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侗乡农家好村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叶飞
睿智、清澈有神的眼睛里透出坚毅和智慧,温和、憨实可亲的笑容里闪着谦逊和诚挚。这是杨林给人的第一印象。
“没有热心、耐心、诚心,是当不好医生的。”这是记者见到杨林时,他说的第一句话。
2007年3月21日,是铜仁地区万山特区黄道侗族乡临湘村村医杨林最忙碌的一天,也是他最难忘的一个日子。清晨起床后,他一边替病人看病,一边接受中央和省、地新闻媒体采访。
上午,杨林为5名病人看病拿药,为两名病人输液打针。下午3时12分,家里的电话骤然响起。接过电话,杨林立马准备急救药品,背上出诊包,向黄土坡村民组奔去。
这位需要急救的病人名叫刘华英,是一位78岁的孤寡老人,患“帕金森综合症”多年,也是杨林常常惦记着的人。杨林熟练地为老人量血压、听诊、注射。接着,又拿给老人一瓶药,并细心地嘱咐:“您先吃,如果还痛,就打我的电话。您要走动,不能老躺着。”忙完了,杨林没收出诊费和药钱就出了门。老人告诉记者:“林林(杨林)照顾我10年,给我治病,从来没收过1分钱。我没有子女,他就像我儿子一样照顾我。”
更多的村民一讲到杨林,都会朗朗回答:“他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医生!”
四万里山路洒真情
其实,这是杨林最普通的一天。15年村医生涯,他几乎每天都这么忙。当地人说,每天都会看到杨林瘦高的身影在山间行走。
1991年,村里唯一懂医的村民――杨林的父亲去世后,村民们有点小病痛,都要到8公里外的乡卫生院看病。有些贫困的村民因看病贵,路又远,常常是“小病拖,大病撑”。
父亲临终前,曾拉着刚高考落榜的杨林叮嘱:“儿子,你一定要复读一年考大学!”可有一件事彻底打消了杨林考大学的念头。一次,村里一位少妇难产,家人没有及时送医院抢救,而是请来一位巫师“施法”。结果,产妇在床上挣扎了一上午后含怨离世。于是,杨林决定继承父业,在乡卫生院学习医药知识,回村当村医。
这一干,就是15年。
就在杨林他担任村医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更让他终身痛苦。本村老屋冲组的张贵兰老人患肺心病,他出诊给老人输液,守候了3天3夜。待他回到家,仅8个多月大的儿子杨亚患急性脑膜炎已有两天,由于爱人不懂医术,没有及时治疗,儿子得后遗症成了痴呆。
一谈起儿子,杨林就伤感不已:“要是我当时在家,儿子就不会智残。他都15岁了,现在还在读小学3年级,每次考试都是零分,每学期他拿着成绩单回来,我心如刀绞啊!”说到这里,杨林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为了给儿子看病,杨林花去7000多元钱。那是他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送儿子到遵义、贵阳等地就医,但都没有治好儿子的病。
为了提高医术,杨林先后到特区医院、玉屏卫校、湖南省新晃县中医院学习,取得了职业医师资格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他采用祖传秘方和现代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病、肝病有奇效,远近闻名。因服务态度好,收费便宜,前来求治的病人逐年增加。杨林不仅为本村2000多人看病,其行医范围还扩大到毗邻的湖南省芷江县、新晃县等地。
“治疗的病人每年都在增加,去年超过4000人。”杨林对记者说。如今,他的《门诊日志》已记载了满满的106页。杨林每年出诊都在400次以上,随叫随到,风雨无阻。15年来,他的春节都是在病人家中度过的,以致家人对
他抱怨不少。15年来,他累计出诊徒步的里程有2万多公里。由于他的卫生室深处峡谷,因此出门就爬坡,崎岖难行。杨林以他坚强的意志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2007年1月20日,湖南芷江县上坪乡普溪村68岁的李泽汉腰椎被摔脱臼,家人来到村里请杨林出诊。当时,天气寒冷,飘着细雨,杨林接到电话,二话不说马上背着出诊箱,骑着摩托迎着寒风出发了。从他家到普溪村有20多公里,凸凹不平的山路十分难行。杨林小心翼翼地行驶,3个多小时才到达,衣服全被淋湿。他给病人复位,输液消炎镇痛,贴上自制的草药,直到晚上10点半才踏上归途。夜色如墨,杨林摔倒了几次,衣裤沾满了泥浆,凌晨1点多钟才回到家里,爱人心疼得责怪他老半天。
杨林对这方土地爱得很深,这方百姓对杨林也同样深情。15年来,方圆百里的人们记住了杨林这个名字。如今,这份情结也在侗乡的山山水水间变成一种永久。
杏林十载济苍生
新晃县农民罗爱玉难忘杨林的救命之恩。8年前,她得了阑尾炎,杨林摸黑赶到她家时,建议她马上去医院做切除术。但是,她家贫无钱进医院,家人哀求杨林为其治疗。罗爱玉说:“当时我睡在床上,疼得要命。杨林给我输液并且守了我4天4夜。要是没有他精心治疗,可能我早死了。那场大病,他只收了我几十元药费。”
78岁的罗洪良10多年前得了高血压和脑梗塞,每年平均花费700元治病。他去湖南新晃县医院住院治疗,一次就花了1000多元钱。老人现在到杨林处看病,一年只需要花费100多元钱。罗洪良说:“看小病他不收钱,量血压他不收钱。我在他那里拿了6副草药,他还是不收钱。去年11月,我快病死了,儿子急忙喊来杨林,救了我的命。”
当地卫生局人士告诉记者,15年来,杨林为病人治病都只收药费,挂号费、针灸费、注射费、住院费等一律不收。他种有10多种草药,凡是用草药给病人治病,一律不收药费。
杨林为病人看病,实行“记账制”,打针抓药,病人有钱开钱,无钱记账。记者看见,他家有一本14页的“账本”,写满了欠费情况,欠账最多的900元,少的2元钱。欠费302人次。杨林的妻子谭成香对我说:“还有一本账本搞丢了,有100多人欠费,多数人自觉的还了。现在余下的人他们想起就还,不还我们也不会去催。”
58岁的吴法生是“记账制”惠及的患者。2004年,他全身浮肿,来到杨林的卫生室,输液,服药,逐渐康复。但是由于家里穷,无力支付1500多元药费。杨林为他记账,后来,他陆续支付了500元,到现在还欠着900元。每当提到杨林,他就忍不住热泪盈眶,经常默默地念叨着杨林的名字,感激着这位不嫌贫富的乡村医生。
据统计,这几年患者的医疗欠费已达到7000多元。记者问杨林:“如果他们没有钱还怎么办?毕竟你开的不是‘福利医院’。”杨林说:“我不会去催。他们多数不是故意不还,的确是因为没有钱,人家来了,我不可能不给人家治!”15年来,杨林为3万多人次减免挂号费、手续费、住院费、草药费、出诊费等,累计超过10万元。
医生这个职业在他心里有多重?患者在他心里有多重?15年来,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足迹,杨林用他对山村卫生事业的挚爱与追求,用他的全部精力与心血做出了朴素的回答。
心系村兴民乐
杨林还担任了村卫生员。2003年前,每月乡财政补助卫生员5元,2003年增加至每月15元,2004年3月起调至每月50元。尽管“工资”收入低,承担的义务却很多,必须和其他卫生员一道负责全村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杨林夫妇还是县里任命的村接生员,其新法接生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为零。
2000年起,他担任村里的计生专干,组建了村计生协会,入会会员达300多人。每个季度,90%的育龄妇女都会准时寄回妇检证明。而在家的育龄妇女,妇检率均达100%。他逐一对村里的154名育龄妇女登记造册,随时掌握育龄妇女的生育动态。7年来,该村没有1例超生。
2005年9月,杨林当选临湘村党支部、村委会委员。在特区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杨林配合村支两委竭力争取,该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一年多来,该村共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实施了“一池五改”,建沼气池240户,并配套实施了改厕、改灶、改水、改圈、改厨等。硬化庭院3200平方米,硬化通户道路1650米。
2005年冬至今,杨林还与村、支两委率领村民修通共计4条13公里通村公路。由于通村公路比上级批准列项的里程多1公里且和新农村建设任务超项,杨林私人垫资近4万元用于支付工程款。
他又是村民们认可的送和睦、送友爱的“和事佬”,化解、调解、和解,经常是夜里回来,一大早又出去。
杨林语气平静而真诚:“我只是做了无愧于心、应该做的事。这是我的责任,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
“荣誉都过去了,将来的路还长。”杨林淡淡地说道,在获得众多荣誉和成绩背后,他依然保持一个乡村医生至纯的本色。
杨林,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用这种执著、勇气和精神,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了极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00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