵活的生产组织形式,优化了东道国企业价值链的形成,促进城市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利用企业群彼此的分工协作,形成有效的产业链配置。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运营的外部性还体现在协同东道国城市产业发展、促进东道国城市就业、增加税收以及带动消费等多方面,这又体现出地区总部具有强烈的非制造业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地区总部蕴含着代表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东道国城市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需要双方都具有合作的愿望与合作的能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的“互动”包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系统内各部门之间、地区总部与其他部门之间、生产者与顾客或供应商之间以及与其他跨国公司之间的互动作用等。东道国城市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互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资源。区域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区域的公共和私人部门组成的组织和制度网络,其活动必然会和东道国城市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中介机构互动,这就涉及创造、扩散和使用新的知识和技术。在整个创新体系中,知识在人、跨国公司、各机构间的流动是关键所在。城市经济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来自外国的技术转移是这一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设立为区域创新体系获取先进技术提供了机会。东道国企业可以通过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多种途径的合作和人员交流,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行近距离接触,从而使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成为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可以说,跨国公司海外地区总部可以被视为“知识资源”并能够成为东道国城市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
  
  东京的经验:现代服务业集群的“新宿模式”
  
  东京是国际大都市中的后起之秀。东京市中心传统上由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等都心三区构成,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为东京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东京始终积极促进各种政府办公功能和大公司总部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京号称日本本土上的“总部之都”,在全球贸易和国际金融业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约20000家外国公司中,有1100家跨国公司以总部或地区总部形式在东京开展业务,其中大约10%的企业名列世界500强之中。这些企业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以金融和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

发展又成为东京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东京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金融、银行、保险、物流、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从而促进生产者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东京集中了日本17%的高等院校,短期大学和27%的大学生,东京还拥有占全国1/3的研究和文化机构,其中大部分是国家级的。而且,东京吸引着大量的科研机构在此聚集,尤其是那些与首都活动和产品研发关系密切的科学、工程研究部门。在东京,受过大学高等教育的占总人数的34.27%。这些人才储备,为东京服务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政府对东京产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它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带有非常明显的政府烙印。相比较而言,如果说纽约和伦敦是一个“以市场为中心的中产阶级型”的世界城市的话,那东京则是一个“以政府为中心的政府管制型”的国际城市。政府对金融服务业的管制不同必然影响着金融服务集群的发展,纽约、伦敦现代服务业集群形成是源于产业结构自发调整的结果,政府只在集群雏形出现后才通过政策扶持来催化其成熟发展,但东京现代服务业集群是政府产业政策有意催生出来的。
  政府为东京的城市发展制定了框架,将东京定位于全球金融和商务中心,并将东京及其附近地区改造成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产品基地,东京湾地区由原来的出口导向产业带改造成一个跨国公司商贸中心。政府还通过政策来支持东京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东京商务功能的发展。政府从政策上强调核心区商业功能聚集的重要性,提倡功能混合,并采取具体的措施来扶持东京商务功能的发展。比如,对于人口集中、交通拥挤的问题,东京都市区政府在规划中采取了区域方法控制政策,扶持具有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东京成功地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以总部或地区总部形式开展业务,这些企业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以金融和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又成为东京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且,东京更注重产业协调发展,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仍是日本工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东京―直坚持在大都市范围分散城市职能的策略,特别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完善的“多核多圈层”结构,包括市中心区、8个周边副中心区(含新宿、临海等地区)、9个外围特色新城(也称业务核城市,包含幕张、横滨等地区)组成的完整体系。但在实施战略上,由于担心严格限制中心区的发展“会妨碍东京固有的活力,有可能失去市中心的永久性”,因而主要采用引导策略(如财政金融方面的优惠和补助),而非实行严格的限制措施。因此,虽然副中心区的发展卓有成效,但市中心区仍显示出商务功能发展的强大吸引力。城市的金融、批发、信息相关产业和专业服务产业已经成为东京大都市区城市功能转型和集群的重要特征,从而使东京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网络化的结构特征。
  
  中国的实践:“总部经济”与首都发展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经营重心的转移,跨国公司纷纷将地区总部从香港与新加坡转移到北京、上海等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城市,利用这些城市的战略地位和综合优势,通过整合内部资源,投资控股和协调管理在华业务。
  作为一个加速开放和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的体制、政策、社会、理念和行为都在加速转型,境外跨国公司的进入无疑会加速这一进程,中国在加快发展中注意规避风险,以求建立一个多元共存、安全诚信、竞争合作、持续共赢的投资贸易和产业发展环境。这个精神不仅体现在中央政府一级,更多体现在地方政府一级。中国最早认识到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重要意义的城市是北京,早在1999年1月29日北京就发布过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通知,鼓励跨国公司加快直接投资,这个通知提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同时,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是中央政府所在地,是政治、文化、科技、信息和对外交往的中心。其航空和铁路客货流量位居全国第一。北京经济规模仍为全国前列。重要的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宏观决策和调控部门都在北京。许多带“中国”字头的企业“巨无霸”总部都在北京,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中行、工行、建行、农行四大商业银行以及华夏、民生银行等总部均在北京,最大的保险公司的总部也都在北京。中国500强的大公司中,其中101家总部在北京。最大的12家公司有11家总部都在北京。因此,北京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吸引力巨大。
  1999年1月2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规定》,对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给予税收,市场准入各方面政策优惠。200,2年,北京开始试探性地支持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建设;2003年底,北京市正式提出发展总部经济,总部基地建设成为2004年市委、市政府当年工作要点之一。至此,“总部经济”成为“首都经济”拓展的重要方向,成为“首都经济”的关键内容。2006年以后,北京市委、市政府结合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有效地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北京。
  依据北京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以及城市功能定位,北京重点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亚太区总部、大中华区总部、中国区总部;积极吸引北京具有产业优势的电子信息、光机电、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外埠大企业总部,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会计,法律、信息、咨询、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或在北京独立设立技术开发机构;吸引国内外企业在北京设立独立的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其次,要合理布局提升北京总部经济整体发展能力。以企业总部对于城市区位及服务配套需求为依据,合理规划总部聚集区,重点建设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三大”总部聚集区;同时加强总部聚集区与顺义、亦庄、通州等区县以及环渤海区域制造业基地的功能合作,形成强有力的产业依托;以各总部聚集区为核心,在适当的区域范围完善休闲、娱乐、生活等配套功能,构建多中心、多层次、功能完善的总部经济空间体系。
  这样的举措收到了显著成效。一方面,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境外企业,纷纷将其在境外的总部搬迁到中国安家落户,并以此为中心,重新调整国际市场战80 2003年6月初,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宣布,加上刚刚在北京成立北亚地区总部的摩托罗拉公司,在北京设立并被正式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已经达到24家,成为康柏、朗讯、北电网络、IBM、爱立信、日立、西门子、三星等通讯、IT和家电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之首选。目前,在京设立的具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性质的外商投资性公司有121家。
  另一方面,不断集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群有力地推动了北京的发展。在空间上,已经初步形成了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三大地区总部聚集区。作为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一是增加北京市税收总量,其纳税额达到22%,上缴地方主要税收约占同口径全市税收比重的4%。二是增加北京市消费总量,企业总部的商务活动带来的各种消费和’企业总部员工的个人消费大大增加了北京市的消费总量。据统计,北京市人均年消费办公用品已达100元以上,居全国前列。三是直接和间接增加了北京市就业岗位。500强企业在京吸纳12万余人就业,其中,中国员工占74.8%。同时也间接地增加了服务业就业岗位。据统计,北京市服务业从业人员为501.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6.2%。
  
  未来的希望:“总部经济”在中国
  
  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地区总部作为一种跨国公司经济形式,它既给所在城市带来资本、技术、产品和服务,又带来经营的理念、管理方式、经营文化以及其他现实的促动。同样,东道国城市也会反作用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通过种种鼓励和支持手段,促进区域内的跨国公司发展。事实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只要它愿意将自己融入到全球化竞争之中,愿意分享外来的各种先进理念和行为刺激的收益,就必然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支持和推动这种具有超越国际意义的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只要这个国家是开放的,这个新经济形态就会进入和发展,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是这样,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是这样。这样,在东道国城市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双方具有合作的愿望和能力的前提下,就有可能形成互动,随着互动作用的加深,就有可能建立长期的关系,这种长效的互动关系一旦建立,则双方都可以从中受益。在全球化和金融化加速发展的复杂条件下,深入了解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的内生作用机制,对于中国引入和发展区域内的总部经济,提高引进外资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6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