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管理视角下的“职务消费”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尚 枫

  一直以来,我国都将“职务消费”作为会计制度约束的内容,即当事人须凭费用发生的相应票据进行报销,消费的发生人实质上是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带有计划经济性质的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职务消费”中的挥霍浪费现象日益加剧,甚至有人利用这个制度漏洞,通过虚开发票和购买假发票等行为中饱私囊。“职务消费”导致的浪费和舞弊行为点滴却大量地吞噬着企业的资产,尤其是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的资产;而“职务消费”衍生出的“舞弊市场”――假发票、废票据市场则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社会监管成本颇高但实效欠佳。
  “职务消费”问题,已成为当前管理理论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职务消费”的解决之道,许多学者提出了“职务消费货币化”的观点,即或将“职务消费”计入薪酬、或以货币包干方式个别发放,均实行留余补缺的政策。对于这一观点,学界看法不一。笔者认为“职务消费货币化”从理论上分析是有其合理性的,通过薪酬化、货币化将“职务消费”行为与员工个人经济利益联系起来,对于节省开支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但其可操作性值得进一步探讨,因为解决“职务消费”问题的瓶径――“职务消费”度和量的问题仍未解决,“职务消费货币化”因此并不具有现实意义。
  “职务消费”作为企业营运费用的一部分,完全可以通过企业的预算管理过程尝试解决。而“职务消费”控制作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项内容,无论管理思想还是具体方法都与全面预算管理一脉相承,管理的关键在于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预算执行的制度性:
  预算准确性差,其指导和控制实践的作用必然受到限制。所以“职务消费”的预算编制不应是随意的,而是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针对性地采用科学的方法。由于“职务消费”条目繁多,在预算编制中要严格界定各项费用名目的内涵,通过费用的具体化和细化避免一费多名、巧立名目,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实际工作中,不妨借鉴作业管理的方法,首先对所有与“职务消费”相关联的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分析,判断直接引起某项具体费用的作业能否为企业实现增值。只有由“增值作业”所引起的“职务消费”才是企业真正必要的营运费用,而由“不增值作业”引起的消费内容均不应保留在“职务消费”清单上。实际上,对于那些推行了以作业为中心的科学流程管理的企业来说,在剔除“不增值作业”的同时即消灭了某些不必要的“职务消费”内容。另外,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还应不定期地对那些尽管是由“增值作业”所引起的“职务消费”的必要性进行考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例如,企业在对某项“增值作业”进行改进和优化后,由该项作业所引起的“职务消费”的额度也应考虑做相应的调整。
  随着管理会计科学的发展,针对传统的固定预算和增量预算的种种弊端,预算的编制方法上已出现了以“弹性预算”和“零基预算”为代表的创新。预算额随业务量水平变动而变动的弹性预算方法和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以零为基逐项审议的零基预算方法,尤其适用于“职务消费”这一类人为主观性较强的成本费用,可以借鉴到“职务消费”的预算编制中来,提高“职务消费”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最后,预算的准确性还应作为预算管理考核的首项内容,与预算编制人员的薪酬直接挂钩。
  “职务消费”预算的执行同样要有严格的制度保证。具体说来,首先须细化预算责任和考核标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预算管理有章可循。其次,须通过“职务消费”控制卡进行控制,财务部门根据有无相应预算、是否超支决定是否入账。第三,预算的调整不可避免,但调整范围必须严格界定并且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授权程序。总之,预算应是刚性的,不以人废亦不以人立。刚性预算与授权管理共同构成企业的内控机制,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进行事前、事中的控制。对于“职务消费”而言,如何在其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保持费用额度的客观性将是预算管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另外,由“职务消费”的“人为性”所决定的,要使“职务消费”的预算管理真正成为解决“职务消费”问题的一剂良药,还须强化管理过程中的战略式人力资源激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7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