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强化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燕淑梅

  [摘要]语文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以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沟通交流技巧、创新能力等全面的综合职业素质,以增强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在此过程中,语文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就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应有作用进行重新认识,并在对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强化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发展思路进行初步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语文教育;发展思路
  [作者简介]燕淑梅,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文化教育系讲师,文学硕士,江苏扬州22500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6―0202―04
  
  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明确发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号召,1996年颁布《职业教育法》和1998年颁布《高等教育法》,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更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各级政府也纷纷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扶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因此获得了快速发展。
  但是,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我国高职教育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就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来看,普遍存在着“重技轻文”的现象,片面强调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对高职生的语文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使语文教育与高职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出现脱钩,造成高职毕业生人文素养不高,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沟通交流技巧,不仅与普通高校学生之间产生明显落差,而且造成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对困难。因此,重新认识语文教育在高职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中的应有作用,在对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新环境下加强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发展思路,就成为高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
  
  一、语文教育在高职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一)培养高职学生的健全人格,明确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所谓健全人格,是人的个性朝着健康方面充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人格的实现必须依靠教育的培养。语文教育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以人的培养为目的,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供价值导向。学生一旦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选择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因素非常丰富,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更具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当前,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缺乏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思想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就业期望值较高,对自身的就业定位不准,在职业价值标准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功利性。这就需要通过语文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观愿望同社会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拓展高职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的自信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招生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入,高职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与挑战,加强高职学生就业方面的心理教育与辅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语文教育作为获取和拓展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发展和提高就业心理素质的关键。面对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选择,高职学生必须借助语言来充分表达自己的各种意图。良好的语文教育,能够加强高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提高交流沟通技巧。在处理事情和表达思想时,做到概念明确,结构严谨,用词准确,文法、修辞得当,说服力强。在迈入社会时,更能以一种自信、良好的心态和用人单位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增加就业或择业的机会。
  
  (三)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潜能。提供灵感源泉
  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不但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包括语文在内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语文作为百科之母,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可以发挥出更为积极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过程,就是积累知识的传授过程,语言是吸收各门科学知识的工具,学生语言能力的水平越高,学科里各门科学知识的教学就越容易取得成绩。从语言的心理特征分析,语言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从语文的基础作用来看,语文是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干的工具。高职学生学好语文,不仅可以增强听说读写等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继续教育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良好的语文教育可以有效地激发创造欲望,催生创造灵感,为社会的创造活动提供持久、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的语文水平普遍较低,人文素质缺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以前的中专学校和职业学校升格而来,培养对象以初中毕业生起点的五年制高职生居多,高中起点的三年制高职生比较少。这些学生年龄较低,自制能力较差。加上网络文化的渗透,男生往往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女生常着迷于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和言情小说,真正能够精心研读中外文学名著的学生少之又少,许多高职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相当小,部分学生甚至放弃了语文的学习,造成高职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等方面(尤其是“说”和“写”)的基础能力普遍薄弱,很难把握语言文化的精髓,缺乏对文学知识的掌握,人文素质不高。
  
  (二)语文教育受制于高职办学思想和教育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中“重理轻文”、“重技轻文”的思想,至今依然在许多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加上高职院校注重于专业教学和技能培训,使得许多高职学生在主观上忽视了语文方面的修养和能力的培养。同时,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步伐迟缓,加上我国中小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文教育薄弱。到了高职教育阶段,学校首先提倡的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片面强调学生的技能培养,对语文教育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缺少足够重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只开设一门《高职语文》课,而且定位在公共课或选修课上,教学管理松散,语文学习不再受到重视,语文教育就难以落到实处,影响了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语文课程定位和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课程地位下降,定位边缘化。高职教育把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教育目标,课程设计都是围绕这个目标来实现,许多高职院校把语文教学服务于专业课程,作为公共课或选修课展开教学,逐渐将语文在高职教育领域中边缘化,语文课程的地位明显下降,使语文教育处于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
  其次,课时安排少,难以满足培养学生的需要。我国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根据所招生源起点的不同,在课程设置上也有区别。在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中,语文属于公共课,一般课时为120学时,分四个学期完成;在三年制高职专业课程中,语文属于选修课,往往只有两个学期的课程,少有学校安排40学时以上的语文课时,一般只有20到30多个课时,有的甚至更少。这些课时远远无法满足语文教育的需要,也无法实现语文的教育功能。
  最后,教材不统一,教学方法有待提高。目前高职语文的教材名目繁多,比较混杂。这些教材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校本教材或自编教材,教材质量良莠不齐,缺乏统一规范,内容往往以古文为主,偏重文学作品,突出思想“教化”,不能适应职业能力训练方面的要求。在高职语文教学方法上,大都沿袭了以往的中专模式或高中模式,教师往往只是对教材内容机械讲解,不能与学生职业特点有机结合。近年来,尽管有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对高职语文教育改革进行过有益探索,但总体而言,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内容急需进行统一和规范,教学方法亟待创新和提高。
  
  三、加强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发展的具体思路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改革高职语文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势在必行。
  
  (一)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
  语文是个人谋求社会生存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人们正是通过听、说、读、写,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发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利用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祖国语言,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灵魂。同时,语文教学还应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传播优秀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先进文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造良好的精神基础。
  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发展加速,人们的职业、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现多变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形成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毕业后的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更新观念.强化语文的人文教育课程地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从高职教育自身要求分析,有三个因素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强化语文教育的课程地位。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要求,高职高专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实用型专门人才;从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看,高职毕业生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在文化知识结构、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包括对基本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要求;从高职生源的实际语文水平及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来看,高职院校生源的语文素质差,语文知识欠缺、错别字满篇等现象屡见不鲜,其实际语文水平状况迫切要求开设语文课。高职语文具备培养学生必需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这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欠缺的。
  从社会外部因素分析,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科学合理,对人才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尤为突出。用人单位不仅要求高职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它们的企业文化、团队精神更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基本文化素养。语文教育寓人文精神品质培养于课堂教学中,内容渗透民族精神、公民道德、社会主义荣辱观、人格与尊严、自重自爱和自强不息等内容,注重思想启迪、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写作借鉴等综合效应,文学作品丰富的想象性、情感性、思辨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高尚人格的有力手段和最佳途径。因此,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语文课程有着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注重实用。改革语文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实用。高职院校中的语文教育,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特点。为真正做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把语文教育落到实处,高职语文教材内容要注重人文教育和语言训练并重,在学生需要看、愿意看的基础上,训练其阅读能力,引导其领悟人生哲理与职业道德。在毕业后尽快找到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是高职学生的直接理想,和其就业有关的内容自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教材内容要多选用和今后工作、学习、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实用性的内容。比如,让学生学会写通知、会议纪要等实用文体,对学生进行日常语言交际训练,提高沟通交流技巧等。
  知识经济下的高职语文教育,还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通过启发式教学和会话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尊重并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适当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教学、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多媒体课件以及影视声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75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