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永顺老司城遗址文旅融合旅游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永顺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地文化深厚、资源丰富,但是没有较好的利用遗产地的文化精髓做出精品文旅产品,旅游发展始终不温不火。为整合老司城旅游资源,开发文旅融合产业,更好释放其旅游价值,本文深入挖掘老司城文化内涵,分析老司城旅游资源具有娱乐观赏、休闲康养、教育体验等旅游价值,并提出提升文旅服务质量、加快文旅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加大文旅人才培养力度、转变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等文旅融合路径。
   关键词:老司城;文旅融合;旅游价值
   项目基金:湖南省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9JDZB043)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16日
   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者对于旅游文化的需求急剧增长。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依托旅游资源创作生产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意味着国家已经将文旅融合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策略,并为其提供法治保障。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具备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利基础,目前也开发了部分资源作为旅游发展之用。但是要全面释放它的旅游价值,单单依靠遗产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将文化转换成为旅游产品,融入旅游产业是老司城旅游转型升级的重点,这就需要全面分析遗产地的旅游价值,利用文化创意,打造独特的“老司城”文旅产品。基于此,笔者在查阅文献、老司城相关规划文本以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文旅融合为出发点,探究老司城遗址的文化内涵分析其旅游价值,并提出老司城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老司城文旅融合发展道路的开辟提供基础性参考。
   一、老司城概况
   老司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永顺县东南 19.5 公里的灵溪河畔,史籍称“福石城”,民间称“老司城”,地处永顺县灵溪镇司城村。1986 年,老司城遗址发现于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2001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 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列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5 年,与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海龙屯遗址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老司城遗址,是中国土司文化和土司建筑的代表,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性城堡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建筑、美学、艺术科学等价值,为研究西南地区集政治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家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体的土司文化提供了丰富素材。
   二、老司城旅游价值分析
   老司城作为一个文化遗产类的旅游目的地,其旅游资源主要分为有形旅游资源和无形旅游资源,且两种资源的组合程度、占比程度以及旅游资源的利用度的不同,决定了老司城的旅游价值实现。
   (一)有形旅游资源价值分析
   1、自然山水旅游资源。老司城遗址处于武陵山山脉中段的黑山山脉,群峰环绕,风景秀丽。背枕三星山,左玉女峰,右羊角峰,前有银山枯六峰拱抱,层峦叠嶂,灵溪河蜿蜒而过,区域内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景观被称为“灵溪十景”,即福石乔木、雅意甘泉、绣屏拱座、玉笋参天、石桥仙渡、翠窟晴岚、羊峰毓秀、龙洞钟灵、榔溪夜月、铜柱秋风。
   老司城选址独到,十分重视山、水、城的自然交融,周边群峰环绕,势如“万马归朝”,灵溪河将古城护围,形成天然的護城河。集秀美生态、军事防御、交通需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按照“五行”修建宫殿建筑,这都充分体现出老司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依托自然的理念,同时也助于老司城实现安定有序发展。这都是老司城自然资源独到的艺术价值,对于现代造园艺术、生态庄园的建设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此外,天然山水也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这一价值是实现旅游利用的必要基础。
   2、建筑遗址旅游资源。城内遗存的一些建筑遗址是老司城辉煌历史的见证,是老司城的建筑工匠的智慧与技艺的体现,同时也为旅游发展留下了建筑欣赏资源。遗址主要围绕城址中心展开,中心城址又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但是该部分保存并不完整,仅剩下一些基址可以大致辨析出王城当时一些模样。其余还有祖师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地宫、土司古墓群、摆手堂、铜钟、石马、若云书院、子孙永享牌等建筑遗址零星分布在城内。
   虽老司城建筑遗址大多都已破旧,但是仍具有一定的艺术教育体验价值,如中心城址在功能分区上,呈“点状分布、线状联系”特征,充分考虑各区域的功能及联系。街市、道路、码头、凉洞、地下取暖设施、排水沟、房屋建筑等的设计,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通过尊重自然和适应自然,保障老司城的安全、健康和稳固,体现老司城建筑中的智慧。木结构吊脚楼无片瓦寸钉,也能久经风雨。也留下了一批值得世人探究的建筑纹饰,比如有溪州铜柱、子孙永享牌坊、石马、造像雕塑等。这些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与建筑元素,对当代建筑以及美术史料的研究与发展具有突出的参考价值。可以以此建设老司城建筑艺术学习基地,通过科技再现和实地感触,将老司城独特的建筑艺术呈现出来,吸引爱好建筑设计、美术等旅游者前来体验与学习。
   3、民俗活动旅游资源。800多年的土司统治时期,土司对土家族人民的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家族文化的发展,留下了诸多民俗活动,至今还在老司城内传承,成为老司城历史的讲述者。主要有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毛古斯舞、土家族哭嫁歌等22项人文活动,腊肉、米豆腐、酸菜、姜糖、土家族织锦技艺、湘西土陶、塔卧石雕、水磨香车等19项工艺制作活动。
   民俗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娱乐价值。这些民俗活动承载和反映土家文化的历史变迁,因此民俗活动对于研究土家文化、土家族的发展演进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丰富的民族歌舞艺术,如舞蹈摆手舞、毛古斯、打溜子等,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体验观赏价值。民族歌舞,民俗工艺制作活动,都能够激起人的兴趣,加以创新,引发人的参与感,具有较强娱乐价值。今后,应在民俗活动资源的文化融合方面多下功夫,开发建设民俗活动演艺项目,将老司城歌舞进行包装与策划,演艺出有特色、有文化的老司城故事。规划建设老司城民俗活动体验项目,将城内的各种制作工艺集中规划,为旅游者提供一个民俗体验基地。    (二)无形旅游资源价值分析。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所蕴含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民族地区管理智慧,“民族团结,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依山建城”的建筑智慧都是其无形旅游资源的代表,将其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以物化、活化,都可用于旅游发展。
   1、“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民族地区管理智慧。老司城遗址文化的精髓便是“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民族地区管理智慧。在长达 800 多年的土司时期,通过土司制度的实行,保障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的和谐共存,同时又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前进。它是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创新的历史物证,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中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创新的历史物证,全面地记录了土司制度的历史变迁,典型地见证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体形成中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对探究历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老司城所蕴含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民族地区管理智慧具有高度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将其转化为旅游价值还需要一些物质载体。单单依靠文字记载和老司城博物馆呈现出的内容,单调也缺少视觉冲击,不能实现“静”的遗址,“活”化历史,也就缺乏旅游吸引力。从旅游价值的实现角度来看,老司城政治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实现要依靠历史的动态呈现与旅游者的历史情怀的碰撞,这就需要运用多维影视、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将历史故事编纂成剧本并拍摄成影视片,或者原址成像呈现老司城历史风貌。也可以原比例复建,打造老司城繁荣景象,营造历史氛围,让旅游者在游览中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学习历史。
   2、“民族团结、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老司城厚重悠远的历史承载着诸多老司城人民坚毅不屈、宽容尚和的民族精神。记载中显示老司城彭氏土司曾多次率领土兵抗倭平乱,维护中央王朝的和平稳定。其中所体现出的反对侵略,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坚决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世人赞赏和传承的。老司城800多年的治理期始终保持对中央王朝的敬畏,这是老司城治理者对民族团结与和平的崇敬。在土司治理期间土司城内也并不止土家族一个民族,包括土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但是多个民族都能相互融合、互相团结,同样体现出老司城治理的包容性,体现民族团结的精神。
   老司城文化中体现的民族大局意识、团结意识,是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具有教育价值。在这个和平的年代虽不用抗争外敌,保卫祖国,但是爱国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永不褪色,在青年一代中爱国主义的教育永远在路上。老司城遗址、老司城居民生活空间对于当代青年来讲更是学习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天然课堂,可以开发作为当代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的实践基地。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设立司城军营、战场以及书院等体验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让旅游者从吃、住、学、玩的方方面面感受老司城人民爱国、团结的精神。
   3、“居山建城”的建筑智慧。从老司城遗址现存的各类建筑及其相关的史料记载可知老司城的选址以及建筑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建筑史。老司城的建城者综合考虑了自然、气候、文化等因素,最终将城建在风景优美、气候温润的福石山。老司城主要的建筑格局特点:一是依山而建,讲究风水,背山面水符合中国古代建筑中风水宝地的说法。二是严密的防御格局,不仅在选址时就找到有群山做天然的屏障的地點,还在各个要塞建筑敌楼、城墙,加强军事防御。三是分区明确,功能齐全。经考古挖掘发现,老司城内共分为宫殿区、衙署区、街巷区等八个主要功能区,区与区之间有道路连接相互贯通,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还设有码头、驿站等沟通网络,城内分区明确,功能齐全。四是设计精巧,彰显智慧。从目前遗存下的遗址来看,老司城内确实有许多设计精巧之处值得现代建筑者去学习和借鉴,比如位于中心城址的排水系统,冷洞和热洞以及等级规制的设计等,一直都是现代建筑、考古研究的热点。老司城建筑的另一智慧就是和谐利用自然,能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城址当地的原材料与当地土家族的特色工艺进行王城建设,同时又能保持适度原则,保护自然。
   老司城建筑智慧是永远的宝藏,对于现代的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现代武陵山区城镇化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旅游价值来说,近年来乡村旅游、康养旅游带动了一大批乡村民宿的发展,老司城的建筑环境就是康养休闲旅游的宝地,贴近自然、修身养性。但是,从康养旅游的高起点来看,目前老司城仅有建筑智慧的体现,还缺少建筑智慧的“体验”。要想发展好旅游还需进一步增强旅游建筑的设计与建设,使得在老司城可以看得到山水、住得到舒适民居、感受得到智慧文化,吸引旅游者前来,也能使旅游者留下。
   三、老司城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老司城遗址中所蕴含的土司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军事文化、建筑文化等文化类型都通过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展现出来,这些资源既是旅游发展的载体,也是文化内涵的体现。分析过程中发现,老司城现存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但是缺乏资源优化整合和深入的文创开发以及缺少旅游发展的必要性服务建设。基于老司城旅游资源价值分析的思考,提出以下几点老司城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一)提升文旅服务质量。文旅融合产业是在旅游者需求更新的前提下的新产物,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旅游者追求更高品质、更具文化特色的服务。目前,老司城的各项服务设施还不足以满足旅游者地需求,要更好地发展文旅产业就必须提升老司城服务质量。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建一批具有司城特色的住宿、餐饮、购物以及其他公共卫生设备,根据当地的文化符号来设计和建设,使得游客能够感受得到老司城古朴、深厚的文化色彩。在人员服务方面,应该加强人才的招聘与培养,不仅要培养城内居民提升文化素养,增强自身文化的归属感,加入到老司城文旅建设发展中来。而且也要吸收新型人才,特别是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让他们为老司城文旅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建设一支技术过硬、文化过关的高品质管理服务团队,全方位提升老司城文旅发展服务质量。    (二)加快文旅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从资源分析来看,老司城资源类型全面,不缺文化也不缺自然山水的映衬,它的旅游发展就是缺高品质的文旅产品来打开旅游市场。就目前老司城旅游发展来看,紧靠单一的遗址观光并不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枯燥破旧的遗址也不能激起旅游者的游览兴趣,所以需要对老司城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与创新,设计出能吸引游客的优质文旅产品。从体验、参与、观赏等各个角度,利用高新科技、创新思维等不同形式设计不同的文旅产品,来吸引不同需求的旅游者。比如利用老司城深厚的土司文化,设计探秘史诗之旅;利用老司城丰富的民俗文化,开展体验性民俗之旅;利用城内幽静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人文关系,开展康养休闲之旅等。文旅产品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加快老司城文旅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老司城文旅产业发展的重点。
   (三)加大文旅人才培养力度。文旅产业从根本上来讲属于智慧产业、创意产业,而人才是这一产业的基石。重视文旅人才的培养,是发展好文旅产业的根本。近年来,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标志着一种新兴的自主性更强的“学习型”旅游时代的到来,这也就意味着旅游者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在日益增加。这对于旅游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旧的、低水平的旅游工作者、导游等已经不能够满足游客的新需求,而高水平、有学问的“专家型”旅游工作者、导游更受旅游者欢迎。为了进一步适应新的旅游市场环境,老司城想要发展文旅产业,就必须重视文旅人才的培养。加强与旅游高校的紧密合作,实施旅游人才教育培养输送计划;开展“文化进城”培养活动,请专家为城内的工作者、居民等讲授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提升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和服务技能,使得城内居民能够深度参与到老司城文旅发展,也能为老司城文旅事业建言献策,助力老司城文旅发展。
   (四)转变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借鉴李洋洋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中对文旅融合模式的划分,文旅融合模式可划分为渗透型、延伸型和重组型三大融合模式。就目前老司城旅游发展来看,还属于文旅融合的初级阶段即为渗透型的文旅融合,只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一些文化元素,为旅游发展提供新动能。但并没有挖掘出文化的深层次内涵,甚至也没有做延伸型的融合,增加其文化的附加生产功能,缺乏竞争力。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老司城应该着力转变文旅融合的模式,朝着延伸型,再到重组型的文旅模式发展,注重重构与创新,进一步增强老司城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管萍.从文旅融合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5).
  [2]苏晓,江成.艺术美学视域下的永顺老司城遗址生态文化价值研究[J].艺海,2018(12).
  [3]刘旭.民族文化遗址开发的当代价值研究[D].吉首大学,2016.
  [4]尹宁,曹景文,陈亮.永顺老司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9.28(6).
  [5]刘艳芳.论区域旅游格局中的土司文化开发——以湖南“大湘西”永顺老司城为视点[J].青海民族研究,2014.25(2).
  [6]李爱平.老司城遗址文化遗产价值形态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1).
  [7]羅维庆.土司文化的形态及多样性传承——以永顺老司城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7(6).
  [8]李洋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70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