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里有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颖
新房子装修时要认真挑选装修材料,以免日后持续释放出诸如甲醛等多种有害物质。实际上,在汽车车厢这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同样存在着大量有害气体。且由于车厢内的密闭性,内饰原料散发出的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影响更大。
新车有异味
龙年春节前,老家在东北的刘先生为了今后老婆孩子不用再挤火车,购买了一辆新车。然而,在回家的路上,一件未曾预料到的事情却让刘先生一家三口既苦恼又无奈――新车内的气味熏得他们一家三口头疼、眼睛酸。
“刚买车的时候光顾高兴了,还真没注意,一走远路才发现味儿这么大!”刘先生颇为不解地说。但行驶在高速上,打开车窗怕孩子着凉,实在没办法,刘先生一家只得开一段就下车透透气,原本5个小时的路程,最后却用了8个多小时。而到家后,刘先生一家还是感冒了,春节也没过好。
无独有偶,与刘先生有相同经历的不止一人。2011年10月,家在四川成都的王先生花了7万多元买了一辆经济型轿车,刚开到家就发现异味严重,而且特别熏眼睛,想想身边多数朋友都有这样的反应,所以就没有太多过问,只是买来活性炭包和车内香水来处理。
没想到这个味道半年后都没有消除,而且一坐进车内就头晕。想到妻子已经有了身孕,担心车内空气质量对母子的健康造成影响,王先生买来室内甲醛试纸一测,发现污染度直逼上限。后来,他请来做室内装修的朋友按装修的方式进行了基本检测,发现车内苯、二甲苯等都超标1~5倍。
现在,即使是冬天,王先生都是开着窗跑,他准备等孩子出生以后,找一辆没有异味的二手车替换。
车内空气污染严重
其实,车内空气污染,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多年以前,在美国车内空气污染就已被列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在中国,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仅仅开始于2004年。近年来,因为质疑车内空气质量而产生的消费投诉越来越多,其中“某车苯超标引发死亡赔偿纠纷案”、“某自主品牌车疑致儿童白血病案”、“某进口车甲醛超标3倍”和“某国产车使用六年后甲醛仍超标4.4倍”等事件,让众多车主对车内空气质量愈加关注。但由于当时国内没有任何具有法律效应的“车内空气污染参照标准”,绝大部分案件只能不了了之。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检中心主任宋广生向记者透露:“一直以来,我国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处于无法规、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众多车主对于新车刺鼻的异味只能忍耐。”
车内常见的有害物质
据了解,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有三个,第一个是新车的车内各种配件,如座椅、座垫、座椅套和座椅面料等;第二个污染源是车内饰,如车内地板、门内护板、车顶棚衬里、窗帘等;第三个污染源是生产中使用的油漆、稀释剂和黏合用的胶水油漆等。这些物件所散发出来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损害。
宋广生告诉记者,目前一辆家庭轿车使用的黏合剂用量达5公斤以上,最高的可达27公斤。与室内环境相比,车内空间更狭窄、更密闭,尤其在夏天,车内材料在骄阳下封闭暴晒后,有害物质大量挥发,浓度可能会增加数倍。
而车内比较常见的有害物质,主要有以下5种:
1.甲醛。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眼刺痛、头痛以及支气管哮喘等症状。
2.苯。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会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
3.甲苯。甲苯与苯相似,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甲苯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恶心、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4.二甲苯。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甲苯或二甲苯,会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的症状。
5.TVOC。TVOC是空气中三种有机污染物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功能,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
九成新车存在污染问题
相关统计表明,大约有65%的驾驶员在驾车时由于车内空气污染曾经出现过压抑、烦躁和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
据宋广生介绍,过去几年,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为了印证车内污染的存在,分别对少则50辆,多则上千辆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过检测,每一个数据出来都触目惊心:90%以上的轿车内,苯、二甲苯、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超过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最高者竟超标10倍以上,远远超过37%的家庭装修污染比例。美国检测结果也显示:车内有害物含量是家居和办公室中的5~10倍。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当前有各种所谓的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方法,但并没有验证表明这些方法可以彻底解决苯、甲醛等污染物对人体的伤害,比如用香水掩盖车内异味的方法,同样也是对人体有害的。有专家指出,空气污染对外的释放,是一个缓慢甚至是长达数十年的过程。“不论高档车还是中低档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车内污染问题。”宋广生提醒道。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将有标可依
3月1日,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开始实施。这个推荐性标准的实施,将让判定车内空气污染有标可依,无论是新汽车,还是使用中的车辆均可参照该《指南》进行车内空气污染程度的评测。
而此前,我国一直没有针对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标准,《指南》一出,引发厂商和消费者的关注。有关人士表示,《指南》的出台对汽车生产厂家在车内环境的控制上制定了标准,也为消费者购车提供了参考,同时让深受车内空气污染之害的消费者有了投诉依据。
据介绍,《指南》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有关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填补了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空白,使得车内空气检测终于有标可依。
对于苯、甲醛等公众心中敏感的字眼,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实验室杨嘉伟博士表示:“甲醛和苯系物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强致癌物质,它们会损伤人体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影响人体健康。”
“车辆在生产时,因为塑料件、橡胶件、织物、涂料、粘合剂、皮革的大量使用,造成车内空气中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TVOC等污染物超标。现在,房屋室内的装修污染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车辆由于内部空间窄小,相对装饰材料使用量更高,所以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杨嘉伟说,车内空气质量更应该得到车主重视。仔细分析《指南》,我们发现,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方法等很大程度上参照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但就指标的限量要求来说,除了甲醛和苯保持与室内标准一致外,其他的则要宽松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测试结果多是甲醛和苯超标的根本原因。
“如果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去看车内空气质量,可以说,基本不过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但是车内空气质量容易改善,因为通风更容易。另外,空气质量标准的提高应该有个过程。”该专家举例说,例如2002年开始实施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06年进行修订,2010年再次进行修订,要求一次比一次严格。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布的评价指南的标准编号为“GB/T27630-2011”,而“GB/T”打头的标准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而不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此次出台的《指南》对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环保、低碳发展,以及在维护消费者的相关合法权益方面当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可惜它还不是一个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才更具法律效力。”
但宋广生表示,虽然目前《指南》是一个推荐性的国家标准,但是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推荐性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或者在法律法规中引用,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在经济合同中引用的推荐性标准,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必须执行。我国第一例室内环境甲醛污染案例就是采用的推荐性标准。
那么,如何减少车内污染对人们的影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实验室副主任聂薇建议:消费者在购车时除了考虑价格、性能、外观款式、驾乘舒适性之外,还应该注意车内装饰的环保问题。每天在进入车辆前,不妨先打开车门车窗,将长时间密闭在里面的污染物释放出来;车辆行驶时尽量开窗,保持空气流通。专家提醒车主一定要重视车内污染给你带来的危害,尽量避免过度装饰,注意选择使用无污染或有害物质含量低的装饰品,以有效避免污染发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0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