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小兰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高职院校只有健全机构、构筑体系、加强指导、鼓励创业、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水平,才能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安全过“寒冬”、成功就业。
  [关键词]构筑体系;提升水平;职业指导
  [作者简介]李小兰,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职业指导师,湖南株洲412000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5-0198-03
  
  就业是民生之本。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从精英走向大众,那种毕业生短缺、社会岗位充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特别是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为此,如何帮助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在职业的天地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我们每一位从事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的涵义
  
  就业指导,即对求职者的求职择业和就业进行指导,帮助择业者选择职业、把握政策、掌握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为就业做准备和在任职中求发展的谋划过程。
  实践证明,即将走出校门的准高职毕业生们,由于社会经验缺乏,他们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加强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对他们尽快适应社会、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在新的起跑线上掌握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全面提升职业指导教育水平的途径
  
  1 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促成人职匹配
  面对金融危机,面对就业市场的压力,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市场调研、冷静思考。现实告诉我们: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出现了一边是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一边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矛盾,这充分暴露出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不相匹配的问题。造成这一情形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干部”“工人”之分的观念在社会上依然根深蒂固,狭隘的择业观影响着新一代高级技术工人的产生;第二,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目标长期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或国有大型企业、外企和政府机关。据调查发现:46%的毕业生愿意选择沿海城市就业,27%选择省会城市,选择到边远地区的人只有百分之几;问及今后从事的职业,64%学生不愿从事“蓝领”……大学生择业呈现商品化、功利化、务实化,这就导致了“有位无人”和“有人无位”的现象。为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帮助学生认清形势,使学生看到自己发展的空间,从而转变就业观念。
  促成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及人职的匹配,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围绕市场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和课程设置的改革。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所以。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开发培训项目,增加社会上急需的、短缺人才专业,尽量减少现在几乎饱和的所谓“热门专业”的学生人数,避免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捕捉市场信息,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学与实训环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推进精品专业或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第二,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学生面向基层、深入一线。我们应通过宣传岗位成才的事例、当今的就业形势、社会需求状况,使学生明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支强大的高级技术员工队伍。高级技能人才比例只有4%左右的中国,目前的劳动技能水准无法同发达国家甚至无法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人相提并论并形成有效竞争力;当今千军万马涌入大学、课程设置脱离社会和市场、硕士、博士比比皆是之时,企业高薪却难聘高级蓝领,应用型人才稀缺……我们要引导学生岗位成才!
  2 加强就业指导课的教学
  即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世界,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掌握社会需求信息和市场的供需状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培养择业技巧,不断提高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及时捕捉信息,并以早、准、细、活、严为原则,从而积极、稳妥、有效地推进毕业生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使毕业生的就业率上新台阶。
  3 构筑完整、科学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为了能更好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升职业指导教育水平,学院还必须构筑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第一,建立学生资料档案库。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阶段性的工作,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的全过程。所以,学生从一进校,就对其进行专业思想、职业意识、职业选择和当前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职业指导,为每一位新生建立档案资料,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生涯规划。
  第二,完善信息化的服务体系。建设信息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动员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广泛搜集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供需信息,通过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等,及时向毕业生提供有关的就业信息,使就业信息转化为可利用的毕业生就业资源。
  第三,建立就业工作跟踪制度。首先,通过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及时发现问题,为学院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调整提供决策参考;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基地,反馈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促进学院的教育改革和加强人才的培养。其次,对用人单位建立跟踪制度,按照用人单位的行业特征,分行业建立典型的用人单位人才动态变化,预测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供求关系,从而使就业工作真正做到指导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方便于学生。
  第四,配套建设完备的硬件设施。一是接待处。其功能是用于接待用人单位来校联系招聘事宜和洽谈信息,同时也是学生的一般咨询的联络场所。二是网络招聘室。用于进行学生的远程招聘;三是招聘大厅。招聘大厅配多媒体设置,方便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举办信息发布会、小型宣讲,也是学生集体就业咨询、举办就业活动的场所。四是办证大厅。用于学生办理各种离校手续、就业手续等。
  第五,积极开展毕业生的推荐和“促销”活动。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来的一种特殊“产品”。学院在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时候应积极引入相应的市场营销手段,主动向用人单位发送学院宣传材料和毕业生情况介绍,吸引他们到学校招聘学生。同时,就业指导中心还应与各个地方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建立联系,了解各地就业政策,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方便学生求职。
  4 积极推进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与改革
  第一,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教学内容分为N个模块,每一个老师负责一、二个模块。这样,老师可以集中精力

在自己的领域里研究、探索,广泛搜集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测试,对不同气质类型、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具体的择业指导,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应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变单一的授课为演、练于一体,通过务实模拟来训练学生应聘面试的必要技能。即邀请一些用人单位和有丰富经验的就业指导老师进行模拟招聘,通过演练这种实务性的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体会求职中面临的各种情况,从而有效地减少学生的焦虑心态、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为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实践活动,最终在实际的应聘面试过程中能够以有效的方式,最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避免出现一些我们经常看到的毕业生“学富五车”,却不知如何较好地展现自己的情况。与此同时,鼓励或带领学生到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让学生亲自感受人才交流市场、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氛围,现场指导学生如何择业,如何填写各种表格;同时,多渠道地联系勤工俭学,让学生在正式进入社会以前,有一个认识社会。锻炼自己的机会。
  最后,在课时上得到保障。就业教育不是毕业生的“大会餐”,它应贯穿大学三年。大学一年级应主要利用学生的入学教育、班会时间来进行的,采用讲座或就业沙龙的形式让毕业生讲述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从而震撼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除了采用上述的形式外,还应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要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开设,每周2个课时,这样才有课时的保证。
  第二,加强就业指导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意识折射出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色彩,为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我们应对高职学院学生进行职业理想的教育与引导:引导学生在奋斗中搏击人生,在生产的一线创造人生的辉煌,在为社会创造价值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其次,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就业观念有关,转变观念天地宽。社会的变迁、就业环境的变化,要求高职学生拓新就业观念,使自己的观念从陈旧的条条框框束缚中解放出来,大胆、主动地在社会大天地里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因此,应把重点放在克服学生不愿意当工人的思想,树立多形式的就业观点上;鼓励学生学会竞争、勇于竞争。
  再次,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求职方法。即掌握自我推销的方法和技能。
  一是指导学生准确把握、筛选各种就业信息,分析各种信息的可信度,锁定几家最适合的用人单位去应聘,避免上当受骗和浪费时间、精力;二是教会学生写简历、自荐书、求职信,正确填写各种应聘表格,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职位在简历、求职信、应聘表中的应变,突出自己的特点。此外,还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面试技巧,并组织学生模拟面试,从而克服面试中通常出现的胆怯情绪,建立自信,以便在面试中取胜。
  最后,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是职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还是合资企业,招聘员工时无一不把“德”放在首位。一个具备优良的思想品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良好的团队精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稳定的心理素质的毕业生是就业市场的“抢手”人才。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将道德教育、诚信教育贯穿始终。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教会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尽快地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社会角色的转换,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人文知识,以便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实现成功就业。
  5 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创业可以使学生由“找饭碗”到“造饭碗”。鼓励大学生创业,将被动就业变为主动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从而减缓就业压力。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学生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创业热情。二是开展模拟创业大赛,使学生由“心动”到“行动”、由理论到实践,并通过创业大赛诞生出一批模拟“老板”、“公司”,唤醒学生的创业激情。三是设立创业基金。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为学生构建创业的平台,学院应拨出专款用于学生创业,为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此外,学院还应配备创业成功的人士、老师对市场进行预测分析和指导,尽量减少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走的弯路。
  总之,要“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实现人职匹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就业指导,使职业教育水平走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 周志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69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