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特色小镇引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特色小镇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实践,是新经济常态下小城镇转型的必然之路。从特色小镇的界定入手,实证研究黄岩特色小镇与三产融合发展新兴模式,提出打造特色小镇,实现农村三产融合的重要路径有:充分挖掘本地产业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创新体系,搭建三产融合载体、融入文化元素;发展文化创意农业,叠加旅游功能。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小镇;三产融合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9月20日
   2016年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2017年提出的《关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三产融合发展,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现代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以三产融合的产业规划思想作为支撑,统筹农业、乡村、生态、文化等各层面要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因此,以黄岩为样本,从特色小镇的界定入手,梳理黄岩区新前街道智能模具小镇、北洋农业观光小镇、宁溪灯彩小镇建设经验,对特色小镇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兴模式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打造特色小镇引领产业融合的路径。
   一、特色小镇的界定
   2016年7月,国务院三个部委发布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特色小镇的内涵,即: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也开启了全国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序幕。特色小镇的形态特征表现为:彰显特色的产业支撑、融入文化元素、兼具旅游功能、基础设施完备、环境和谐宜居。
   二、黄岩特色小镇与三产融合发展新兴模式实证研究
   (一)新前智能模具小鎮。浙江黄岩素有“模具之乡”的美誉,黄岩模具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2015年6月初,黄岩区智能模具小镇更是被浙江省政府列入第一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它位于黄岩经济开发区内,涉及杏头、剑山和下曹3个村庄,小镇规划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500亩,计划在2015至2017年间投资55亿元,建设项目包括有高端模具智造、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小镇生活商务配套区、模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博览中心及工业主题公园、民俗乡土文化休闲度假村等项目。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园不同,智能模具小镇实现了发展模式中的“产镇融合”:小镇在建设规划中将区域内自然村的旧村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产业发展和小镇建设带动农村特色文化的发扬传播,激发小镇活力,丰富精神内涵。将模具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紧密结合,在后洋黄、剑山等村落推进发展民宿型农家乐,通过开心农场、水果采摘观光园等项目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小镇旅游业的发展。
   (二)北洋农业观光小镇。特色农业观光小镇地处黄岩区北洋镇,规划总面积3.5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20亿元。小镇按照“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融合的建设理念,以特色农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嫁接农业旅游及区域特色乡土文化休闲旅游功能,发挥特色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产业向集约化、自动化发展,打造集农业生产、研发、技术推广以及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农业观光小镇,挖掘农业发展的新动能,探索区域农业供给侧改革。目前,特色农业观光小镇完成投资5.1亿元,其中建成亚洲第一个自动化水培蔬菜种植基地绿沃川农场等一批高端农业项目,成功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特色农业观光旅游产业链。
   特色小镇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北洋镇自2008年成功创建市级生态镇,2010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镇,2014年成功创建省级农家乐特色乡镇后,2015年又通过了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和省级森林城镇初验。传统农业成功转型升级。培育出诚德家庭农场、花溪香堤农场、中德动力有机农场、丰泽源农业科技、蓝美庄园等一大批高效农业项目,有力推动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观光农业转型,已经成为黄岩区现代农业的“领头羊”。观光精品路线逐渐成型。建成长潭——潮济——联丰市级美丽乡村精品路线,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改造了长潭村立面、开发了潮济古街一期、完成了联丰梅桩公园和瑞岩溪湿地公园等重点工程建设。长潭、联丰被列为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苎厂、联群被列为区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绿沃川农场、蓝莓庄园等一批高科技农业基地已成为特色农业观光游的新亮点,借助北洋桃花节、环湖自行车赛、潮济年货节等节庆造势,小镇发展一年一个台阶。
   (三)宁溪灯彩小镇。宁溪镇位于黄岩西部山区,长潭水库上游,镇域面积88.54平方公里,下辖42个行政村(居),人口3.5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近年来,该镇围绕“山水画廊、灯彩古镇”的主题,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深入挖掘资源,以发展乡村游为抓手,精心谋划“灯彩小镇”项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探索出一条实现山区乡村振兴的路径。今年1~3月份,该镇旅游人流量突破130万人次,当地农副产品、服务业收入达5,000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逾400%,有效实现了群众增收。
   宁溪镇坚持把田园、山水、村落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规划、保护和建设,通过挖掘宁溪山水资源和千年古镇文化,提炼出传统村落、古街巷道、灯会传承等特色元素,形成了“山水画廊、灯彩古镇”的总体规划。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造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大环境。一是打造“灯彩古镇”旅游项目。探索“旅游+工业+非遗”模式,将节日灯传统产业同省级非遗“二月二灯会”相结合,改变传统“二月二”灯会游街迎灯的方式,以沿路沿溪沿街为重点,实施全域灯彩亮化工程,建设“灯彩古镇”,发展灯光“夜游”,重现“中国节日灯之乡”风采,使宁溪特色灯光秀,成为黄岩西部旅游新地标,拉动旅游经济。二是推进乡村振兴学院项目。以全国首家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学院乌岩头校区及配套宿舍建设,完善配套服务,提升沿线环境,发展集休闲旅游、人才培训于一体的旅游经济。目前,该学院已在宁溪开班,并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和农业一线工作者400多名。三是拓展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对接乡贤,引进乡贤回归投资项目,发展壮大特色民宿、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精品农家乐等旅游新业态,拓展产业链条。重点开发田园综合体,建成白晏覆盆子、苔湖红美人、牌门樱桃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出台民宿发展激励政策,鼓励有运营能力、有资源经营的经营户挖掘乡土特色,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带动当地土特产销售,实现村民增收。    三、打造特色小镇引领产业融合的路径
   9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强调统筹规范创建工作,建立规范纠偏机制,坚决淘汰一批缺乏产业前景、变形走样异化的小镇和小城镇。《通知》还提出,各地区要分类明确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在创建名单中,要逐年淘汰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这意味着,在经历了两年的迅速扩张之后,特色小镇迎来了强监管下的洗牌期。因此在建设特色小镇的同时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挖掘本地产业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特色小镇能否有感召力和影响力,关键是要在“特”上做文章,根据自身基础和独特的潜力,聚焦特色优势产业、独特文化内涵和环境特色等因素,明确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精心策划。当然,挖掘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必须立足各地的资源情况和发展基础,不可凭空臆想,脱离实际的盲目跟风。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发展产业,不要凭空创造和引进新的产业。借势特色小镇的人气与资源集聚优势,拉动、促进小镇产业发展,完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构建合理的产业集群,打造竞争优势,扩大产业影响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创新体系,搭建三产融合载体。以消费为导向,创新农产品生产供给体系。快速的城镇化,中等收入阶级的壮大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是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人们对农业发展的第一需求从过去的吃饱变成了吃得好,吃的营养,吃的健康。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热衷于把消费过程转化为获得美好体验的过程,实践证明,发展体验经济是引导中高端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开拓市场、创新市场、提升产业附加值的重要选择。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主导力量。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贯穿其中,形成錯综复杂的局面。而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如果不能实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型,就难以在融合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更需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要通过引导扶持小农生产,发展绿色优质生态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扩大经营容量,增强小农的增收潜力。另外,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龙头企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和农产品营销网络,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和农机服务。鼓励龙头企业主动培育品牌,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制订农业生产标准。
   (三)融入文化元素,发展文化创意农业,叠加旅游功能。新常态下文化消费正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创意赋予特色产业和特色小镇创新的元素和源泉,特色小镇需要将文化创意嵌入到农业生产、发展的全过程,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点和着力点,将科技创意、包装创意、栽培创意等手段转化为实物产品,例如依靠科技手段种植盆栽果菜、异型果、晒字果无土栽培蔬菜水果,供游客自己采摘;将农作物秸秆、禽蛋蛋壳、鱼骨等废弃物赋予文化创意加工成工艺品,用桃核、核桃壳、杏核等壳类做雕刻工艺在大片种植油菜花、茶花、向日葵、麦田的区域塑造不同类型图案景观。此外,新型城镇化建设唤醒了人们迷失乡愁的回忆。农业型特色小镇可以以农耕文化为依托对传统农耕技术、农耕风俗、乡村文字、语言谚语等做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和展示。特色小镇叠加旅游功能,不同于以往的乡村游和农家乐,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尤其是“互联网+”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年轻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旅游业态的层次。
  主要参考文献:
  [1]郝华勇.以特色小镇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8(2).
  [2]李昌道.黄岩智能模具:“从产业园区”到“特色小镇”[J].政策瞭望,2015(12).
  [3]王小章.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一般”[J].浙江社会科学,2016(3).
  [4]葛新权,和龙.促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取向[J].经济纵横,20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6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