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丹琳
[摘要] 就目前来说,幼儿园的早期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在国内许多幼儿园中,都比较重视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忽视早期阅读,较少开展阅读活动。许多孩子到了大班,阅读水平仍停在小班水平,这势必影响幼儿今后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水平。因此,加强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势在必行。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早期阅读 指导策略 阅读活动
早期阅读是指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其中包括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和辨认文字,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技能等。目前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学前儿童在出生后的最初阶段便出现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他们在学习听和说,获得口头语言的同时,开始发展起学习书面语言的行为,因而也就逐步产生接触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莱斯莉•莫拉,1986)。如果我们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忽视了早期阅读,等于放弃了培养幼儿书面语言学习行为的培养,那么也就没有充分地挖掘学前儿童早期发展的潜能。
但是,就目前来说,幼儿园的早期阅读状况却不容乐观,在国内许多幼儿园中,都比较重视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忽视早期阅读,较少开展阅读活动。教师一般是投入较多的图书让幼儿自由翻看,却没有进行有计划的指导,许多孩子到了大班,阅读水平仍停在小班水平,只对图书的单一画面感兴趣,而不理解图书中的故事,更不懂得阅读的意义,也就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因此,目前,加强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势在必行。
1 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1.1 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给孩子选择阅读教材,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程度,选择他们感到新奇而较易理解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内容要富有童趣。书中的内容应该情节生动,篇幅短小,角色数量少,时空转换不多的。书中的画面应该是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逼真,新颖有趣,而且幅面较大的。书中的语言要工整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的图书易于激发孩子看书的愿望,培养阅读兴趣。
1.2 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而需要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教师可利用一切机会、场所,让幼儿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例如,在布置活动室墙饰的角落时适当配上文字,诸如“积木角”、“娃娃家”等文字标签等;不断更新图书架、图书角的内容,注意提供图书阅读时间,并及时指导幼儿读书。
1.3 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幼儿阅读
孩子有了图书,也喜欢看书,但这还不等于他真的会看。教师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幼儿阅读,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1.3.1 看图讲述。在看图讲述教学时,重点指导幼儿理解画面意思,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中人物(动物)的动作、表情,以及图中的环境(背景)如何,还有可能说的语言,并告诉幼儿,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图书,会知道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这不仅教会幼儿在阅读时怎样感知画面,也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1.3.2 使用大型图书。教师制作一本大型图书,让幼儿坐在图书前,一页一页地指导幼儿翻阅,让幼儿在理解图中的故事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3.3 动手制作图书。首先,让幼儿知道图书上所说的故事是作家用文字写出来的,画家又用图画表现出来,最后装订成书。然后,可让幼儿自己尝试做小作家、小画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再订成一本图书。以此培养幼儿对图书的感情,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3.4 表演故事。在幼儿阅读并理解书中故事后,教师可鼓励幼儿用表演的方式再现故事内容,这既能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又能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重构图式,增长知识,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根据鲁姆哈特的图式理论,阅读过程是读者和读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读者必须利用多方面的知识通过预测、推理等积极思维才能获取意义,理解内容。这些积聚在一起的知识单元及其被运用的信息就是图式。要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力,重构图式、增长知识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可以首先通过与幼儿谈话、讨论、向其提问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所知和未知,然后再致力于发展幼儿的新知识(图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通过口头语言,增进幼儿已有的知识
教师可以让幼儿在阅读前就某些主要内容进行发言、讨论或口头提供背景知识,引起幼儿知识的联想,把原有知识与当前的阅读任务联系起来,发展理解当前读物所需的新图式。如在阅读《会爆炸的苹果》这本书这前,教师可同幼儿进行讨论“气球和苹果比较,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气球里面装着什么?”,当幼儿了解苹果和气球的异同及气球的特性后再进行阅读,便能较容易的理解故事中狐狸的骗局及小动物们所使用的方法。
2.2 通过电视、VCD等手段,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动画片、电视节目深受幼儿的喜欢,教师平时可让幼儿观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知识含量较多的作品、节目。在阅读前后还可观看一些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动画片、电视节目,以提高阅读理解力。如在阅读《小袋鼠奇奇》前可让幼儿先观看电视节目《袋鼠的成长》,有了袋鼠成长的经验,就能较快理解奇奇的故事了。
2.3 提供真实的生活经验
真实的经验可以帮助幼儿在已有知识与新的经验之间建立类比,重构新的图式,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进行社会活动、人际交往,在结构游戏中搭建各种桥梁、房屋等,这都有助于幼儿对阅读的理解。又如,在小班幼儿阅读《花路》之前,带领幼儿参观花圃,了解花是哪儿来的,加深幼儿对花的感性认识。有了这些经验,幼儿对阅读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会比较容易些。
3 设计合理的阅读活动结构,提高幼儿阅读的效果
合理的活动结构将直接影响幼儿的阅读。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年龄班设计合理的活动结构。一般说来,小班一开始要从教师先读、师幼共读慢慢过渡到幼儿自己阅读。在师幼一起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出适当问题,帮助幼儿把握情节、关系,最后再进行讨论、归纳。中班幼儿可以先独立阅读,然后在师幼共读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提示和提问加深理解,教师还可围绕阅读重点开展绘画、游戏等活动以巩固幼儿的阅读成果。大班同样有幼儿自己阅读和师幼共读活动,与小、中班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在阅读前后可以加上较为正规的文字认读活动,开始了由运用口头语言向运用书面语言的过渡。早期阅读是一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不可按照一个模式进行,教师可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幼儿与读物的特点进行活动设计。但不论如何设计,活动结束之前教师(或个别幼儿)都要将阅读内容完整讲述一遍。
4 采取渐次由画面感知转向文字感知的阅读方式,逐步提高幼儿阅读层次
小中班的孩子,主要以画面感知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还要使幼儿逐渐识别部分汉字,认识口语与文字的对应关系。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识字应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大而清晰的汉字卡片,也可组织各种各样的识字游戏,或是结合电化教学,如玩电脑识字游戏等帮助幼儿认读,还可结合周围的环境,利用一切机会让幼儿识别汉字,如学习“木”字旁的字时,将与此有关的家具“橱”、“桌”、“椅”、“柜”都贴上相应的汉字,以帮助幼儿集中获得这些文字的信息。随着汉字学习的积累,在阅读中由画面感知转向文字感知,这是幼儿从早期阅读向正规而成熟的阅读过渡的关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4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