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部控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樊丽君,王 晶

  [摘 要]本文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内部控制的本质与结构,并讨论了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企业通过内部控制能合理地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
  [关键词]内部控制;本质;结构;要素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046-01
  
  1 内部控制的概念
  
  财政部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内部控制进行了重新定义:“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①企业战略;②经营的效率和效果;③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④资产的安全完整;⑤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同时,《基本规范》认为,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2 内部控制的本质与结构
  
  企业组织关系包括设立关系和运行关系,这两种关系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而内部控制的本质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在企业组织关系中,在发起设立时会形成平等的契约关系,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制衡。而在运行时会形成科层的等级关系,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是监督。制衡和监督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而且制衡是监督发挥效用的基础。制衡和监督的不同特征决定了内部控制的结构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当涉及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和企业内部各分工主体的利益被侵蚀时,应以制衡的方式形成内部控制,而涉及企业不同层次主体确定的责任目标不被实现时,应以监督的方式形成内部控制。
  
  3 内部控制要素
  
  3.1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首先,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各部门在财务工作中的权责,只有企业全员共同努力,才能使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其次,应当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另外,应该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来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监督内部控制是否切实在工作中实施,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情况等。最后,企业应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培训,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
  3.2 风险评估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内部控制目标,并持续不断地收集相关信息,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准确判断出与企业相关的内、外部风险,同时确定其风险承受度,进而采取对应的措施,制定风险严重程度的先后顺序,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权衡风险与收益,确立合理、完善的风险应对策略;同时,在企业的经营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3.3 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能够使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处理程序,同时对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提高信息的有效性。企业还应建立反舞弊机制、举报投诉制度等,使企业更加有效地掌握信息。
  3.4 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指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在监督的过程中,将发现的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及时向上反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加以改进,努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各审计部门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针对企业内控的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分析它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改革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据实反映。同时,企业应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作者简介]樊丽君,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公司治理;王晶,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0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