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产业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元浦
“十二五”期间,贵州文化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笔者认为,贵州应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设创新型贵州。
毗邻云南、四川、广西、重庆、湖南的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后进,又是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的珠三角的近邻,因此,贵州有着广阔的跨区域合作空间。
同时,随着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贵州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人员、物资流通的瓶颈逐渐打破,贵州将迎接全面走出大山的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特别是建设中的贵广快速铁路、贵昆快速铁路与昆曼国际公路相连接,必将构筑起泛珠三角与东盟地区的旅游大通道,形成世界级观光旅游线路。贵州的区位关系在新的交通格局中将得到极大改善。
面对先进地区寻求产业转移和资本新投向的浪潮,贵州将形成“洼地效应”,成为新的创业热土。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省内外文化需求迅速增长,为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因此,未来十年,贵州在区域竞合中,必将会发挥强大的后发优势,贵州文化产业将迎来“爆发期”或“井喷期”。
发展文化产业
贵州资源丰厚
多彩的贵州,是文化多样性的珍贵宝库、多民族文化的原生态净土、人类神奇的东方家园。多民族地区与欠发达的社会历史背景,山地的阻隔和交通的不便,使贵州保留了弥足珍贵的多样性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留下了数量丰富、形态多样的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一个经典的标本,是现代人和艺术家寻梦的后现代生态家园。多样性的民族民间文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文化产品内容素材和创意元素,是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的创意资源宝库。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宜人的海拔和气候、珍贵的地质遗址、繁多的生物种类,构成了贵州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些当今世界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源,成为文化旅游的对象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托环境,特别是为周边夏季高热城市避暑而随之产生的开发利用价值迅速提升,具有开发旅游、休闲、养生的天然条件。
因地处偏远,长期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贵州形成了地域特色突出的历史文化,如史前文明、夜郎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产生重要影响的红色长征文化,距今天最近的工业遗产――三线文化,和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创新理论与实践,这些形成了贵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贵州文化产业可资利用的优质资源。
这些珍贵的文化产业资源,构成独特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这正契合后工业社会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实现三个融合
实施分阶段发展
贵州处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的第三阶梯,与东部发达省市和中部一些省市相比,在GDP总量、人均GDP、恩格尔系数、服务业比重、二产结构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走具有贵州特色的发展道路。
从自身现状出发,贵州文化产业第一阶段必须选择以旅游为引擎,以多民族原生态文化为基础,以神秘奇异的自然生态奇景为依托,走以创新为根本,超越常规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要突出文化旅游这个中心,并坚持多业共荣、越界发展、跨省竞合的发展模式。各市州地则要根据自身特点,实施差异化的错位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三个融合: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新业态融合协调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遗产保护融合协调发展。
妥善处理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防止以产业发展为名,破坏和毁弃物质及非物质珍贵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贵州文化产业最珍贵的“家底”,是未来跨越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贵州文化产业实施分阶段发展的战略部署,近期应主要采取以旅游为先导的发展战略,中远期应在产业发展趋于成熟的基础上,以高新科技支撑的创意新业态为目标,以拥有知识产权原创力为动力,发展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新形态。(作者系贵州省“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7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