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民俗旅游发展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隨着旅游行业的发展,民俗旅游开始受到大众的关注。但在互联网背景下,民俗旅游的发展还存在品牌度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专项民俗旅游人才、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创新营销方式、实行品牌化战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游客体验,培养民俗旅游专业人才、提高人员素质,丰富民俗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等路径,从而促进民俗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民俗旅游  开发
  2015年我国就提出了“互联网+”,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旅游”的趋势也快速发展。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好,形式和种类也愈加丰富,民俗旅游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开始受到大众的关注。
  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的转变,民俗旅游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民俗旅游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多种需求。我国地域辽阔、民族多样,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民俗事项。每种民俗都来源于不同生活习俗的民众,所以民俗旅游也有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既是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行为。我国是民俗旅游资源大国,民俗种类丰富,有丰厚的文化基础,发展民俗旅游,形成特色民俗文化,可以让我国的旅游业进一步发展,这不仅会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也会促进整体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会联动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民俗旅游的价值
  首先,民俗旅游具有文化价值。我国民俗文化纷繁多样,因为我国56个民族各自都有自己的民俗,这意味着我国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每个民族都可以将本地区的民俗活动发展为民俗旅游体验活动,打造特色的民俗旅游形式,增强游客的体验和参与性,使游客可以在参与民俗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当地的人文精神个文化涵养。
  其次,民俗旅游具有经济价值。民俗旅游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开发民俗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收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扩大民俗的影响,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实现落后民族的经济水平向富裕水平发展。
  最后,民俗旅游具有精神价值。随着高层次旅游需求的出现,人们对于旅游活动的精神需求也日益增加,期盼旅游活动可以给他们带来知识的拓展和情感的陶冶。民俗旅游特有的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可以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
  二、互联网背景下民俗旅游的发展困境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品牌度较低
  目前民俗旅游还处于发展阶段,线上线下整体的知名度较差,民俗旅游并没有被广大游客熟知,且没有形成旅游品牌,对游客的吸引度不够。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民俗旅游资源整合不到位,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设计与宣传没有统一的团队,没有针对性,没有受到旅游部门的重视,使得很多民俗旅游景点各自为伍,没有统一的规划。政府、企业、市场对民俗旅游的重视和宣传不够,营销手段落后,没有积极利用互联网的宣传优势,对于新媒体的运营没有掌握,线上宣传少之又少,流失了很多青年游客,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民俗旅游品牌,使得民俗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减弱。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由于政府、旅游企业、市场的不够重视,导致目前民俗旅游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网络平台建设落后。从旅游的六要素来看,饮食方面,各民族提供的民俗餐饮规模较小,多以当地居民个体为主,知名度、档次高、规模大的特色民俗餐饮体系尚未出现。住宿方面,特色民宿虽然存在,但是纵观整体,民俗整体的住宿接待能力较差,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特色民俗建筑不够突出。交通方面,很多民俗地区的交通并不发达,限制游客的到来。娱乐方面,民俗活动设计开发不够新颖,整合性较差,同时与民俗旅游配套的项目少,活动时间较少,缺乏完整的民俗娱乐设施,导致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同时缺乏线上服务设施,线上咨询平台没有建立,互联网沟通渠道有待拓展。
  (三)缺乏专项民俗旅游人才
  从目前开发和接待民俗旅游的人员来看,整体民俗旅游工作的人员素养不高,整体的民俗旅游接待水平较弱,缺乏专业的高层次管理人员,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民俗旅游的开发来看,现在全国各民族都缺乏统一的研究民俗旅游项目的团队,许多熟悉本地民俗的人才并不懂旅游产品的开发,掌握旅游开发经验的人才却对本地民俗知之甚少。即使有些地区有研究团队,团队中人员对民俗旅游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也并不深入。政府和旅游企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缺乏网络招聘,没有意识到专业的旅游人才对民俗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四)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从目前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其整体的开发层次较低,开发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现在的民俗旅游只结合民俗的表象,并没有结合民俗的本质。民俗旅游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民俗旅游不只是需要游客可以参与,可以体验,同样需要挖掘出民俗的文化与精神内涵,使游客在民俗旅游中感受到切实的民俗文化。民俗旅游产品存在孤立性,零散性,整合度不够,民俗旅游产品缺乏创意,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使得民俗旅游产品缺乏多样性,层次性,创意性。
  三、互联网背景下推动民俗旅游发展的路径
  (一)创新营销方式,实行品牌化战略
  我国民俗文化多种多样,民俗旅游也各具特色,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展:一是要建立特色民俗旅游品牌,从而提高民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从扩大自身影响力到打造专业品牌旅游需要借助互联网。首先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对游客进行调研,了解游客对民俗的偏好需求,及时宣传并更新民俗旅游热点,打造民俗亮点,全面提供线上民俗旅游咨询,增加线上互动模式,扩大民俗旅游的影响力。二是重视新媒体营销,学习借鉴新媒体运营方式,利用网络大数据对目标市场进行分析,划分细分市场,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针对性的提出营销方式,提高民俗旅游的知名度。发布相关的民俗旅游攻略,从而对民俗感兴趣的游客提供参考。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比如天猫、京东、携程等相关平台,发展线上交易,丰富民俗旅游的交易市场,通过线上交易平台,游客可以从相关评论中得知民俗旅游的真实情况。同时制作民俗文化的宣传片,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在网上开展民俗旅游代言人选举大赛,设计官方民俗旅游形象,建立民俗旅游的公众号,线上预定民俗旅游活动的优惠票。三是创新民俗旅游推广宣传方式,多方位推动宣传民俗旅游,例如增加与电视台的合作,策划民俗旅游纪录片,展现民俗文化特色。增加会展活动,参与国内外旅游参观交易博览会,国际旅游推介会,印发旅游宣传资料,向全国推广民俗旅游资源和产品,打造民俗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知名度。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游客体验
  鉴于民俗旅游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一是各地的旅游管理部门需要共同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民俗活动需要的配套设施,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网络平台向外宣传民俗活动。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强行政管理,确保旅游企业按照旅游标准实施旅游行为,同时提升自己的服务技能,优化服务市场和消费环境。二是政府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民俗旅游的发展创造条件,改善落后地区的交通情况,旅游六要素中“行”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情况的改善会大大增加民俗活动的进程。餐饮与住宿也要同步改善,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学习改善。三是加强环境和治安的治理,治安环境的提高可以让游客放心开展民俗活动,也可以保证旅游市场的正常运行。环境的治理要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民俗旅游活动。第四,建立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线上线下都要有完善且全面的旅游咨询系统,打造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网络的基础设施建立十分重要,因为网络平台的建立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年游客,并且在“互联网+旅游”背景下,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是联系游客的重要手段。
  (三)培养民俗旅游专业人才,提高人员素质
  民俗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民俗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旅游局要统一规划,文旅部门要制定行业标准,激励企业提高整体旅游团队的素质,从民俗活动的策划团队到民俗活动项目的开发实施阶段,到最后的接待过程,所有人员都要遵循旅游行业的从业准则,在此基础上提升旅游民俗的整体接待水平和人员素质。二是旅游相关企业要对员工制定针对性培训。旅游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服务素质,对公司内部人员提供专业化培训,专业的民俗旅游人才需要针对性培训。要加快民俗旅游文化的团队建设,加快学习民俗文化特色,将其融入到旅游之中,对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要有专门的研究团队去挖掘民俗的旅游价值,从民俗文化内涵的角度设计旅游活动及产品。三是加强与高校的联合培养。各个民俗旅游地区要加大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打造专门化的民俗旅游队伍,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聘用研究民俗的学者,做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工作,积极学习借鉴国外民俗旅游的发展经验,根据我国各地区民俗的实际情况,将国外开发民俗旅游的经验用到我国民俗旅游的发展当中去。
  (四)丰富民俗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丰富民俗旅游产品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优化民俗产品的整体结构。开发民俗旅游资源需要树立整体性意识,要注重生态意识,要使民俗旅游做到可持续发展,要体现民俗文化资源特色,体现出民俗文化的原生态,尽可能地展现民族特色,提升民俗旅游资源的吸引力,避免旅游资源开发的同质性。二是要丰富民俗旅游的内涵。通过民俗特色活动、特色节日开发旅游文创产品,赋予其精神内涵。结合各地的民俗文化开发旅游新模式,开发特色旅游产业,以民俗旅游带动旅游生活消费。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实现“旅游+文化”的旅游新模式。民俗旅游已经要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还是有大量民俗活动和文化未开发,民俗的歌舞、音乐开发价值巨大,应该深入研究。三是重视民俗旅游产品的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注重文创产品的设计,可以让游客参与到文创设计中,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同时也丰富民俗文创产品的创作思路。民俗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着民族特色,可以根据每个民族的民俗节日开发一系列新的民俗旅游产品,此外可以吸收国外节日的活动特色,比如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从中学习借鉴这些国外节日吸引游客的方式。民俗旅游作為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在活动类型上要丰富,将民俗文化和民俗特色加入其中,例如手工、特色美食、住宿等。
  参考文献:
  [1]韦亚.布依族民俗档案与旅游产业的发展[J].山西档案,2017,(05).
  [2]李爱龙.全域旅游视角下旬邑县旅游开发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
  [3]张静.“互联网+”背景下河南民俗旅游开发研究[J].特区经济,2016,(12).
  [4]刘霞.秦皇岛民俗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5,(11).
  [5]樊舒.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中国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13,(06).
  (作者单位:山西工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
   责任编辑:张莉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1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