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化产业发展在常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 缨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历来重文兴教,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建国60年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近几年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市62个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3838家文化企业正在蓬勃发展,9大文化产业群正在加紧集聚,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出强势发展的良好局面。
  
  始终坚持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标
  
  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正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相继开发运营了中华恐龙园、天宁宝塔、春秋淹城遗址、常州文化城、华夏工艺美术博览园、亚细亚黄金海岸演艺大舞台、体育会展中心、现代传媒中心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旨在提供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数字体验、娱乐演艺、艺术展览等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努力使我市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内容更加多彩。文化形式更加多样,文化消费更加便捷,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审美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责任所在。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在指导协调、政策扶持、产业规划、资金投入、公共服务上争取有所作为。我市成立文化体制领导小组、创意产业领导小组,通过专题研究、走访调研、现场办公等形式,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指导和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今后三年“做强重点文化行业、做优特色文化园区、做大骨干文化企业”进行部署和规划,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有措施。
  完善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制定和完善符合客观实际的文化产业政策,是充分发挥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常州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文件,在组织、人员、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加大投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将文化产业纳入财政资金扶持的重点领域,是促进文化产业起步、发展和飞跃的重要支撑。2006年至2008年,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起,市区两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连续5年,共将投入2.5亿元设立创意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资金支持,2008年共有6个项目获得860多万元的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支持。
  强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发展。创建文化产业的服务平台,为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提供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是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创意产业发展为例,我市搭建了国家级二维无纸动漫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省级创意产业技术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省级创意人才培训中心、软件公共测试技术、影视动画制作、数字娱乐技术、动漫衍生产品研发、国际交流合作、产品产权交易、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从注册办照到装修人住、从研发到制作生产、从衍生开发到市场打造、从人才培养引进到企业扶持培育、从融资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全力打造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这一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化的产权交易平台和交流平台。2008年艺术周达成合作项目47个,成交额16亿元。
  
  始终坚持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动力
  
  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保证。2006年,我市被确定为江苏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以来,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文化单位内部机制逐步激活,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文化产业取得较快发展,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的创新。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文化管理新体制。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执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扫清体制障碍。2007年市组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统一行使原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版权、文物部门的职责。2008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支队,集中和规范文化行政综合执法。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加强资源整合。构建文化发展新机制。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整合现有文化资源,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一是推进制播分离改革。常州广播电视台将影视剧制作等经营性业务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成立常州广播电视发展总公司。其下属江苏亚细亚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和常州卡龙影视动画产业有限公司,积极进行市场运作,在为主业服务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常州广播电视台各项营业收入达到5.6亿元,广告创收接近3亿元。二是推进报网整合。将互联网新闻中心归并到常州日报社进行管理,整合成立《中国常州网》,积极发挥与《常州日报》、《常州晚报》报网互动的优势,着力打造常州的重要门户网站。现日均点击访问量达到60万人次,2008年营业收入达到150万元。三是文艺院团剧组制改革。以《五月端阳》为代表的一系列舞台作品,打破剧团和剧种的界限,以剧组制为中心,整合常州优势资源,汇集地方院团及民间戏剧精英,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加快结构调整,构建文化产业新格局。在大力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至2008年末,全市文化产业单位中私营单位2908家,占文化产业单位总数超过了四分之三。形成了江苏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金坛市古籍印刷厂有限公司、常州中网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常州外事旅游广告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兴民营文化企业,促进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的逐步形成。
  
  始终坚持将统筹整合文化资源、实施重大项目带动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途径
  
  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市将培养壮大骨干文化企业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发挥品牌效应,做大文化企业。做强做大一批文化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是实现产业整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动漫游戏品牌。以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为核心,着力推进动漫游戏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卡龙影视动画产业有限公司、卡米文化传播有限公

司、宏图动画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完成了30部动画片、4部动画电影,有25部作品分别获得了“白玉兰奖”、“美猴奖”等奖项。文化旅游品牌。着力推进以中华恐龙园、天目湖、天宁寺为代表的一批文化旅游重点企业的发展。2008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旅游者近,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4亿元,旅游增加值11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97%。文化制造品牌。以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产业层,是我市文化产业的主体。2009年全市拥有印刷企业1030家,其中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1家,超亿元的6家。太平洋印刷、金坛古籍印刷、大华印刷等一批龙头印刷企业坚持特色经营,注重新品开发,在逆境中仍实现较大增长。2008年印刷业实现总产值53.72亿元。常州新科集团加强对文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形成了包括家用DVD、移动DVD、车载DVD及移动电视等数字电子产品系列。
  结合传统特色,放大产业优势。将工艺美术、历史遗址等传统文化特征融入产业因素,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开发传统文化资源:2008年在特色文化乡镇薛家镇建设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地区乃至全国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在促进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的同时,推动产业的发展。开发历史遗迹资源:以春秋淹城遗址为核心资源,建设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打造以春秋文化品牌为依托的文化休闲型旅游目的地。开发工业遗存资源:围绕“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三大主题,将我市沿运河的一批老旧工业厂房,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建成“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打造设计师、艺术家创作和工作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利用国外资源,发展本地产业。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外市场。是促进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市文化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市与韩国江源情报文化振兴院签订《合作协议》,每年共同制作3-4部系列剧作品,共同推进用于院线发行的长篇动漫作品的共同开发及制作。与韩国、日本等有关企业合作,组建“亚洲动画联盟”,推动基地企业与境外企业开展全方位国际交流,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一些企业还聘请国外优秀编剧、导演等专业人才,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动漫影视作品。
  
  始终坚持将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
  
  文化产业本质上是一个科技创新与内容创新高度融合的产业,只有在科技创新和内容创新的共同作用下,文化产业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常州以创意产业为重点,以创新基地为支撑,着力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以创新为动力,发展创意产业。以软件、动漫、网络游戏、国际服务外包、设计服务等产业为特色,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2008年动漫及衍生产品销售超10亿元。动漫企业正由简单承接加工向具有原创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企业转变,文化创意正在渗入制造业并推动产业升级。
  以园区为平台,促进产业集聚。以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全力打造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常州科教城创新基地、国家动画产业西太湖基地、江苏环球数字狂欢谷、“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常州现代传媒中心等7大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以科技为手段,发展新兴业态。以新兴文化业态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手机报等新兴产业。我市数字电视产业快速发展,已拥有数字有线电视传输节目85套,数字电视用户16万户:已在1000多辆公交车、超过600家单位分别安装车载电视和移动电视接收终端。每天受众超过20万人次:已开通5个频道的节目CMMB手机电视,实现了《常州新闻联播》、《社会写真》等重点电视栏目的手机观看;已成为很多常州市民新的生活方式的《常州手机报》,定制客户接近18万人,2008年营业收入150万元。
  
  始终坚持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保障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一大批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又懂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规律的专门人才。2008年我市文化产业从业人数6.1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达到1.9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超过30%。特别是以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主的网络文化产业。更是人才的集聚地,大专以上人才超过70%。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加快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制定《常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从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使用机制、人才选拔管理机制、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人才经常联系机制和人才宣传机制人手。加快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设立新闻文化“广玉兰奖”,对包括文化产业人才在内的文化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
  建立专门培训机构,专业培训文化产业人才。作为“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常州创意人才培训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订单式培训,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常州科教城三期――常州国际创新基地,与国内外几十家著名科研院所合作,依托全国首家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共建实训基地,加大文化产业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力度。12家在常州高校开设了各类动漫或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达到2500多人,每年输送动画人才近1000人。
  利用国际交流平台,高端培育文化产业人才。学习和借鉴日韩等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市与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签署了《中韩游戏产业人才培训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常州成为中韩两国的网络游戏人才培训的重要载体,为高端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
  
  责任编辑:刘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0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