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盈余管理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盈余管理是企业在有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自由时,在合法的前提下选择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是企业作为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只有对盈余管理理性对待与恰当运用,才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实现效益最大化。近年来,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大因素。结合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对盈余管理概念、特征、成因进行初步探讨,进一步深化对盈余管理的认识,提出应对盈余管理的对策措施,以减少盈余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盈余管理;成因;对策
  
  一、盈余管理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盈余管理,是指管理者在有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自由时使自身利益或者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美国会计学家雪普提出盈余管理是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美国会计学家斯可特认为“盈余管理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效用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美国的莱维特认为盈余管理已成为美国证券市场参与者之间违背市场原则的游戏,管理当局滥用“巨额冲销”的方式来调整费用正在威胁着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1、盈余管理的客体由时空二因素构成:其空间因素是公认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空间因素是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和重大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但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
  2、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即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无论是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由企业管理当局操纵。
  3、从一定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只是改变了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是一种蓄意的、有目的的行为,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
  4、盈余管理注重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发达证券市场环境下的盈余管理,人们较重视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欠发达证券市场环境下的人们则偏重于会计报告收益,这在天下一家一定程度上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或一些相关利益者。
  二、盈余管理的成因
  1、委托代理关系和对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存在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的特征是财产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两权分离的结果便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与所有者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经营者总是比所有者掌握更多的公司信息,经营者就会利用此优势来谋取自己的利益,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地建立和运用,有信息优势的管理当局会将信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总之利益是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根本动因。
  2、会计准则弹性的客观存在,都使管理者产生调节盈余的动机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对许多业务的核算都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方法,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契约具有不完备性,会计准则的制订是各利益相关者相互间博弈结果的一种综合平衡。因此准则制订机构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要权衡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考虑契约成本的最小化,就必须放宽准则中对一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但会计准则的相对固定性与经济活动的变化性,决定了会计准则常常落后于经济活动,从而导致新出现的事物在已有的准则和制度中并无明确规定,这也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3、会计权责发生制下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的不确定性,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处处充满着不确定性。在会计的确认中,由于权责发生制、会计估计与会计师职业判断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其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在不同的计量模型中,历史成本虽然客观,但不能反映物价变动的影响,现行成本虽然能反映现实的物价水平,但又缺乏客观性;同时会计信息市场不健全,非市场化企业内部职能使会计信息供给缺乏市场激励与竞争,信息易受内部人控制,会计信息的生产工具的独立性因此而弱化,加上我国目前没有形成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和外部有效的监督,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方便之门。
  三、减少盈余管理的对策
  1、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使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利益最大程度上一致起来,企业在进行报酬安排时可以运用一些长期酬劳计划,以减弱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
  2、制定完善会计准则与相关法规。针对目前多数会计准具有的灵活性,对此准则和制度的制订者可以通过更清楚地设定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估计方法的运用条件加以修证完善,尽可能减少公司的一些可选择性,以弥补一些漏洞,对于滞后性,相关部门应成立专家组密切关注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经济业务,及时采取措施以对其进行规范;同时,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之上,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也会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
  3、证监会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以提高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企业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最大受害者是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管理者想通过盈余管理达到某些条件必然有损另外的规定条件,让他顾此失彼。让那些真正是有潜力、经营能力强的公司才能满足这些条件;同时提高外部利益相关者辨析财务报告及其附注的能力和知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取信于外部相关利益者,企业管理当局就会减少盈余管理。
  4、加强外部监督,完善的信息披露。一方面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从企业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可靠性以及披露的信息含量上加强管理与监督,并对违规的公司进行严惩。另一方面要在加强对外部审计机构审计责任的管理和监督的基础上,通过审计准则的安排,由外部审计机构提供被审计企业盈余管理的评价报告,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
  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保持公司股价稳定,维护合同的有效性,减少订约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减少因资本市场波动对投资者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保证企业资金和原材料的供应以及销售方面少受干扰,有利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因而应合理进行盈余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永奎,刘峰.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J].中国财务会计研究,2002.
  [2]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0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7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