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亲历日式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冬梅 徐 辉

  以下是作者在一家日本企业打工的经历与心得,通过本文,我们或许可以触摸到日式管理的灵魂,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曾经在日本筑波一家名为SANKEN的工厂工作。SANKEN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光盘的企业,在日本各地设有多家分厂,我工作的企业属于SANKEN公司在筑波的分厂,共有员工约50人,其中临时工近一半。
  分厂设厂长一名,主管生产,外加销售经理、财务主管和人事主管各一人。分厂下设两个部门:光盘刻录课和光盘检测和包装课,两个部门的负责人均称为课长。分厂财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待工作,要像对待宗教一样
  
  狂热
  
  SANKEN筑波分厂采用计时工资制,员工每日上下班严格打卡,工作时间为早上8点到下午5点,上、下午各有10分钟工休,中午休息40分钟,用于吃午饭和午休,下午5点以后为加班时间。加班费略高于正常工资。公司的考勤制度极为严格,即使迟到或早退一分钟,都要扣工资,且不允许申辩。
  每天上班时,员工先互致问候,然后换装,都是清一色的白帽子、白手套和干净整洁的工作服。换装完毕,在大厅按部门排队报数。之后是厂长讲话,指出前一天的工作业绩和不足,并布置当天的总计划。
  接下来轮到两个部门的课长讲话,内容大体一样,只是针对各自部门进一步细化。最后是两个部门的轮值代表发言,代表全体员工表达坚决完成当日任务的决心。每个人的讲话都简练有力,整个过程不超过15分钟。轮值代表发言后,每一名员工都精神振奋、斗志高昂,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
  员工工作时十分专心,从不闲聊。下午下班时间到,各部门的负责人会告知大家是否需要加班,并声明是基于自愿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员工们都会主动加班到晚上10点左右。其间有些员工要先走,都会向继续工作的同事道一声:“对不起,您辛苦了,我先走了。”
  
  不断改进,只为节省一秒
  
  SANKEN筑波分厂的制造流程是:得到订单后先通知刻录课刻录光盘,再由检测课对光盘进行检测,之后进行组装、包装和打包,最后入库。
  
  在SANKEN分厂,真正做到了及时生产,这主要是临时工的功劳,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具有弹性。
  具体来讲,任务紧急时,光盘刻录课就安排员工三班倒,以保证有足够的未检测光盘供应给光盘检测和包装课。此时,后一部门也会相应加班,保证及时供货给销售商。这样,能够有效杜绝停工待料或库存积压的情形,SANKEN分厂只有一间很小的仓库,用来存放打包用的纸箱和已经打包过的光盘。光盘一般隔天就被运走,绝少积压。
  SANKEN分厂对工序设计的合理化和高效化是十分注重的,这主要得益于员工的合理化建议。以光盘检测和安装为例:有员工向课长提议采用如下的流程,科长即刻接受并在现场向所有员工推广,具体操作见程序1和程序2。
  在程序1中,取未检测光盘时,左手要一次取5~10枚,不要一枚一枚地取。右手逐一拿着光盘在灯光下作正反两面的检测,检测时要先检测光面,凡有划痕、磁道毁损、油污或细孔者,一律剔除。对于字面的检测也同样严格,哪怕有一星半点的字迹或图形不清都会被列为次品。
  检测时要求熟练、准确和迅速,平均每3秒钟检测一枚。检测过后的光盘正品和次品要分方向分别放置,一则便于区分,二则便于后续的组装流程。
  在程序2中,开始组装时,左手先取塑料空盒放置在组装区域,旋即摊开,然后左右手同时动作分别将正反面包装纸插入空盒。右手再将塑料底盘插入,左手协助。待底盘安置吻合后,右手放入已检测过的光盘正品,同时左手迅速地将塑料盒关闭并顺手放在组装区的上方。整个过程熟练、有序、迅捷。一眼望去,有如机械手在操作一般。
  这一程序设计的好处有二:给料靠近和左右手同时使用,能够节省一秒钟时间:右手使用频率比左手高,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减轻了疲劳感。
  
  一张光盘的40分钟
  
  生产过程中,严格的质量管理贯穿始终。以产品检测为例,已组装好的光盘包装完成后,还要逐一检查,凡发现塑料薄膜松弛者,一律返工。记住,是逐一检查而非抽查。
  为保证产品质量,工厂定期会销毁残次品。每次产品被送进捣碎机时,不少工人都要心疼得掉眼泪。当问及为什么不将这些次品分发给员工时,课长解释说:担心有人会将这些残次品拿到市场上低价出售。样品捣毁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公司坚信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信誉,带来更多的长远利润。
  一天快下班时,大家照例打扫车间。突然,一个日本工人大声尖叫起来,大家急忙围过去。原来,她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一张光盘。肯定是某箱产品漏装了一张,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所有人立即开动脑筋想办法。
  有人建议将所有的纸箱过一次秤,重量稍轻的就是少装了光盘的纸箱。可是称过之后发现,各个箱子在重量上没什么差别,因为一只小光盘的重量实在太轻。
  于是,大家不约而同一齐动手,将100只纸箱一一拆封,逐个清点。100只纸箱,每只纸箱300张光盘,共三万张。如此巨大的工作量,现场却没有一句抱怨。大约拆到第50箱时,总算找到了。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将那张光盘补装了进去,再将纸箱重新封好。相互道别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整个过程历时40分钟,其间无人离开。
  
  课长为我照看自行车
  
  从外表上看,SANKEN分厂毫不起眼,但环境和硬件设施却很好。车间整洁宽敞、干净明亮并配备空调。不过。厂长经理们的办公室并没有特别装修,甚至比普通的工作车间还要差一些。这里体现的是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和关怀。领导清楚地记得员工的生日,并给他们过生日之类的举动,在SANKEN司空见惯。
  而且,这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不分种族的。有一天下班,我照例到工厂门口去找自行车,结果没找到。在日本,工人们都开汽车上班,只有中国籍的临时工才骑自行车。我正纳闷的时候,突然看见课长从库房里将我的自行车推了出来。他告诉我说之前下雨了,他担心自行车被淋湿,所以替我推进了库房。
  SANKEN分厂的厂长、经理以及课长都是按工作年限提拔的,员工中也没有不服气的。因为在日本企业中,几乎所有人工作都很努力,即使个人在才智上有所差异,长期的坚持也能弥补先天的不足,
  其结果是:当企业状况不佳甚至面临危机时,职工能够与企业同舟共济。我在SANKEN分厂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工厂也有不景气的时候,有一次甚至一周都没有单子做。但工厂连一名临时工都没有解雇。职工们每天仍然准时上下班,主动找一些事情来做,譬如除草、扫地,或大家围坐在一起开个小型工作经验交流会,
  这个时候,总能听到一些日本籍的员工在喊浑身酸疼,其中以厂长为甚。厂长个子清瘦,但工作身先士卒,像一台永动机,不知疲倦。平时忙碌惯了,稍一闲下来就感到浑身不自在,这可以说是日本职工的通病。在日本企业中,员工们个个都是工作狂,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就像对宗教的崇拜一样狂热。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可以看出: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一种混合模式,即以中国儒家思想为企业文化的根本,再辅之以美国式的科学管理方法。在日本企业中,一方面能看到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如:流程设计、质量管理等)的普遍采用;另一方面,又能看到对一些具有日本特色的管理理念(如:恪守信诺、以人为本、普遍的人文关怀等)的坚守。
  靠着这种独特的管理模式,日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日式经营管理理念也随之受到广泛推崇。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陷入了深度的“复合性衰退”之中。日式经营管理模式也受到普遍的怀疑。
  而对这种局面,日本国内的两大巨头态度迥异。索尼全盘否定,丰田选择坚守。但结果殊途同归,索尼业绩持续上升,丰田则成长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公司。由此看来,管理模式无所谓好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编辑 杨 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0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