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谁在泄露公司的秘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 杨 邹瑞霞 姜道哲

  你可能没有注意到,一些办公小细节正在泄露你公司的秘密。
  这是一个以1%~2%决胜负的商业时代,一个信息可能左右企业的成败。你公司的秘密被泄露了,你知道吗?办公设备危机
  1.打印机――10秒延迟带来信息漏洞。
  即使是激光打印机,也有10秒以上的延迟,如果你不在第9秒守在打印机的旁边,第一个看到文件的人可能就不是你了。
  
  2.打印纸背面――好习惯换取的大损失。
  节约用纸是很多公司的好习惯。其实,将拥有这种习惯公司的“废纸”收集在一起,你会发现打印、复印造成的废纸所包含公司机密竟然如此全面,废纸记载了比公司里的工作日记更全面具体的内容。
  3.传真机――你总是在半小时后才拿到发给你的传真。
  总有传真是“没有人领取”的,每周一定有人收不到重要的传真。人们总是“惊奇地”发现,自己传真纸的最后一页是别人的开头,而你的开头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电脑的潜在风险
  
  1.电脑易手――新员工真正的入职导师。
  我们相信,所有的职业经理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自己新到一家公司工作,在自己前任的电脑里漫游是了解新公司最好的渠道。在一种近似“窥探”的状态下,公司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尽收眼底”,公司以往的客户记录、奖惩制度,甚至你还有幸阅读前任的辞呈。如果是其他部门的电脑,自然也是另有一番乐趣。
  
  2.共享――做好文件再通知窃取者。
  局域网中的共享是获得公司内部机密最好通道。人们习惯的方式是在开放式办公间的这边对着另一边的同事喊:“我放在共享里了,你来拿吧。”没错,会有人去拿的,却远不止你期望的人。
  
  3.公用设备――不等于公用信息。
  在小型公司或者一个独立的部门里,人们经常公用U盘、软盘或手提电脑。如果有机会把U盘借给公司的新会计用,也就有可能在对方归还的时候轻易获得本月的公司损益表。
  
  4.摄像头――不经意间断送的竞标机会。
  总部在上海的一家国内大型广告公司出现了一次信息泄露,导致竞标前一天,广告创意被竞争对手窃取。原因竟然是主创人员的QQ上安装了视频,不经意间断送的或许并不仅仅是一次合作的机会。
  
  5.压缩软件――对信息安全威胁最大的软件。
  ZIP、RAR是威胁企业信息安全最大的软件。压缩软件可以把大型的WORD文件轻松打包转移。
  
  6.光盘刻录――资料在备份过程中流失。如果想要拿走公司的资料,最好的办法是申请光盘备份,把文件做成特定的格式,交给网络管理员备份,然后声称不能正常打开,要求重新备份,大多情况下,留在光驱里的“废盘”就可以在下班后大大方方带出公司。
  
  7.邮箱――信息窃取的中转站。
  利用电子邮件转移窃取的公司资料占所有信息窃取的八成以上。很多企业不装软驱、光驱、USB接口,却没有办法避免员工通过电子邮件窃取信息。
  
  8.隐藏分区――长期窃取公司资料必备手法。
  长期在公司内搜集资料,用来出售或保留,总是件危险的事情。于是隐藏在硬盘分区就成了最佳选择,本来有C、D、E三个虚拟分区,可以把E隐藏起来,只有自己可以访问。
  
  9.私人电脑一大量窃取资料常用手段。
  压缩软件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拿到单位来,连上局域网,只要半小时,就是有1个G的文件也可以轻松带走。
  
  文字会说话
  
  1.会议记录――被忽视的公司机密。
  秘书往往把会议记录看得很平常,他们不知道一次高层的会议记录对于竞争对手意味着什么。公司里经常可以看见有人把会议记录当成废纸丢来丢去,任由公司最新的战略信息在企业的任何角落出现。
  
  2.未被采纳的策划案――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策划人员知道被采纳的策划是公司机密,却往往不知道被放弃的策划也是公司机密。有时还会对客户或媒体谈起,而竞争对手可以轻松判断:你没有做这些,就一定选择做了那些!
  3.指数对比――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传统的生产型企业之间,经常要推测竞争对手的销售数量、生产数量。于是,人们为了隐藏自己的实际数量,而引入了统计学里的指数,通过对实际数量的加权,保护自己的机密信息。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公司通常采取的简单基期加权,如果被对方了解到几年内任何一个月的真实数量,所有的真实数量就一览无余地出现在竞争对手的办公桌上了。
  
  4.产品痕迹――靠“痕迹”了解你的未来。
  在市场调查领域,分析产品痕迹来推断竞争对手行销效果和行销策略是通用的方法。产品的运输、仓储、废弃的包装,都可以在竞争对手购买的调研报告中出现,因为“痕迹分析”已经是商业情报收集的常规手段。
  
  防人之心不可无
  
  1.招聘活动――你的公司竟然在招聘总监?
  在招聘过程中,成熟的企业不会把需要招人的职位登在一张广告里,因为那无异于告诉你的竞争对手:刚刚发生过人力震荡,人力匮乏。
  
  2.培训――信息保卫战从此被动。
  新员工进入公司,大部分的企业会对新员工坦诚相见。
  但事实上,总有超过20%的员工会在入职三个月以后离开公司。同时,他们中的大部分没有离开现在从事的行业,或许正在向你的竞争对手眉飞色舞地描述你公司的一草一木。
  
  3.入职后一星期――新人在第一个星期里收集的资料是平时的5倍。
  只有在这一个星期里,他是随时准备离开的,他时刻处在疯狂的拷贝和传送状态。提防你的新员工,无论你多么欣赏他。
  4.解聘后半小时――不要给他最后的机会。
  如果被解雇的员工是今天才得到这个消息,那么,不要让他再回到他的电脑旁。半个小时的时间,刚好可以让他收拾自己的用品,和老同事做简短的告别。半小时足够了,为了离职员工的清白,更为了信息安全。
  
  5.离职后30天――危险来自公司以外。
  一般情况下,一个为企业服务半年以上的员工,离职后30天之内会和公司现有员工保持频繁的联系,并且对公司的资料和状况表现出极度的热情。如果是被限时离开,那么,在离职30天内通过老同事窃取公司信息的可能性就更大。
  
  6.客户――你的机密只是盟友的谈资。
  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著名咨询公司的客户提案,这些精心制作的:PPT,凝聚了咨询公司团队的汗水和无数个不眠之夜,在一些信用较差的客户手里可能只是一些随意传播的谈资。
  
  7.合作后半个月――竞争对手窃取情报的惯用手法是:假冒客户。
  在初次合作的半个月里,你对信息安全的谨慎只能表明企业做事的严谨,可以赢得大部分客户的谅解和尊敬。除非,他是你的竞争对手。
  8.招标前两分钟――最后的底价总是在最后“出炉”。
  如果投标的底价内部公开越早,出现泄露的风险越大,在招标开始前两分钟,面对关掉手机的参会者,可以公布底价了!
  
  机密保卫战
  
  1.明确对外提案原则――能不留东西的就不给打印稿,能不给电子档的就尽量给打印稿,能用电子书就不用通用格式。
  
  2.保密协议――无论作用大小,和员工签定清晰的保密协议还是必要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明确什么是对的,人们才可以杜绝错的。保密协议的内容越详细越好,如果对方心胸坦白,自然会欣然同意。
  
  3.责任分解一明确每个人对相关信息的安全责任。
  所有的机密文件如果出现泄露,可以根据规定找到责任人,追究是次要的,相互监督和防范才是责任分解的最终目的。
  
  4.设立信息级别――对公司的机密文件进行级别划分。
  比如合同、客户交往、股东情况列为一级,确定机密传播的范围,让所有人了解信息的传播界限,避免因为对信息的不了解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故。
  
  5.异地保存一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所有备份资料尽量做到异地保存,避免因为重大事故(如:火灾、地震、战争等)对企业信息带来致命的打击。
  
  编 辑 唐 婷
  E―mail:tangt@shangjie.biz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0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