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现状\成因及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虹乔 魏晓玲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创业的“三低”现状及成因分析,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创业教育和培训、创业环境的优化、创业实践的开展和大学生创业经验的获取“五对策”探讨了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242-03
1 问题的提出
十七大提出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就业发展战略,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了近几年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寻求大学生创业基本规律,解决大学生创业基本问题,是实现“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一政策目标的基本前提。
1.1 问题提出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国家已迎来了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高峰期,2010年,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依然严峻,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超过2400万人,全年提供的就业岗位1168万个,供求缺口十分巨大,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并且在将来的若干年内,毕业生总量还将持续增加,这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同时,大学生找到的工作,工资待遇普遍偏低,满意度普遍不高。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实现自身价值不失为一良策。
1.2 问题提出的深远意义:自主创业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劲动力
自主创业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劲动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这也是我国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美国科技经济发展的专家指出,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已经培养出了自建国以来最具革命性的一代――新的创业一代。他们彻底改变了美国和世界的经济与社会结构,它将比其他任何一种推动力量更能决定美国和整个世界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并将继续成为21世纪科技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目前正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经济现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为活跃的力量与源泉。而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大批青年创业者的开拓和进取。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进入了“创业者”的时代,大学生理当走在时代的前列承担起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
1.3 问题提出的直接缘由:大学生创业的“三低”现状
由于受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大学生创业呈“三低”现状,即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低、创业层次低。面对这一问题,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努力探索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式与途径,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创业率与创业成功率已成为创业研究中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2 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大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具体说来呈现出“三低”现状。
2.1 有创业愿望和创业热情的很多,但真正有胆量有能力创业的为数很少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和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目前76.7%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希望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26.8%的大学生打算今后创业,然而真正走上创业的比例仅为1.2%。
2.2 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高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这是马云对大学生创业最真实的写照。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创业的艰难性没有足够的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和风险,便选择放弃。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成功创业率不到3%,相比美国等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有很大的差距。
2.3 大学生创业项目中低层次创业项目占主流
受资金和实践经验的约束,大学生在开展创业活动的过程中,所选择的项目基本都是保险型的,都是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进行的。很少是选择技术型或知识型的创业。也就是说是在已有的便利情况或是对某领域较熟悉的情况下进行创业。所以,大学毕业生开服饰店、小饭馆、收购废品之类的低层次的创业已普遍存在。
3 大学生创业现状的成因分析
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及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一方面,个人的创新和冒险精神是以个体为依附,具有天生的属性,取决于其个人特质,并受后天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创业又是利润导向的经济行为,特定的经济环境必然影响创业行为,而创业都具备一定的风险。下面从大学生创业者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风险因素三个方面介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
(1)从学生的层面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制约着创业的成功。一是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很难一下子胜任掌门人的角色;二是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就可以吸引投资者,对于真正的目标市场在哪,竞争对手是谁,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等问题,往往拿不出一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来,分析时采用的数据也经不起推敲,论证时没有说服力;三是创业过程中创业资金的使用也存在问题,大学生不能正确吸引和合理安排、使用风险投资,有部分大学生想办公司缺资金,为了得到资金,导致给小钱让大股份、贱卖技术或创意。还有部分创业学生对风险投资不负责任地使用,烧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四是大学生缺乏一定的风险感知能力。创业风险是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面临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如项目选择太盲目、融资渠道中断、团队意见出现分歧、人力资源流失、市场竞争对手排斥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等。因此在创业活动中,创业者必须了解创业的相关风险以及学会如何规避创业风险。对创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管理越好,创业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的风险与其创业行为及决策是紧密相连的,同一风险事件对不同的创业者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同一创业者由于其决策或采取的策略不同,会面临不同的风险结果。
(2)从社会文化层面看,大学生创业缺乏系统的人文环境。中国的传统文化存在保守、求稳的思想,大学生创业的文化氛围尚未形成,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创业就要在高新技术领域或专业对口的行业,否则就是不务正业,荒废了学业,无形中给学生创业者造成了很大的舆论压力,甚至认为“小老板”的名称说出去不够光彩。也因此,很大比例的家长对孩子大学毕业自主创业不支持,况且对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或城镇低薪家庭来说,供孩子读完大学已不容易,创业一旦失败,承担不起这个风险,总希望孩子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3)从国家政策层面看,近几年,我国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创业服务链有待逐步形成。如优惠政策越来越多,但具体实施细则含混不清;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过高,创办企业审批手续比较烦琐、周期长、费用高、收费项目多;创业融资渠道有限;创业后续服务不足等,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创业的难度。
(4)从学校的层面看,现有的高校创业教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创业的需要。十七大召开后,教育部已责成各高校把创业教育当做一种新的教育目标,但很多学校的领导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过分强调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不够重视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创业师资缺乏,创业教育的开展还处在自发、分散、探索、启动状态。
4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随着国家对创业问题的重视,大学生创业者属于知识分子人群,经过国家多年的教育培养,背负着社会的种种期望,因此面对大学生创业路上的种种困境,在此提出如下对策:
4.1 培养大学生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炼自己,勇于创业
大学生要想成功走上创业之路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胆子,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克服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积累型”、“继承型”,掌握的死知识多,运用的知识少,胆子小,生存能力差的局限。要克服万事俱备再去创业或者自己具备全部创业条件再去创业的错误观念。如果那样,没有人能去创业,因为不可能有一个具备创业者全部特质的人。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意识。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自信。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的利益。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4.2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其创业能力
大学生获得的最关键的创业知识来自所在学校,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是针对创业学生所开展的系统的创业知识传授,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大学生能够在走向社会之后,顺利实现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一方面,我国在教育体制上面应该针对高等教育开展大力宣传,转变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就业观念,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自主创业的意义。高校创业教育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社会适应性以及冒险精神和处理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树立起自主创业的能力和思想意识。另外,将创业教育纳入到高等院校教育必修课程体系之中,逐渐地改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创业理论研究来优化创业教育效果,通过创业模拟训练、案例分析以及参观调查实习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高校的创业教育。三是要不断地提升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高校创业教育中创业教师队伍是其中的关键力量,高等院校要通过培养锻炼逐渐建立起一批成熟的创业教师,可以通过聘请部分成功的企业家、创业家、高级管理人才到学校作为兼职教师,也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到公司兼职,提高创业的实践经验,提高创业教师的队伍素质。
4.3 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高校学生逐步获取自身创业条件之后,要想成功开展创业行为,还需要良好的外界创业环境。首先,从行动上及相关的物质上给予大学生支持。通过各方面的支持可以使创业的学生胆子更大,能具备一颗更加勇敢的心去创业,从而使得更多的学生渴望创业,敢于创业,创业意识自然加强。其次,在生活中应给予更多的宽容与关心,当创业学生遇到挫折与失败时,应予以更多的关注与宽容,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使他们能更加坚韧地去面对这一切,振作精神重新踏上创业的路。最后,应该给予创业学生更多的政策支持,这样可以使他们能有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加自由地挖掘自己的潜能,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欲望。政府管理部门应该看到学生创业所带来的好处及其未来的趋势,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来支持学生的创业活动,并提供相关的创业平台,促进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开展,提升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4.4 通过在校创业实践,培育创新精神
实践环节能使创业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是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创业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炼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再次,高校创业学生平时可多与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甚至还可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往往比从书本上获得的收获更大。通过这种人际交往途径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将使创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最后,大学生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进入创业启动阶段,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些活动成为创业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创业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有利于增强创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他们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创业成功。
4.5 完善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拓宽大学生创业知识
首先,通过学校开设的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创业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创业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其次,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门领域,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刊、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一般来说,经济类、人才类媒体是首要选择,比较出名的有《创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以及“中华创业网”、“中国创业论坛”等专业网站。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往往针对性较强。
参考文献:
[1]魏和平.专家认为: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多多[N].中国青年报,2006-1-17.
[2]衣俊卿.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12-14.
[3]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15-17.
[4]卢小珠.创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4(14):23-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9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