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节能与绿色建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这种大自然的平衡在不断被打乱和破坏,我们应认识到高碳排放引起自然灾害的严峻性,更应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应对新的挑战,作为建设工作者,寻求建筑的节能、绿色及低碳是分内之事。本文就针对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低碳建筑来进行阐述,并归纳其规范性。
【关键词】建筑;低碳;可持续性
1 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本身就是一种低碳行为,在我国正在普及。将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一般住宅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水平和供热系统热负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标准,并规定此后的住宅设计应低于它的能耗水平。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实施的是节能30%的标准,20世纪90年代初~2000年以后实施的节能50%的标准,现在全国有部分省市率先实行节能65%的标准,比如西安市就实施了此标准。这样算来,我们的新建住宅项目较30 年前的住宅,从围护结构的保温和供热的负荷来讲,节能了65%。但是目前已执行65%标准的节能建筑,在碳排放这一问题上仍存在高能耗现象。过去每户配置的电表为3A,而现在配置的电表为20~40A甚至更大,因为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电脑等家用电器使用频繁。从低碳这个角度看,现在的碳排放量比过去大了许多倍。当然,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是必然的,如何在这种增量中实现节能、低碳,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节能建筑在追求低碳排量的过程中,它的历史使命还应加进新的减碳内容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2 绿色建筑
我国2006年6月1日颁布实施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绿标》),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我国建筑法规定建筑设计寿命至少50年),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才),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评分标准分为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两类,其等级内容相同,评分略有差别,在《绿标》第4 章住宅建筑和第5章公共建筑中分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3项内容。其中控制项所要求必须全部满足,而一般项、优选项的满足数量又分为一星、二星、三星3个等级而不同(见表1、2)。
我们在实践《绿标》的过程中,对《绿标》中4.3.12条、5.3.12 条的执行感到较为困难。两条中都提到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问题,对商业、住宅、公建不同建筑分别提出不低于25%、30%、40%的要求。由于中水-再生水的利用技术对一个单体建筑来讲是很难实现的,尤其以我国目前相对滞后的技术条件,加之资金投入的差距,使该条款在设计执行中成为难点。作为单体去申报的建筑项目,很难达到再生水使用率的要求。
某工程项目面积4万m²,9层。按《绿标》进行设计,采用了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水系统、雨水收集、使用中水、冷梁空调末端、新风换气、呼吸式陶板保温围护结构(K=0.5)等新技术,我国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也希望绿色建筑的执行和评价依据能够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便于推广。
3 低碳建筑
国家发改委2010年8月10日发布《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首先在陕西、广东、辽宁、湖北、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这项举措标志着中国经济将迈上低碳之路。
试点省市的具体任务包括: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笔者认为,低碳建筑与节能建筑、绿色建筑都属于可持续发展中的不同建筑,而低碳建筑更强调能耗带来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问题。主要体现在4 个方面:①通过建筑材料的类别选择和总量减少及重复使用率提高来减少碳排放量。例如,钢结构建筑替代传统的水泥、砖瓦;成品的楼板和板墙模式,将让建筑施工象装配汽车一样程序化、快捷化;木材、植被等可再生建材资源的利用,都是减少建筑碳排放量的有效途径。②水的节约使用。雨水收集、使用中水,自来水的生产、污水处理过程都会增加碳排量,故在低碳建筑中有效地控制节约用水和循环使用雨水、中水则是应该做到的。③建筑用能方面增大无碳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比例。如增加地热能(地源热泵)、太阳能、风能、热回收装置等。在建筑设备的选用过程中,不但要关注这些建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还要了解这些建筑设备的“隐含碳排放量”,即设备制造过程中“预支”的碳排放量,包括一些常用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在寿命周期中都有隐含碳排放量。这些显性的和隐含的碳排量需要一套科学的计算方法来明确。④建筑周边或社区的绿化建设和减少通行工具的碳排放是低碳建筑的目标之一。例如在绿化方面选择吸附二氧化碳能力强的乔木、灌木和结合建筑造型的自然生态绿化。世博会欧洲的一些国家馆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如法国馆的垂直柱、墙体绿化和屋顶绿化技术等。在小区选址规划中,要考虑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尽量提倡电动车、自行车出行等。提倡精装房、淘汰全民装修的毛坯房等都是低碳建筑的必由之路。
4 低碳建筑的规范性
目前我国还没有将低碳建筑规范化,低碳建筑不像节能建筑、绿色建筑那样有章可循、有规范可依、有技术指标限制、有可量化的打分方法。所以,笔者认为,需要组织、研发和制定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且经济成本上可行的低碳建筑设计、施工、验收等一系列国家规范,使之成为切实降低建筑物碳排放量的保障体系,更加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让建筑工作者们有法可依、有规范可参照地进行有效的工作。
5 结语
建筑在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工业、运输及其他领域。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责任,业内人士须共同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排碳发展之路,则是每一位业内人士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4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