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文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雷 扬

  【摘要】高校体育文化传播能促进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丰富大学校园生活,提升高校知名度。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属11所本科高校体育文化传播内容和途径的研究,力图比较客观地反映省属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文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文化 传播 现状 问题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2009b377)
  
  体育文化是一切体育现象和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人们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高校体育文化传播能促进体育运动自身的发展,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丰富大学校园生活,提升高校知名度。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属11所本科高校体育文化传播内容和途径的研究,力图比较客观地反映省属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文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一、传播内容
  
  高校作为代表国家最先进科学文化水平的团体,它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随时随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情感和教育决策。而体育文化传播是提升学校形象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校运会
  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校运会中体育文化传播的主体是学生,校运会的目的不仅是通过竞技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增强人际交流,传播体育文化。调查结果显示11所高校都很相似,运动会的主要内容是田赛和径赛,在体育文化知识宣传方面做得不够完善,仅有一些口号、宣传海报、横幅及播报,有条件的高校会利用大屏幕显示运动员的成绩,但这与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要求还相差甚远。
  (二)体育文化节
  现今的学校体育运动逐渐打破传统竞技模式,融集体项目、娱乐项目和主题项目为一体,有条件的高校还开展时尚体育项目的运动会,以人为本,传播了特色体育文化。体育文化节影响遍及高校,对高校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以襄樊学院为例,体育文化节通常是学工处组织、院系承办的特色活动,如三人两足比赛,借助学校地处隆中风景区的优势组织定向越野比赛等。其余各高校举行体育文化节内容也很丰富,形式多样,如棋类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展览赛、电脑体育动画制作评比等。
  (三)全国大学生品牌赛事及各级重要赛事
  学生形象通常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或学习、比赛展现出来。学生在各类比赛尤其高级别的、社会影响大的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都能为学校赢得声誉。高校积极地承办重要体育赛事,既可达到高校体育文化传播、扩大学校知名度目的,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遗憾的是在国内几大高校品牌赛事:CUBA、大超联赛、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TBBA中国大学生三人篮球联赛中,11所高校并没有突出成绩,甚至都没有报名参加。而这些赛事的传播效果是惊人的,对大幅度提升高校形象作用显著。
  在湖北省属11所地方本科院校里,没有承办过国家级赛事的历史,省市级赛事也几乎都是空白。地方高校立足本地,参加本地体育运动,却没有承办本地赛事,在本地传播体育文化,进而提升学校形象,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四)训练基地
  专业队落户高校,在国内这种体育传播形式还比较鲜为人知。在这方面走在前头的首推清华大学。其跳水队已初具规模;另外,浙江的杭州师范学院也采取了与省女子散打队联姻的形式开创了武术专业队与高校联手,实现体教结合的先例。
  襄樊学院毗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隆中。此处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一个非常好的体育训练基地,也是体育竞技很好的比赛地点。如果能吸引一两支省级队伍来封闭训练,比如篮球队、乒乓球队、足球队甚至是围棋队等,然后将比赛带入学校,这将极大地提升学校形象,带动学校发展。这些方法对别的院校也适用。比如三峡大学可以利用其优势吸引企业,吸引游泳队、划船队、跳水队训练等等。
  
  二、传播途径
  
  随着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办学模式的多元化,高校在建造自己的体育文化、学校形象的同时还要加大传播力度,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展示自己,从而使高校的客观实在转化为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认知形象。
  (一)校内体育文化传播的途径
  1,校内广播台、电视台
  襄樊学院的校内广播台代表了1l所高校的平均水平。广播站是各高校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学校通过广播把各种文化信息传递给全校师生。它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体育文化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校电视台是各学校自己开设的,专门报道学校的一些重要会议、科研活动及校内各种事宜等。高校体育文化也是学校电视台的宣传内容的一部分,但通过百度和GOOGLE搜索,这11所高校都没有和校办电视台相关的网页信息。
  2,校报校刊
  以襄樊学院为例,《襄樊学院报》是襄樊学院的党委机关报,隶属襄樊学院党委宣传部。作为襄樊学院党委的喉舌,以“贴近校园,贴近师生,贴近教学”为办报理念,成功搭建了一个校园文化传播的平台。传递着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师生的声音,展示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成就成果,电子版的校报也陆续出现在各院校的新闻网上,开辟了学院交流与宣传的新平台,但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精髓却传播得很不够。
  3,校园网络
  校园体育文化网络要以学生为受众传播各种体育文化资源,包括学校体育教学、运动队建设、体育保健、体质自我评价、成绩查询、校内体育新闻以及和国内外优秀体育网站的链接等。随着学校体育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教育将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校园内的体育教育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没有围墙的开放式教育;襄樊学院校园网开设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工在线”等栏目,为师生获取信息、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但对校园体育文化并没有相应的专栏,内容仅散见于学生活动等各种新闻中。其余高校相关内容也很匮乏。
  (二)校外体育文化传播的途径
  1,媒体宣传
  在对外宣传方面,各级媒体的报道让高校在各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高校与各新闻媒体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各媒体支持高校、宣传高校,为学院的改革、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11所高校都很重视外宣,外宣成绩相差不远,但关于体育文化方面的报道很少。
  2,与外界的交流活动
  以襄樊学院为例。学校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为载体来宣传学院,介绍学院,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学院的整体形象和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如举办李宁明星排球队和襄樊学院排球队的友

谊比赛,有羽・泉和凤凰卫视主持人孟广美参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学校注重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如邀请市长参加校篮球比赛,与企业联手组建校教工网球队,参加市运动会和各项赛事等。
  
  三、问题分析
  
  (一)缺乏体育新闻策划、宣传和公关意识
  对外体育文化传播缺乏系统性:媒体级别偏低;不具备新闻策划的意识,新闻事件不具备代表性:网络媒体报道内容较少,力度不够。几乎所有湖北省属地方本科院校都没有广告宣传活动。比如说在地方建立大的户外广告牌,赠送宣传品,在电视和报纸上宣传等。高校进行适当的广告宣传。是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提高自身知名度十分有效的方式。另外,要积极开展公关工作,通过传媒扩大学校在体育文化市场的占有份额,积极参加各级赛事,与专业队联手,实现体教结合。高校要抓住一些能给自己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赛事来做,并借此进一步传播学校形象。
  (二)资金投入不够、硬件设施不完备
  体育设施在高校体育传播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没有资金投入,就没有好的运动场地。没有条件优越的运动场地,大学生体育活动将丧失很多精彩。完善的体育设施不仅能促进高校体育的教学,有利于体育文化的传播,而且能促进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与社会的相互交流,吸引社会运动群体走进高校,提高高校体育传播效果和高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襄樊学院的体育硬件设施水平代表了11所学校的平均水平,其规格都未达到承接省级比赛的要求。另外,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运动场大屏幕,更谈不上通过大屏幕进行运动会的现场直播或者在太屏幕上播放有关体育文化的知识。
  (三)媒介传播系统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湖北省属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媒介传播系统对于处理和预防突发的不利于学校形象建设的危机事件部分缺失。大众传播媒介可分为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户外媒介三种形式。印刷媒介主要包括报纸、杂志、书籍以及学校资料和印刷广告等。电子媒介主要包括电视、广播、电影、录像、影碟以及互联网等。电视是学校传递信息的首选媒介。其特点是形象生动、声画并茂、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但几乎所有11所学校都没有一个校内电视台。大部分学校校内广播台节目质量不高,没有什么精品栏目,体育文化沦为口头新闻。反映校园体育文化的文章在互联网上散见于新闻之中,没有针对性的建立体育文化资料库。电影、录像、影碟更是缺失。户外媒介包括户外公共场所如建筑物、路牌、交通工具、户外电子屏等发布广告信息的各种传播媒介。另外,可以使用小区广播、手机短信这种新型传媒手段,建立手机传播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实现相关体育文化的消息群发、信息互动等。但在11所高校中没有一所运用了这些手段。
  (四)缺乏市场经济的观念
  这是11所高校均缺乏的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高校体育赛事逐步进入市场并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但现阶段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的市场定位还不明确。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播该积极扩展社会市场。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市场竞争激烈,高校体育文化传播也必须朝着与企业联姻、开拓高校体育市场的方向发展。企业、商家们运用各类体育竞赛,在树立本行业形象。宣传、推销产品并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高校的体育文化传播应利用其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体育人才、技术、知识和信息的优势,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市场挂钩,既能解决高校体育经费不足,提高高校知名度,又能提高赞助企业形象和社会对体育事业的重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25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