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节能减排:从“软约束”走向“硬约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 盛

  
  11月25日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报告。会前,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在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基础上,赴各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调研。
  
  当前,我省仍处于工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原有的粗放发展模式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由此形成节能减排外在压力和内在阻力以及许多不确定因素,明后两年我省节能减排将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浙江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8月中旬听取和审议了我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9月上中旬在听取省经贸委、省科技厅和省环保局有关节能减排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分组赴杭州、绍兴、金华、台州4市6县进行调研。
  11月25日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报告,在充分肯定我省节能减排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了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节能减排面临的困难
  
  有些地方抓GDP增长“一手硬”,抓节能减排“一手软”
  尽管节能减排是两项硬约束指标,但长期来由于受重经济、轻环保发展惯性的影响,有的地方对节能减排的思想认识还没提升到应有的高度,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口号响、行动小,决心大、措施少;有的地方对节能减排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节能减排,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怕节能减排影响本地区的发展后劲。
  (王成云委员:“青山变荒山,绿水变臭水”的问题主要出在基层。要把节能减排工作做好,改革乡镇的政绩考核方式很重要。乡镇干部要把节能减排工作真正重视起来,提高责任心。)
  
  资源环境容量趋紧
  
  这几年,我省总体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比较脆弱,但经济仍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原来计划“十一五”末全省生产总值为2万亿元,实际执行情况2007年就达到18780亿元,年均增长14.3%,远高于9%左右的预期目标,预计2008年将突破2万亿元,这意味着在经济增长速度比预期高的情况下,相应的能耗和排污总量也会增加,将无疑给我省节能减排增加了难度。
  (李兰娟委员:现在我们的经济是发展了,但是环境也污染了,要把这么多积累下来的问题再纠正过来的话,还是要花很大力气的。我们经济还在发展,怎样合理地使用能源?利用太阳能是减少污染最好的技术,希望把它利用起来。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通过化学转化为我们人类所能使用的东西,也是很好的。)
  
  结构重化提高了能耗和排污强度
  
  “十一五”时期环杭州湾、温台沿海等一批临港重化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产能开始集中释放,必将大幅抬高我省总体能耗和排污强度,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每年将增长1000万吨以上标煤,加上居民生活用能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结构重化趋势明显,我省总体能耗和排污将会继续增加。
  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突出
  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资源配置及其作用发挥,与政府的公共服务要求还有差距,权责脱节、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比较突出;支持和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产业等配套政策措施还没完全到位,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还不健全;一些节能减排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还缺乏足够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考核指标“一刀切”,鞭打快牛
  节能减排尚未考虑区域的差异性,加上核算原则变化多端,同一节能减排类型尺度把握不一,造成基层无所适从。一些地方的环保基础设施的建、管、用还不能达到要求。节能减排监管力量还显不足,人员少,装备差,资金缺乏保障,在机构队伍建设、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还难以适应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
  产业结构“低、散、弱”未根本改变
  我省经济发展仍然过于依赖工业支撑和拉动,且产业层次较低、技术含量不高,不少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还没有退出市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依然偏低。加上我省的企业结构以中小企业为主,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和规模扩张阶段,节能减排投入无力,水平很低。
  
  意见和建议:严防“耗能高手”和“污染黑手”过关
  
  各级政府要健全和完善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和目标考核制度,确保在责任、措施、投资、监管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到位,逐步形成节能减排互促共进的良性机制。坚持环境优先,大力开展规划能评和环评,从规划和决策的源头控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能评和环评及前置审查制度,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增长,对未完成节能减排的地方和行业,实行区域限批和行业限批,切实把好资源、环境准入关。
  (李兰娟委员:企业要办,但属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政府要控制。即使国外的企业到中国投资,也要把好审批关,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不再关停并转,关停并转是最大的浪费。)
  “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大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减轻能耗污染负荷,腾出资源环境容量和经济发展空间。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力,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尽快建立起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和区域产业布局,实现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
  (徐子伟委员:通过产业调整来实现节能减排有很大的潜力,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只有产业调整升级了,节能减排工作才能持续推进,否则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逆水行舟。)
  科技创新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证
  当前,我省要进一步加快提升科技整体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节能减排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上取得新的突破。要围绕节能减排目标,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项目,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载体建设,推动企业和科研单位围绕节能减排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适合我省的替代、减量、再利用、资源化、新能源开发利用、高效能量转化等关键技术研发,不断攻克节能减排技术难题。
  (钱宝荣委员:只有产业升级了,节能减排才能见到大的成效。我们省的风能很丰富。作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方面省政府要召集科技厅等有关部门进行研究。)
  依靠政府推动,注重市场带动
  除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以外,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促使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资源配置及其作用发挥。同时,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使经济主体和市场参与各方在节能减排中获得足够利益,在浪费能源和增加排放中付出足够代价并遭受足够损失和惩罚。
  (张孝琳委员:在当前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抓节能减排,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机遇,可以利用转型升级的机会,下一些高污染的、高排放的、高能耗的企业。政府应该进行指导,可以转型一批,使我省取得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丰收。)
  促进节能减排从“软约束”走向“硬约束”
  健全法制建设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根本。当前,我省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节能减排的法规制度。对节能减排体系的各项任务和各个环节实行法制化管理。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加强节能减排监管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和污染源的监督,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魏真柏委员:某些地方的地区保护主义仍很严重,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作不能得到很好开展,只有加快立法,依法处理,才能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7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