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军民融合经济的方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郗孟祥
【摘要】发展军民融合经济既可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保障我国的安全;又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抓住当前机遇,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探索我国军民融合经济发展之路,制订相应的方针、策略,推动我国军民融合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军民融合经济军技民用策略
发展军民融合经济重要性
发展军民融合经济既有利于我国国防军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促进我国兵器装备的发展,又可推动我国民用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转型的态势下,促进西部大开发,发展军民融合经济更具重要的意义。
发展军民融合经济是增强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发展军民融合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必要选择。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富国必须强军。在当今强调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站不起来”,没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也“硬不起来”,更不可能“挺起胸、昂起头”。当前,我国的周边并不安宁,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中日钓鱼岛、东海大陆架的争议;中印边界争端,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关于南沙群岛及南海海域的争端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就会处于被动。另外,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支撑,就很难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来保障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发展军民融合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众多的国防科研单位、军工院校、军工企业都是处在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从事的几乎都是新材料、新能源、光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它们运用这些高新技术,不断推动着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同样,运用这些高新技术发展民品,可以更快地实现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并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军工企业在进行器装备的开发研制中所取得的一些技术专利、科研成果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防军工建设在科研开发、科技创新上,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军民融合经济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防军工企业既是我国兵器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核心,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国防军工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使得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当前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防军工企业的优势更加明显。
实践证明,发展军民融合经济在促进西部经济的大开发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如西部地区的国防军工企业在进行我国现代化武器装备开发生产的同时,在微电子及自控、遥感通讯、激光红外、生物工程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领域也孕育了数以万计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已逐步转化成效益,促成了西部的发展。“中国嘉陵、长安汽车、西飞国际、贵航股份、晋西车轴”等军工企业的上市公司以其良好的业绩和经济效益,在发展西部区域经济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有效地带动了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成功构建了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网,已覆盖西部70%的军工单位,使处于偏远地区的国防科研成果也能实现成果信息资源的快速扩散、顺利转让或产业化发展,为实现重庆、四川、陕西、贵州等西部省市提出的借助国防科技工业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战略构想提供了有力支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外国防军工企业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在治理西部荒漠化、次生地质灾害、改善地理环境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发展军民融合经济的方针策略
建全完善的军民融合经济机制。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国防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方针策略看,加强军、民经济融合,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建立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融合体制,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国家共同的政策取向。
军民融合决不意味着要把我国已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完全融入国民经济大体系,我们还需保留基本的核心军工能力,特别是尖端的武器研发技术。这样在制度和法规上,保障军民融合经济的正常运行。
在建立我国军民融合经济发展运行机制时,要着力解决好相关的问题。要把握好军民融合的产业结构、技术类型,进行优化组合,达到优势互补。在军民结合中,我们要把扩大投资需求与加强国防能力建设科学统筹起来,使军工生产能够取得平时与战时、军事与经济两种效益;把握好调结构、上水平的发展机遇,把军工研发生产和企业的生存发展结合起来,把加强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和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开发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大力优化国防军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加大军民技术研发融合的力度,加强平战结合,解放思想,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机制。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国防军工企业不仅要能更好地生存,而且要能更好地发展,形成军民有机结合,军民互动发展,既能提升我军武器装备,又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另外在军工科研方面,有效发挥民用科技和人才优势,将其注入到武器装备的研究发展上,形成合力,推动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
加大军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改制和转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转民”是中国国防军工行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我国的国防军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有效地实施改制和转型,才能摆脱在计划经济环境下,依赖国家,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低,甚至亏损的尴尬局面。当前我国不少国防军工企业在原来依靠国家投入、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进行股份制改造,向社会进行融资,成功上市。如中国嘉陵、哈飞股份、航天科技、中核科技、航天信息、西飞国际、中兵光电等等上市公司,原来都是国防军工企业,其向社会融资,引入社会资本,成功改制上市,成为中国股市中亮丽的军工航天板块,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我国许多国防军工企业由于引入社会资本,注入了优质资产,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下,提高了研发和生产能力,开发了新的产品,开辟了新的市场,增强了竞争力,不仅给国家减轻了负担,而且使自身经济效益大大增加,在国防建设和民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国防军工企业在当前和平环境下,大幅度地调整和压缩了军工科研生产能力,将相当多的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转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如核工业发展核电、核燃料工业,同时积极开发消防产品、精细化工等多种经营项目;航天工业大力发展了卫星、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和卫星应用、通信设备等高技术民品;兵器工业以车辆为主,发展了机械、光电、化工等系列产品。中国的国防军工企业先后开发生产了数万种民品,进行了数千项军转民技术改造,涉及能源、交通、轻纺、食品、通信、医疗卫生、工程建筑、环境保护、家电等国民经济各领域。
当前,我国有许多国防军工企业还没有完全实行改制和转型,这不仅增加了国家负担,而且自己也困难重重。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学习那些改制、转型成功的国防军工企业的先进经验,创造条件,使我国军工企业在“军民结合、军转民”的转型方面,规模更大,范围更广,促进军民经济的更好融合。
强化“民参军、民技军用”措施。在我国现有的军民融合经济中,军转民机制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许多国防军工企业在开发生产民品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军工产品的开发研制中,如何参入民用企业,融合民用的先进技术和成果,还是我国军民融合经济中的薄弱环节。
在“民参军、民技军用”方面,我们要敢于冲破束缚,改变观念。发达国家在“民参军、民技军用”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美国有很多民用技术转为战场上尖端武器装备的例子。比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Kevlar合成纺织纤维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纤维目前已成为制造头盔、防弹衣和其他军用服装必不可少的原料。我国也有了不少“民技军用”的成功例子,如中兴通讯作为国内最大的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能够并已经为军队提供光通信网、数据通信网、视频会议网、电话交换网等各种通信网络建设的全面解决方案,同时希望能够在军事科研方面以及无线通信、IPV6、软交换等新的技术领域,与军队进一步加强合作。
在“民参军、民技军用”方面,我们应发挥我国优质民用企业的科研技术优势和前沿成果,特别是发挥地方一流重点高校的技术人才优势,直接融入到武器装备的开发研制上。在国防研制的重大课题上,引入地方一流重点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等,发挥他们的科技优势和科研成果,参与进行良性竞争,把地方一流重点高校的最新科技成果迅速注入到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上,加速我国武器装备信息化进程。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逐步摆脱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中国的经济建设要实行可持续发展,也需打造我国国防的锋利之剑,只有强大的国防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国家的安全和领地完整,加强军民融合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作者为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1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