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博物馆中多媒体技术和交互式展陈形式的应用,总结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方向,从而创造多维度的展示形式,提升观展者的观展体验,实现高效的信息传播,提高社会对博物馆的认可度。关键词:人工智能;博物馆展陈设计;应用方式;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2-0114-02
博物馆是连接人与历史的重要社会机构,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方面的需求。近年来,众多博物馆以多种多媒体技术实现了展示空间的数字化展示,尤其是对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研发,为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当前阶段,数字化的展示空间从单方面的信息传达开始向与观展者的多方位信息互动转变,互动性的展陈设计丰富了展览形式[1]。
1博物馆展陈设计概述
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是博物馆在空间上对展览的诠释,优秀的展陈设计可以增加观展者的体验,更为有效地进行博物馆展示内容的信息传播。博物馆展陈设计通常以展品为中心,制定相对应的展陈序列、空间布局、视觉识别系统及多媒体交互系统,是系统化的工程。设计初期的空间规划是展陈设计的源头,以展品类型或历史背景为基础,制定博物馆不同展厅的故事线,从而引导每个展厅的设计。
2人工智能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传统的博物馆展陈设计以基础的图文导览模式引导整个展示空间[2],在信息化的当下,博物馆智能导览模式仍然较少,且功能较单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下的博物馆以丰富的展陈手法和多种沉浸式的观展方式增加了观展者的观展体验,但在数字化展示效果上,多媒体展示仅能设定好的信息,而不能让人与展览内容交流,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前各博物馆都在通过对整体观展形式的改变寻找创新点,但因为技术的限制和传统博物馆运营模式的禁锢,难以在短时期实现质的改变。通过对交互设计的创新,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展示形式智能化、多样化,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突破点。交互设计与人工智能技术,并非是技术的迭代,而是一种应用层级关系;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应用于生活、生产、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交互设计则是其一种可应用场景。“智慧博物馆”[3]的提出和应用则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行业内的实际应用案例,各地博物馆已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再现珍贵的文化遗产,致力于实现博物馆运营、管理的智能化。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极其具有未来感的展示形式,但其在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难点。首先,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年发展迅猛,部分科技厂商已经做出了一些人工智能应用.原型,但是该技术距离成熟和真正商业化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试验。其次,是展览内容的丰富和整理,要实现智能化导览和个性化定制展示,需要具备十分详细的相关资料以及对所展内容的详细了解,基于大数据技术对互动性展示进行创新,实现更多的展示形式和展示智能化。最后,是降低应用新技术的多媒体设备对社会大众的学习成本,新技术总是带来了更多新的交互方式,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性的展示空间,所要面对的人群复杂,因此在利用新技术的时候也应考虑设备的学习成本,不为了革新展示方式而给观展者带来额外的负担。
3人工智能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从图文、产品的展示到交互式数字化展示的转变,与技术的升级息息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旨在通过让机器帮助人实现人脑难以量化的检测、认知、分析和计算。
以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弱人工智能的阶段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尚不能具备人的逻辑推理、情感等能力,但通过大数据分析、强大的运算能力,人工智能已经足以帮助人类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当前国内各城市的博物馆可以发现,即使在人工智能技术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多数多媒体交互设施都对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交互方式进行了预测。因此,除了增加互动式的展示道具、展示空间,更要从传统的观展形式出发,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提升观展者的体验,从而革新展陈形式。
3.1智能化导览
通常,博物馆的展厅中都会设定固定的展览序列,以一定的观展顺序安排展示空间。展陈序列虽比较严谨,但是对当前博物馆的展示来说,较多的信息量使观展者在观展过程中不能够快速的发现最感兴趣的展示区域[4]。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人脸识别及语音识别技术,检测并分析人物特征,为每一位观展者智能化定制空间导览;再以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认知模拟及理性思考,可实现观展者与展示空间的实时语音交流。
以APP形式出现的博物馆智慧导览服务,通过获取大量的用户观展数据,以实现博物馆与用户之间的一体化综合导览。.例如,故宫推出的“掌上故宫”APP便整合了故宫全景图和游覽线路推荐,可以根据观展者的兴趣帮助规划观展路线,提供一定的自助服务[5]。
3.2数字化展示
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通过多种多媒体展示手法,以人工智能的认知模拟技术与观展者互动,理解观展者的疑问并做针对性地演示解答,成为一种动态引导观展模式。
数字化模型展示是当前展示设计中开始应用的一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互动式的全方位、多角度数字化展示形式,利用大面积的LED显示屏、投影仪及全息投影技术,将展示内容的数字信息以三维图形的样式进行展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语音识别,与传统控制媒介如触摸屏、iPad相配合,将人作为其中的部分,不仅可以静态展示,还可以根据人的指令或疑问进行针对性展示。
3.3定制化展示内容
博物馆展示内容的创新是展陈设计的另一个突破点。通过人工智能对观展者的智能外观识别、行为分析、语音分析,将展示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和深度传递给不同的观展者。 在這过程中,对观者的信息采集和博物馆展示内容与观者的匹配是将内容定制化的关键。人工智能应用下的博物馆能够将展示空间作为一个高度自由化的平台,通过人机互动实现观者所期望看到的展示内容,并以动态化的形式向观者传达,能够让观者在参观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4人工智能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多媒体技术给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观展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存在较多的应用方式。
4.1建立电子数据库
在博物馆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一定是基于一个庞大、完整的电子数据库。深挖博物馆中展品的文化渊源,建立电子数据库,是人工智能在博物馆中应用的重点间,只有理解了行业和场景,扎根于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之中,才能真正智能化。
博物馆对文化的挖掘,首先,便是要从展品本身出发,记录展品本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实物信息,以标签形式对其进行记录,通过将一系列的展品信息收集、整合、归类,从而实现电子数据库的精确性;其次,博物馆的展品研究除了包括年代和类别,更应能够对其有更为详尽地记录,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实现电子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最后,对文化的挖掘不能只局限于文物本身,展品间的联系所处时代背景、相关人物、历史事件都应作为研究要素。
基于电子数据库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真正地对观展者观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和重点展示,以加强博物馆与观展者之间的信息传播。
4.2建立智能化展示系统
人工智能技术是近年的科技发展潮流,各科技巨头都在进行该领域的研发;通过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建立智能化展示系统,将技术落实到文化产业中,用时代语言诠释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例如,传统饮食行业海底捞火锅,其与科大讯飞合作的Al+餐饮解决方案,综合应用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等技术,完成客户与机器人之间的点餐、预定等对话,并建立了一家无人餐厅。
智能化展示系统的建立依赖于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云服务的支撑,利用科技企业在这方面的现有优势,与其进行合作,为博物馆实现更为多样的展示效果。
4.3建立智能化服务平台
博物馆的文化、教育、休闲等社会属性,使得在数字化时代,人们依然会走进博物馆,真切地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实现博物馆的智慧化,应将人作为展览流程中的核心,使人更多地、更加自主地参与到展览中,给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服务。
技术推动博物馆服务观念的转变,利用现有的、成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直接面向社会的博物馆智能化服务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下的交互式展示,能够使大众更加自主地与博物馆平台进行交流。科技与服务的融合,能够使博物馆在线上和线下的两种推广渠道中都能够拥有自己的特色。智能化服务平台将博物馆的多方面服务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同时提高博物馆线上和线下服务水平,让社会大众透过文物背后,看到历史、看到非物质.性的内容,让技术真正地创造价值。
5结语
博物馆给社会提供了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通过应用新技术从而革新展陈设计则是博物馆拉近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以以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构建更加智能的交流平台,创造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互动。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未来人工智能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思路,为博物馆创造更多的文化价值,提高社会对博物馆的兴趣和认可度。
参考文献
[1]沈忱.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多媒体交互方式的有效性应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8(05):148-149.
[2]潘睿.当代博物馆展陈设计的重点要素分析[J].中国民商,2018(02):126+122.
[3]杨杰.浅谈数字智能化博物馆的发展[J].科技展望,2017,27(29):124,126.
[4]唐闻欣.浅议博物馆中的语音导览[D].南京师范大学,2016.
[5]彭静,王刚.博物馆APP基于用户需求服务的新价值[J].出版广角,2018(21):73-75.
[6]冯乃恩.数字故宫未来之路的思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8(02):126-134+163.
[7]黄玢瑶.数字娱乐技术在艺术类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9(05):142-1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27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