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策并举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伟

  摘要:服务业涉及众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重点突出也需要整体推进。加深对服务业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并体现在经济活动中,加快服务业改革,实现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加强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实现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经济政策
  中图分类号:F719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要根据中国的实际,合理规划,优化结构,选择重点。在保持传统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调节作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服务业发展。
  
  一、转变观念,重视服务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种资源要素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在这种条件下,在世界范围内能够合理利用人力和物质资源进行供应、生产、运输、销售等活动,以及相关研发、设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活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现代服务业使社会化大生产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实现。与居民生活相关的跨国旅游、教育、娱乐、商贸等服务业更是蓬勃发展,这也带动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具有广阔市场,是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和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先进产业,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这就需要转变对服务业的一些不适应现代发展需要的认识,深刻领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着力构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过去的“重工业轻服务业”、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协调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各种要素资源优势、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发展现代服务业,要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积极培育软件及信息服务、研发设计、质量检验、科技成果转化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相关产业的销售、财务、商务策划中心,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依托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省会等中心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培育和建立服务贸易基地。通过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推动新技术、新模式、信息资源在产业中的渗透,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降低交易成本,深化劳动分工,提高效率。
  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作为生产、流通环节的中间投入要素,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和农业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转变重生产、轻流通、轻服务的旧观念,树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互相依赖、相互促进的新观念。转变服务业是福利型、公益型、事业型行业的传统观念,树立服务业是经营型行业的观念,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加快服务业发展
  
  加快服务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改革、发展为动力,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各项改革,通过改革创新释放服务业发展的潜能。
  (一)深化体制改革
  按照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将服务业国有资本集中在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积极推进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鼓励中央服务企业和地方国有服务企业通过股权并购、股权置换、相互参股等方式进行重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服务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继续深化银行业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增强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对具有公共服务职能和公益性质的社会事业,能够实行市场经营的,要动员社会力量增加市场供给。继续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改革,推动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
   (二)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
  从长期来考虑,垄断性服务业需要逐步深化市场化程度,市场化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变,有利于行业内竞争,从某种程度上促进服务业的增长。对服务业来说就是要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引入竞争机制。允许进入和允许竞争,即准许新的市场主体进入一些行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行业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业企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进一步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推进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深化电信、铁路、民航等服务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人,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继续稳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可以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委托企业经营。
  (三)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服务业企业遵循市场机制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促进企业产权自由流动,推动企业优势重组,转换经营机制,盘活资产存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以市场为导向、有效监管的体制环境下,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准入制度,打破市场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促进资源在市场范围内合理配置。打破垄断,加快服务业市场化步伐,充分发挥市场在服务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国有经济在增强国家竞争力、维护社会公平方面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四)加强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发展中,必须发挥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的作用,政府在发展服务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把服务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国内经济和就业增长着眼,优先考虑对金融、信息、商务、文化、教育、交通运输、卫生保健等服务业提供支持,增强这些部门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财政税收、信息服务、投资促进、服务业开放等方面给予其政策倾斜。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针对重点行业,将相关机构以及行业协会联合起来,采取针对性的促进措施,对服务业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扶持。
  
  三、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
  
  中国巨大的服务需求市场为我国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提供了条件。目前,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市场容量扩大最迅猛的国家。1978―2009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98%(扣除物价因素),2009年,中国GDP达34.5万亿元,仅次于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金融、研发、咨询、商务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愈益强烈。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生存消费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对文化、休闲、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则与日俱增。然而,国内服务提供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需求,2001―2009年,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大约在40%~43%之间浮动,远低于世界平均70%的水平。这也为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对内开放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做好服务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情况,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制订服务业发展近期、中期、长期规划,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和城市加快形成若干服务业发展中心,加快重点领域服务业的发展,以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和优化升级。
  (一)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
  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基础上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引入国外先进经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国际服务业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明显,并且呈现新的格局,充分利用国际上服务业转移的时机,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升级带来的对服务业需求扩大的优势,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设计、研发、物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性服务水平,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升级,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条件下,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商业、文化、旅游、医疗及社会中介服务等投资领域。帮助外国企业了解我国的投资环境,积极推动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积极承接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推进传统服务业改造,促进服务业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的加速发展。
   (二)实现服务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在开放的服务业竞争领域,除了引入外资参与市场活动外,也要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为市场主体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和咨询服务,引导和帮助服务业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形成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企业融资和吸引外资等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资金合理流向眼务业。打破所有制限制和地域限制,提高行业中的竞争程度。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完善服务业的市场体系,通过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鼓励企业在更广泛的领域尤其是高端服务业领域参与竞争。
  (三)支持、鼓励服务业企业“走出去”
  采取具体措施,为服务业企业“走出去”与服务出口创造良好环境和提供帮助。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国内有条件的金融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提供金融服务。同时,要鼓励贸易、咨询、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企业积极为服务业“走出去”提供服务,建立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分工与协作。
  加强国内服务业企业与国际服务业企业的合作,通过合资合作、战略联盟、品牌共享、技术交流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在带动国内服务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出台鼓励政策,支持服务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积极稳妥地推动金融、保险、会计、审计、咨询、资产评估、运输、国际货运代理、商贸、文化、教育培训、旅游等企业跨国经营。扩大服务业的开放度,提高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服务业竞争力。
  
  四、加大财政及金融政策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一)增加财政投入,促进公共服务业发展
  以优惠政策支持服务业发展。简化办证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减免税费、提供财政支持。提供信贷担保。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支持重点行业的发展。
  增加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财政支出必须坚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保障力度,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支持非公有资本积极参与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运营。
  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使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通过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逐步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逐步完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体系,增加居民受教育的机会。
  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通过增加财政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重点支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投入,建立健全功能齐全、安全有效、公平低价的城乡初级卫生医疗服务体系。
  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全国财政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支出从1998年的596亿元增长至2008年的6804亿元,增长了10多倍。在进一步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投入的基础上,要通过多渠道筹集并管好用好社会保障资金、继续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就业和再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进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进一步发展。
  增加对农村、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和财政支持,改善基础设施状况,调动中西部地区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继续增加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节能减排、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重点提高对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服务业发展。认真落实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鼓励服务业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尤其是进行自主创新的服务业,对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按有关政策规定享受所得税抵扣优惠。根据不同服务行业或服务内容,给予补贴或所得税优惠,通过所得税免征、减征,加大对服务业的税收优惠力度。根据财政状况及服务业发展的需要,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整合服务领域的财政扶持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服务业的发展。
  (二)完善金融体系,促进服务业发展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行金融制度创新,开发新品种,加强对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加快推进金融保险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鼓励金融业务创新。出台有利于促进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融资政策,多渠道筹集消费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所需的资金。完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服务业投资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在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小型服务业的融资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兼并收购为手段促进服务业的产业整合,培育一批大型的消费服务业的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行业和有条件的服务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消费性服务业,增强金融支持力量。
  
  五、加快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与改革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各项改革,着力构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一)加快公共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改善城市的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同时,也要将这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使农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战略目标。以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方针,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社会保障和医药卫生事业是基本而重大的民生问题。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加大社会保障投入。
  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通过公共服务一体化,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向农村延伸,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推进公用事业改革
  在推进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过程中应在确保程序规范、运作公正的基础上,对公用事业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经营者,促进经营的规范化和公平竞争。进一步推行特许经营制度,尤其要推进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制度的实施。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进行公用事业运营模式的探索,如PPP、BOT等方式。
  我国的公用事业改革要从增加市场主体、增强市场竞争性、改革监管体系、转变监管方式、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综合推进。
  1.推动公用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公用事业涉及的主体包括政府、公用事业企业和社会公众。公用事业的发展仅靠财政补贴是不可持续的,这就需要拓展公用事业投资的来源渠道。允许非公有资本进人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开放公用事业市场,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通过引入竞争因素,提高公用事业的经营效率。通过实行市场化和股份制改造等措施,促进经营主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竞争力的提升、经营效率的提高和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为了有效推进公用事业发展,政府需要创新激励机制。第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发挥公用事业企业的市场优势。对于可以市场化的领域,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努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而对于目前还不宜放开市场的领域,政府可以帮助其通过内部市场模式、内部竞争的方式来改变传统经营体制下效率不高的现状。第二,补贴到位。对公用事业企业的政策性亏损政府应该给予补贴。
  2.建立可持续的运营机制
  公用事业是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产业。公用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合理规范的定价机制、按照市场的原则运营,以保证公用事业具有一定的赢利能力,减少财政补贴。
  制订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城市化规划中,事先统筹公用设施的总体规划和分段实施的蓝图,从整体上考虑道路、交通、供电、供气、供热、给水、排水、排污、电信、邮政、绿化、有线电视等公共项目的布局和建设。应以发展的眼光,结合城乡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地下发展等各项建设进行综合规划,减少建设中的反复和浪费。在做好公用设施发展规划的同时,还要理顺规划管理体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鼓励采用公平和有效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我国的城市公用事业改革,要在区分自然垄断业务和非自然垄断业务的基础上,对非自然垄断业务放宽市场准人条件、引入竞争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营效率;对自然垄断业务要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加强政府监管。同时,要注重采用多种适合我国国情和公用事业特点的经营方式,以推动公用事业实现更大发展。参照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采用多种不同的经营模式,包括PPP、BOT、特许经营、合资经营等,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引入竞争机制,推动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改善。
  引入激励机制。公用事业运营效率低一直是国内外共同面临的难题。在被管制的公共事业领域,西方国家普遍引入激励性管制方式促使被管制企业提高效率。实行价格上限管制、区域间竞争、特许投标等激励制度对于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具有明显的效果。美国、英国、日本在电信、电力、煤气等行业普遍采用了价格上限管制方式,企业在政府规定的最高限价下有利润最大化的自由,只要企业善于经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就能取得较多的利润。另一种激励方式就是建立稳定的长期契约,并在绩效衡量的基础上给予现行企业适度的优先签约权。要提高我国被管制的公共事业企业的积极性、保障其合法权益,国外的一些措施可供借鉴。
  3.建立、完善公开、公正的监管机制
  公用事业发展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要提供高质量、可靠的公共服务,除了加强政府监管之外,加强信息披露和民众监督,完善监管和监督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作依据。对公用事业企业取得合法利益的权利给予法律上的保障,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公用事业企业运行效率。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建立合理的公众利益表达机制,让公众有机会、有途径来表达自己的合法利益诉求。建立科学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加强社会公众对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在公用事业发展改革阶段,公用事业产权结构会被调整,这就需要对现有监管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但是这不是取消政府的监管,而是改进监管,发挥政府治理市场失灵的作用。所以,公用事业改革中有效的政府监管尤为必要。为了使公用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监督管理和规范其经营行为,必须尽快制定有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尽快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审批行为,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市场准人制度,完善服务质量评价考核标准,建立考核机制,强化服务质量监督。对公共事业企业由消极监管转向积极监管。
  4.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把维护社会事业的公益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把应该由社会和市场发挥作用的事情交给社会和市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公平和效率、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原则,建立起有效的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在实现政府管制和企业运营职能分离、政府与所属公用事业企业分离的同时,政府要加快职能转换,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切实发挥政府作为协调者的作用。
  
   六、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
  
   (一)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加快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
  在产业布局方面,通过城乡之间的产业互通,引导城市服务业向农村延伸,逐步建设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利用城市的优势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支持,利用农村发展的机会为城市服务业发展提供市场。实现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农村服务业包括农村生产服务业、农民生活服务业和农村公共服务业,所涉及的行业、部门众多。农村生产服务业包括金融信贷、交通、农产品流通等行业;农民生活服务业是为农民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包括供水、供电、通信等行业;农村公共服务业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或企业提供的诸如广播、公共交通、银行、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不断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六个一体化”的表现。

   (二)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种子统供、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生产性服务。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培育一批大型涉农商贸企业集团,切实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检测与认证、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等农业技术支持体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连接国内外市场、覆盖生产和消费的信息网络。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发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保险,提高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其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
  (三)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加快发展农村生活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推进农村水利、交通、渔港、邮政、电信、电力、广播影视、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力开发农村沼气,推进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园艺业、特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鼓励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事业,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扩大出版物、广播影视在农村的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丰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搞好农民和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围绕农村居民生活服务业的发展,首先明确政府在提升农村公益性服务水平上的责任,另外,还要在财税、金融、人才体制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为农村居民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七、加快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高素质服务业人才较为短缺,尤其是通晓国际惯例、具有国际市场经验的开放型、创新型高端服务人才十分缺乏,这造成我国现代服务业既无法满足国内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的需要,也无法与国外同类企业竞争。据此,需要拓宽服务业人才来源途径,在推动各类培训机构培养服务业人才的同时,也要积极吸引和聘用国外高级人才,加快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步伐,以满足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努力形成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保障机制,增强对服务业的人才支持力度。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离不开大批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可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缺口巨大,成为制约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提高服务业的人才供给能力
  一方面,要加大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在于要有高级的服务业人才。通过大力开展服务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水平,增强其就业、创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满足由产业升级而带来的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熟悉国际规则的开放型人才等,以适应国际服务业竞争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类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的作用,鼓励建立服务人才培养基地,鼓励各类就业服务机构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人才评估体系,完善和规范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形成促进服务业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引智创新,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要积极引进服务业高级人才,重点引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紧缺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服务人才创业、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发挥服务业高级人才的积极作用。
  (二)注重对服务业的理论研究与人才储备
  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埃伦•费希尔在其所著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最先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50年代,经济学家克林•克拉克,丰富了费希尔的第三产业概念的内涵,提出了“服务业”这一概念。这些研究成果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其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也越加明显,对服务业的研究也更为全面和深入。我国对服务业的研究相对较晚,无论是服务业发展理论研究还是服务业发展实践,都较为滞后。为了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提高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该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理论研究。要通过长期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和人才的引进,加强服务业理论对服务业发展的指导作用,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丰裕的人力资本,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基础。
  
  八、营造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
  
  要使服务业加快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通过完善服务价格政策、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服务市场秩序等措施,优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改善政府服务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良的政府服务和发展软环境。完善服务业价格、收费等政策。深化服务业领域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定价制度。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清理各类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发挥价格调节作用。
   (二)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
  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制订和修订物流、电信、邮政、快递、运输、旅游、体育、商贸、餐饮、社区服务等服务标准。通过提高标准化程度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健全服务业社会信用体系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政府部门依法共享公开的政府信息,并在就业、社会保障、市场监管、政府采购等公共服务中使用信用信息。保护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加强市场监管,健全服务企业诚信体系,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
   (四)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健全服务业统计制度
  加强和协调各部门及行业协会的服务业统计工作。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反映服务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扩大服务行业统计覆盖面,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加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政府统计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健全服务业信息发布制度。
   (五)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引导和规范服务产业形成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强化行业协会的民间色彩,增强行业内协调能力,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规范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服务业发展。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协调能力和作用,国际上服务行业协会等组织制定的行业性技术、就业、环保等标准,具有无形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并且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通过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我国服务业企业“走出去”,促进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为其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支持。
   (六)加强服务业法制建设,以法律手段保证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包含的行业众多,行业特点明显,与第一、第二产业关联密切,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规范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行业性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这些政策法规可以规范服务业市场,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健康、迅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加快完善服务业法律法规体系,及时清理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不合理法规,加快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规章制度。积极推动制定和修订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法律、行政法规等相关工作,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九、建立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进一步深化财税、金融、保险和投资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加快改革不适应服务业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为服务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规划引导,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服务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税收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杠杆和重要工具,深化财税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完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将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促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科学研究与普及等公共服务领域,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改善民生、扩大消费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实施更加有力的税收扶持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前,我国的增值税只对工业部门征收,对服务业征收营业税。由于工业增值税具有不同环节抵扣的机制,而营业税不能抵扣,服务业企业税负水平较缴纳增值税的工业企业税负水平高,不利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要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地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把发展服务业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有机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使服务业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这也是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的必然要求。
   (二)改革金融体制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强化资本和流动性要求,确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信息共享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机制。探索规范地方金融管理的体制。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我国现在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几十家大银行,它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为小型、微型企业服务的金融服务系统还很不完善,这种只有“主动脉”而缺乏“毛细血管”的特点,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要通过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群众性创业活动和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引入多元化投资,依托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股权投资基金制度建设,出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完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管理机制。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多层次信贷市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在支持“三农”中的作用。
  (三)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在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同时,推进社会事业重点领域改革。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通过改革和整合,优化社会事业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社会事业领域。一方面建立健全与公共服务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使用于社会事业尤其是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资金逐年增加,并形成稳定的机制,将新增社会事业财政经费和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另一方面扩大社会事业建设投融资渠道,在加大直接投资的同时,结合投资体制改革,探索通过财政补贴、特许经营、贷款贴息、优惠政策等措施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公共服务。还要注重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社会事业领域,并对其加强管理。
  (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和管办分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将政府职能集中到制定制度和政策、当好裁判员上。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加强服务业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重视发展各类服务行业协会,通过政府授权,支持行业协会发挥服务企业、反映诉求、行业交流和自律、对外联络和开拓国际市场的功能,使各行业协会成为推动本行业创新经营方式、走现代经营之路的引领力量。要引导服务业企业采用现代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的服务效益和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促使企业做大做强。完善服务业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推动企业参与服务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高服务企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编辑:王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8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