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摒弃满堂灌 倡导探究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建琼

  摘要:重庆市忠县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746年光辉历史的学校,长期以来我校走在教学改革的前缘,在忠县小学教育中具有领头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我在教学中,一直践行着这种教学理念。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了探究式教学的四种关系谈点自己的体会,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关键词:摒弃 倡导 满堂灌 探究式 小学数学 改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体验,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潜能得到释放,个性得以张扬,能力自然就得到了发展。
  我认为,教学中我们应该处理好“生活与探究”“经验与探究”“兴趣与探究”“合作与探究”等关系,让我们探究性课堂的效率高起来。
  一、生活与探究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立足于实际需要中去寻求知识。如教学第7册“找规律”,从“手指和空档”的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数数有几根手指?再看看每两根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档?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有5根手指,每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档,一共有4个空档……学生从简单的游戏中自己去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随后我出示例题情境图,提问:看看图上有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向我们刚才游戏中手指和空档这样排列的事物吗?看看那个同学找到最多?学生通过观察很快找出: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这时学生学习热情被调动了起来,我接着提问:仔细观察每一组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各有多少个,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在丰富的现实问题的场景中学生自主探究规律,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二、经验与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经验能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探究学习必须根植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如教学“小数加减法”出示例题:佩佩文具店一支钢笔7.45元,一本练习本1.25元,买一支钢笔和一本练习本一共需多少元?提出以下问题自学例题(1)为什么用加法计算;(2)怎样把横式该成竖式?写的时候注意什么?怎样进行计算?为什么?(3)计算结果的小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根据是什么?学生主动利用整数加法和化简小数中已有的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建立了实质性的联系,探究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兴趣与探究
  学生对平淡的教学不感兴趣,学习起来很被动,很难产生自觉思维。因此,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要因素,是让学生会学、学会和切实掌握数学知识的可靠保证。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创造一道障碍和一个悬念,或通过不同角度寻求问题的多种解法、巧妙的构思、慎密的推理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时,在铺垫练习中安排这时我因势利导,学生在以上两个问题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在书中寻求答案,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己独立自主的主动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合作与探究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里,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教学第七册“点到直线的距离”我用三角板画了从A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与几条不垂直的线段,让学生判断哪条线断最短。这时,我把已画好的卡片分发到各讨论小组,让学生讨论交流,把问题留给学生自己解决,各小组沸腾起来,有的用米尺测量:有的剪一段于垂直线段等长的纸条,用它与其他线段比较。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实际操作,最后得出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所作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课前先让学生用纸板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画一条高。上课时,提问:“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将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有个学生兴奋地站起来对我说:“老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其他学生也不约而同地点头表示认同。在合作交流中,实现了认知上的互补,完善了探究成果,也使学生品尝获得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满足,进而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并形成个性稳定保持下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