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周边三线城市发展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自公布以来就吸引了社会各界高度的关注,学术界涌现许多关于完善大湾区建设、探讨湾区内部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发展战略等建议,但对于湾区外城市尤其是周边三线城市发展的不利影响及对策较少提及。笔者以湛江为例,探讨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从政府和企业多种角度探讨如何利用大湾区对周边沿海经济带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借势借力推动湛江高质量改革发展。
關键词:湛江;粤港澳大湾区;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2月12日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地处粤、桂、琼三省交会之处,东连珠三角,西接北部湾,南邻海南及东南亚。在《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湛江被定义为三线城市。2017年国务院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湛江被列为北部湾城市群“一核两极”之一的中心城市,2018年广东省政府正式发布《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湛江被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一、湛江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面临粤港澳大湾区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从长期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港澳广深为核心,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但中短期来看,得到政策倾斜和扶持的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其区域优势,拥有强大的资源集聚能力,将会不断吸引周边城市的资本、企业、人力等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流入大湾区,在促进其自身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造成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放缓。长此以往,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这种虹吸效应的存在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以发展甚久的东京湾为例,2019年日本总务省发布的人口动态调查报告显示,日本总人口连续10年负增长,而东京都市圈却连续23年实现人口正增长。位于东京都市圈的核心区域的东京都,2018年GDP突破1万亿美元,约占日本经济总量的1/5,而人口约为1,400万人,占日本总人口的10%以上,面积却只有日本陆地面积的0.6%。和东京湾区蓬勃发展的景象相反,东京湾区周边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人口连年大幅减少,空房数量猛增,许多企业苦于当地生产要素流失或者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被迫将总部迁往资源集聚的东京都。东京湾区的虹吸效应大大加速了周边中小城市的衰败。
湛江虽然近年来经济增速较快,近些年陆续被定位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北部湾中心城市,但目前自身短板较多,如何在大湾区虹吸效应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弥补不足之处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理位置偏远,城市交通枢纽功能尚未充分凸显。湛江地处粤西,临近广西,离珠三角地区较远。近年来在国家和湛江政府的支持下,高铁、机场、公路建设高速发展,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机场国际航线较少,湛江到广州机票价格昂贵,新开通的动车速度不符公众预期,3小时才能到达广深。将湛江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的广湛高铁仍在建设中,而《湛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中的其余三条高铁线路尚未动工。其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不足,很多民众出行仍然依赖私家车和摩托车。再者,湛江周边区县与中心城区距离较远,内部还有一些县镇尚未通高速公路。就目前来看,湛江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的不便又会进一步制约资本、产业、人才的流动,这些都掣肘了湛江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但人才留存率低、人口流失严重。目前,湛江拥有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等高等院校。高校数量在广东省内排名第二,仅次于省会广州。湛江拥有庞大的人才库,但人才留存率低。很多毕业生因为工作待遇、平台层次、发展前景等诸多因素选择离开湛江,回到家乡或者珠三角就业,人才留存率低。以数据为例,更能体现大湾区周边城市人口流失的严重程度。笔者提取最新的2019广东统计年鉴中关于2018年末各市常住人口数和户籍人口数对比发现,广东全省21个城市,13个为人口净流出市,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中除了肇庆外其余全是人口净流入,反映了大湾区强劲的就业岗位创造力和人口吸附力。人口净流出量排名前三的城市为茂名、湛江和梅州,其中湛江净流出人口数为114.82万人,高居广东省第二位,人口流出比例全省排名第八位。在粤港澳大湾区强劲的人才吸附力下,湛江应积极面对挑战,筑巢引凤,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打造产业集聚,继而缓解人才流失的问题。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经济遭受周边城市同质化竞争。湛江统计局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7年,湛江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17.50%、37.73%及44.77%。湛江第二产业仍然发展滞后,工业规模小,中小企业数量少,质量效益不高。虽然除宝钢以外湛江新引入了中科炼化及巴斯夫等项目,但距其正式投产尚早,相关产业链尚未集群化,经济效益未完全凸显。另外,湛江海洋经济如滨海旅游业受到来自海南和北部湾区如北海等城市的同质化竞争,旅游开发落后,缺乏统一系统的规划。
二、应对措施
(一)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筑巢引凤。为谨防被边缘化,湛江应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学习借鉴湾区先进的创新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涉及经济、行政、民生等关键领域改革,打造便利、廉洁、高效、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同时,要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释放制度红利,如出台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吸引资本及多种所有制企业进驻;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出台相关人才落户优惠政策,对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提供住房、小孩教育、家庭医疗等补助政策,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另外,政府应主动帮助本市重点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激活本土民营企业的活力,带动就业率,让民众的荷包鼓起来。
(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构建现代化、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湛江应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契机,打造海陆空一体化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一是发挥湛江现代深水大港的优势,加快港口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临港产业扩能增效,有效提高湛江港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快陆地交通网络建设,切实贯彻《湛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实现五条高铁通湛江,加快实现联结北部湾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间陆路联通,缩短与周边区域的距离。除此之外,打造城乡之间快速连接通道,加强主城区与周边县、乡的联系,提高城区之间通行效率。三是加快落实建成湛江国际机场,进一步优化航线网络,利用其地处粤、桂、琼三省交会之处的地理优势,增加途经大湾区中转或直飞东南亚的国内国际航线,打造高水平、现代化的国际化航空枢纽。与此同时,应积极推进机场与高铁、高速公路、市内公共交通等现代化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
(三)调整升级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湛江人才流失严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基础,而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又来自于产业的支撑。一是要大力支持特色海洋产业,构建完善的海洋产业链。湛江应继续深入开发海洋产业的潜在优势,有效组合海洋产业链,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渔业,走湛江特色发展道路。二是要注意与海南自贸区相向而行,错位发展临港加工贸易或转口贸易建设,避免同质化竞争,或者建立自由贸易港(区),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湛江市已承接有宝钢湛江基地、中科炼化、巴斯夫等现代重化工业,这些项目正式建成投产后将对铁矿石、石油等资源以及物流运输有大量需求,加上湛江港本来就是重要的大宗商品集散地,建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有利于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湛江经济的腾飞。三是发挥自身医疗及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医疗+新型养老服务产业。从诸多客观因素来看,湛江具有发展医疗+养老产业的突出优势。首先,湛江空气质量优良,常年位列广东省城市空气质量排行榜前三名。其次,湛江市由于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气候宜人,绿化率高,自然生态良好,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最后,湛江相对于一二线城市,房价及物价相对较低,美食众多,拥有较多的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相对充足。总体来看湛江是个宜居的城市。虽然退休人士不直接参与生产活动,但这一群体消费能力却不低,政府应大力发展医疗+养老产业,加快落实异地医保直接结算,培育规模化的养老服务产业,吸引此类稳定的常驻人群,从而拉动湛江服务型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梦婕.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打造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8(1).
[2]孙良胜.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N].汕头日报,2019.9.16(4).
[3]王赛,程丽娜.湛江海洋优势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南方论刊,20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72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