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教学应重视听说能力的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玲玲
所谓“语文”,即语言和文字。这里的“语言”指的是口头语言,“文字”指的是书面语言。语文学习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习,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内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有两方面的本领要学习: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领,听别人的话,读别人写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表达的本领,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四种本领都要学好。”
现状与要求
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读和写,却忽视了听和说。张志公先生曾说过:“重
‘目治’无视口耳训练。这个传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国文’教学承袭了它。‘语文’教学仍旧没有打破它。”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忽视口头语言,忽视听和说的训练,似乎是比较普遍的情况。”的确,我们在过去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文字教学。注重课文的阅读分析和写作,却很少进行听说方面的训练。结果造成许多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差,有的说话说半截话,词不达意;有的说话颠三倒四,没有条理;有的三言两语,没话可说;有的甚至无法理解别人的言下之意,出现答非所问的笑话。
中专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与学生的听说能力差也有密切的关系。许多学生在小学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不仅平时语言表达中病句多,内容不清楚,而且上课没有集中听讲和教师配合的习惯,他们不能准确、迅速地领会教师讲授的内容,把握不住要点和难点,至于边听边思索和归纳。则更无从谈起。显然,如果不设法迅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的提高也很难落实。
而在现代社会,听和说越来越显现出它们的重要性。由 “听”来获取信息的机会和比例越来越高,可以说,“听”的能力越强,学习的效率也就越高。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对每个人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声技术”的普遍使用,更使有声语言成为传达信息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这一切都迫使传统语文教学面临改革。
现在,我国开始强调素质教育,这其中就包括重视语文课的听说能力训练,从小学起就开设了听说课,注意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现行的中专教材也体现了这一特点:第一册的第二单元《介绍与解说》、第五单元《交谈》以及第二册的第九单元《讲演》、第十二单元《论辩》都属于听说能力的训练。可见,听说已和读写一样被重视,这是值得庆幸的。然而我们该如何去重视,如何去实践呢?
对策与措施
一、强调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受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只重视阅读和写作,对听说训练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为他们觉得听和说的能力再强也不见得就能取得好成绩,这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后果。为了改变这种看法就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听说能力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并积极地投入到听说训练中。
我们可以引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例子以说明听说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如在社交中,听说能力占据了决定性的地位;在学习中,听说能力能促进理解和思维,为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工作中,听说能力也显得举足轻重,尤其是一些服务性行业。现在的中专生大都以应聘的方式就职,可以向学生强调面试时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这些例子都发生在学生周围,都是他们能接触到、感受到的,所以最具说服力。
在听说训练的教学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教师授课主要通过口头语言,因而教师的语言习惯和说话能力往往会被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一位加拿大语文教师说过,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教师要首先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听者,这不仅给学生做出了听话的示范。而且对于鼓励学生大胆说话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听说的教学水平。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要连贯、清晰、简明,有条不紊;语速要适中,有的放矢;不要随意中断学生的说话,相反地应该认真耐心地听学生回答问题或说话,并及时对学生做出的回答给予肯定或补充,特别是对学生说话中新颖的观点要积极赞赏,这能提高学生说的信心和勇气。其次,教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性语言,其中融入了教师的语言风格。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努力提高自己语言的规范性,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准确、精练,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那么学生就能从教师那里感受到口头语言的无穷魅力,进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锻炼,以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听说习惯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心理障碍是学习的阻力,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兴趣,克服心理上的胆怯,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一)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听说训练
恰当的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进行听说训练的热情。怎样的内容才恰当呢?我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十五六岁的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他们开始有一些独立的思想,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他们喜欢提问,喜欢争论,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意见。我们可以先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要求学生写出最感兴趣的几个问题,然后选出最有代表性的问题让他们自由讨论,在讨论中明确问题的答案。我曾经就“你认为真正的男子汉应该具备哪些品德?”“在当今社会,中专生还有用武之地吗?”“你如何看待中专生早恋?”等问题让学生讨论过,讨论的过程非常热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就连平时一说话就脸红的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见选择恰当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这对于听说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二)组织多种形式进行听说训练
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训练形式也能促使学生产生兴趣。反之,如果一味地使用一种形式则会扼杀学生的兴致。比如听话训练的形式可以分为听写(包括听写词语、句子、段落和原文大意)、听说(包括复述和概述)和听辨(包括辨言外之意和辨思路要旨)训练;说话训练的形式可以分为回答、介绍、解说、交谈、讲演、辩论等。在听说训练中交叉、综合使用多种形式,会使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听说的习惯。
(三)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尝试
听说训练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胆怯的心理。为了克服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我们应积极地鼓励他们、引导他们。首先要找出他们产生胆怯心理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据我所知,大部分学生是因为缺乏自信,害怕失败,害怕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而对听说训练产生恐惧和排斥的心理。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训练时,总是热情地鼓励他们,以表扬为主,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渐渐地,学生们能积极地配合我进行听说训练,对于各种形式的练习都跃跃欲试,大胆地展现自己的听说才能。
三、不断强化听说训练,努力提高听说能力
听说训练要不断强化才能见效,偶尔几次的练习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我们要结合课内外的一切机会进行强化训练,而且要坚持不懈,循序渐进。
(一)精心安排课内的听说训练
对于专门的听说训练课(如上文提到的介绍、解说、交谈、演讲、辩论等),我们应把重点放在“练”上,让学生多做听说练习。至于基础知识部分,只要求他们理解掌握即可。关键在于运用。对于一般课堂教学,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制造机会,安排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如提问回答、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归纳总结、讨论问题等等。还可以安排课前五分钟的讲话练习,有计划地安排每个学生上讲台说话,话题可以由他们自己拟定,或自我介绍,或推荐作品,或发表意见等。教师则根据他们的表现从讲述内容的丰富性,言语的正确性、连贯性、清晰度以及姿势、表情等方面进行评分,作为一次口头测验的成绩,这样能使学生更加重视听说能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听说训练活动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听说训练方面的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小组讨论会、模拟播音员及主持人等。特别是以竞赛的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有一次,我利用诗歌单元的内容要求学生练习朗诵,并组织了一次班级比赛。学生们准备得非常认真,有的还自己配乐,有的两个人一起合作朗诵。其中《再别康桥》这首诗朗诵的效果比较好。因为很多学生觉得这首诗写得很美,因为喜欢所以特别用心。虽然也有一些学生朗诵的效果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我还是积极加以鼓励,激发他们的热情。
(三)听说训练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听说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听说训练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体现在它的长期性和反复训练性,循序渐进体现在它的阶段性(由简单到复杂)。而且在训练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提高要求。中专语文作为基础课一般只上一学年,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入学时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听说能力的训练,从课内的听讲、问答和讨论开始,到能够即席发言、演讲和辩论。也许一学年的时间不够,但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至少能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当然,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其中任何一种能力的发展,都会影响其他三种能力的发展;而要培养一种能力,也常常需要其他三种能力相配合。因此这四种能力应该并重看待,共同发展。我在这里强调中专语文教学应重视听说训练,是针对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提出的,并无厚此薄彼之意。我想,只有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真正达到了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福建铁路机电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09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