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旅游:项目+文化+时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宁章 张 潜
在库区“三峡游”各景点一度大喊吃不饱的叹息中,巫山却独辟蹊径,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模式――
开春传来好消息,巫山小三峡旅游景区一路“飘红”:春节黄金周接待国内游客3000余人,同比增长10.84%;1-2月接待游客1万余人,同比增长20%以上,创下历史新高。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巫山县深度开发“三峡游”的一项项运作。
“姊妹花”绽放异彩
2003年6月25日,一艘造型精美的新型游船载着100多名客人驶入巫山小三峡。每到一个景点,游船都要作短暂停留,客人们纷纷走上船头,远眺近看,比比划划,还不时展开激烈的争论。这批特殊客人并不是普通的游客,而是巫山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们,他们正在对“小小三峡”项目进行一次集中调研。
此前,一封署名为章玉新的建议信引起了决策者们的重视。在信中,他结合常年在景区工作的切身体验和思考,提出了适时开发“小小三峡”的7条理由和建议。
一封信和一次集中调研,使得“小三峡、小小三峡连线游”得以迅速出笼,及时弥补了库区水位抬高导致小三峡部分景点被淹、峡谷感减弱的损失。
小小三峡位于小三峡中巴雾峡的东北方向,与其“孪生”的马渡河是大宁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以张献忠、贺龙骑马横渡而闻名。顾名思义,小小三峡也由三个峡组成:三撑峡、长滩峡、秦王峡。景区河面相对较窄,有幽谷平滩,也有急流险滩,河水清澈见底,卵石遍布;两岸峡谷险峻,笔锋入云,植被保护良好,满目苍翠,花鸟不绝;沿途民风淳朴,多奇闻轶事。
经过充分论证和紧锣密鼓的筹备,2004年初,巫山县小小三峡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组建挂牌。4月18日,巫山县精心打造的40艘小噪音、小振动环保机型木质载客船正式下水接待游客。章玉新和同事们不仅留住了200多名欲外出打工的拉纤移民,还收集了近3000首山歌、民谣。
为了打造好“黄金小小三峡”,章玉新和当地群众一道,在峡谷中精心布置了洗衣队、牵羊队、背柴队和山歌对唱服务队。每当游客进入峡区,就会听到悠扬悦耳的山歌声,感受到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三峡民俗。不少游客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与当地群众赛起了山歌。
如果说库区蓄水之前,小小三峡是镶嵌在小三峡景区的一颗明珠。那么,如今的小三峡、小小三峡就是浑然一体的“姊妹花”,愈来愈受到游客青睐。
把旅游往“深处”做
旅游要往“深处”做。巫山人明白:旅游是形式,文化才是内容。为抓好旅游与文化的融会贯通,巫山县先后成立了涵盖书画摄影、诗词歌赋、舞蹈器乐等文化领域的八大艺术协会。旅游系统则明确喊出“旅游人要当文化人”的口号,每年定期组织导游参加全国、市、县的各类培训,定期对导游进行年检。旅游局还结合巫山文化、神女文化、巴楚文化,专门编制了培训教材,将培训、检测、考试成绩作为年检和发证的重要依据。
2004年,在重庆市旅游系统举办的导游大赛上,来自巫山国内旅游总公司的导游刘劲松、郑仕明分别夺得综合素质和英语组导游第一名,展示出了巫山导游的风采。
针对库区普遍存在的“过境游”现象,去年初,巫山县着手打造“不夜城、不夜港”,期望留住游客夜宿巫山。一批批游客被免费接上新县城,吃特色风味美餐,观高唐观、楚阳台、移民广场和高峡平湖夜景,欣赏小三峡艺术团演出的再现巫文化、神女文化的精彩节目。远古传说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深得游客喜爱和赞誉。“过境游”的尴尬局面被厚重的文化逐渐破解,如今,巫山新县城的中高档宾馆入住率保持在八成以上,餐饮、商贸、娱乐等众多服务行业也呈稳步发展之势。
距今1700多年的大昌古镇是三峡地区的一块文化瑰宝。三峡蓄水成库,大昌古镇全部搬迁。巫山县抓住移民迁建机遇,对古城的封火墙、飞檐翘角、温家大院等特色建筑实施原样复建,并单独立项开工建设大昌旅游码头和访古中心,使正在快速崛起的大昌新城变成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再过不久,游客就可在大昌新城观赏到浓缩巫山文化和三峡文化的文物“古迹”。
让游客尽兴的“自助游”
去年,巫山县委作出《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决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旅游投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民众开发旅游的积极性。巫山县个体老板谭家兰结合县上确定的“神女峰徒步攀岩游”和“神女文化风情游”,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一条以神女峰为主,以巫峡十二峰、神女溪为辅,包括神女峰徒步攀岩、神女溪探幽、巫峡十二峰揽胜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套餐。游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状况,以“自助游”方式选择自己的游览线路和游览方式。其实,早在2003年库区蓄水期间,谭家兰就耗资110余万元打造了一艘准载200余人的“青松号”小型游轮,往返于县城和神女峰景区之间接送游客,开启了“自助游”的探索之门。
在政府支持下,“自助游”一下子火了,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谭家兰和船主们每天早上用游轮载着客人驶入巫峡,下午再沿江边接游客返回县城。游客们自行选择沿途的景点,或短暂观赏,或离船上岸登山观光,或下榻民俗文化村和农家感受三峡文化、体验山民生活。“自助游”成为了一种时尚,谭家兰每天都要接到不少预约电话,她的“青松号”游轮迄今已接待游客1.5万余人。
开发新项目、挖掘巫文化、打造时尚游,这三招让巫山旅游后劲十足。去年,巫山旅游直接效益达到6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
编辑点评:
巫山旅游红火的势头,对旅游产业进行了深度的诠释:它是一种融开发、文化、时尚于一体的综合项目,如果这三者做好了,何愁没有人气,何愁没有游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3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