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强
摘要:近几年的高校扩招,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调研,深入剖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重点对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提出了民办高校必须从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出发,树立教有所指、教有所专、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教学理念,实现民办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
一、民办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调查
为了进一步积累民办高校学生就业方面的实证研究资料,深入了解其就业能力的构成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民办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调查”。本次调查活动从2007年7月初开始,通过网上和人才招聘会现场,陆续向国内80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截至2007年9月底,共收回有效问卷681份。其中,事业单位59家,占9%;国有或集体企业164家,占24%;私营企业422家,占62%;其他类型(外资等)企业36家,占5%。回收问卷的分布情况与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基本相符,基本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要求分析
本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独立工作能力等十几个方面。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素质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的内容:人格品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应聘能力。
首先是人格品质层面,它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特征总和,通过个体对环境中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一贯反应来体现,主要包括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主动性、忍耐性、独立性等。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把健康稳定的人格品质作为选择毕业生的首选因素,因此可以说,人格品质就是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核心层面。刚毕业的大学生受到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压力,比如,家庭经济困难、人际关系失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在心理健康方面产生各种障碍,这些都将影响他们职业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其就业能力。
其次是知识结构层面,它是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内拥有的事实性与经验性信息。在人格品质之外,大多数用人单位更加看重毕业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通常通过学生所学的专业,以及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和学习成绩来了解。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造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就不可能在工作中有更大发展。另外,除了掌握书本知识以外,还希望毕业生拥有与个人未来发展相关的其他知识,广泛的知识面和开阔的思维是胜任岗位和职业发展的前提。
第三个层面是能力结构,这主要是指毕业生应该有一技之长,事实上,当前用人单位对能力的要求已经不限于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所包括的内容,更包括了再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各种有机组合成为未来工作胜任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其中,沟通能力在大学生获得工作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就业面试本身就是一个面对面的沟通过程。
最后一个层面是应聘能力,这主要是指在求职过程中,通过笔试、面试、试用期等各种企业考核方式,最终获得工作岗位的能力,也包括简历和自荐信的撰写与提交等方面技巧的掌握。这种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并非自然形成,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要获得一个理想的工作,不仅要靠实力,也需要掌握相当广泛意义上的求职技巧并灵活运用。
三、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评价
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的大学生存在着明显的观念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民办高校大学生具有的很强的就业竞争优势。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中87.2%单位认为,民办高校毕业生最大的就业竞争优势,就是所学专业的务实性和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民办大学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目标明确,所设专业紧贴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最大竞争优势就是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由于起点相对比较低,所以非常勤奋,工作比较踏实,对工资待遇没有过高的挑剔要求,而企业需要的是勤奋认真的人。与传统高学历人才相比,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吃苦精神更为突出,并且由于其专业设置调整灵活及时,毕业人才迎合市场需求,专业对口性很强。民办高校相对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公办学校而言,其毕业生踏实肯干,对实际工作上手较快,工作适应性也很强,不挑三拣四,所以很受企业欢迎。
(2)民办高校大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求职过程中的自卑心理,民办高校大学生缺乏向大企业推销自己的勇气。这是与我国以公办院校为主体的教育体制密切相关的,尤其在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中,仍然把公办院校的大学生列为首选,这也直接导致了民办高校毕业生的信心不足,而没有自信心则很容易使用人单位怀疑其能力,从而失去就业机会。另外,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普遍不够扎实,在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民办高校的毕业生竞争劣势是很明显,调查中有79.3%的用人单位认为民办高校毕业生在专业性很强的领域需要经过专业上长期系统的培训。多数研究机构的招聘负责人说:“我们只招收公办大学的毕业生,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而且具备更强的科研能力。”
四、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
1.以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为核心
作为就业能力的核心层面,人格品质在高校大学生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应该具有忠诚、敬业、责任、勤奋、坚韧、好学、有理想、有追求、自律、自强、团队精神和全局观念等主要品质。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同意这样的观点:能力可以在工作中不断锻炼,品质却需要较长时间来塑造。因此,民办高校应积极加强大学生的人格品质修养,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方试灌输、影响学生形成优良的人格品质。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学生相比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较差,所以民办高校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追求知识。首先应该从端正学习态度开始,让学生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就会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机,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其次,民办高校的教师应该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要把“讲课过程”变成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生动的讲解、提问、讨论等互动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后,教师应以平等合作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商定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制定个体学习计划,每门课,甚至每次课开始,通过设定学习目标,指出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学习思索。
在校大学生为了将来可持续就业或者能够自主变动职业,必须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自学能力是多种智力因素的结合和多种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综合性能力,它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自学能力方面民办大学生与公办高校毕业生相比还处于劣势,所以,学生应当以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注重自学能力的全面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要循序渐进,对低年级学生要精讲重点内容,多提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随着学生读书能力的增强,讲课进度逐渐加快,留给学生的内容更多,这样不仅减少了课时,而且也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也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完整的能力结构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形成完整的能力结构。大学生仅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成功就业,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不仅关系到能否获得一个职位,也是将来在工作中获得肯定和晋升的关键。本次调查中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时都要考虑人才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程的实践性,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实际操作技能。
4.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应聘能力
调查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应聘能力方面主要表现在自卑和盲目心理,缺乏应聘技巧。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应聘能力,应该抓住两个方面: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提高应聘技巧。就业指导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入学时就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可以让学生在明确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指导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这对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通过努力逐步积累自信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自信心是追求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是前进的动力和成功的保证。另外,对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应聘技巧培训,包括撰写简历、自荐信,解读招聘信息,面试、笔试技巧,演说能力训练等等。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管理科学系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1):52-55.
[2]文少保.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策略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6,(1):101-108.
[3]顾晓虎.提高民办高校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7,(7):55-58.
[4]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0.
[5]魏捷,付春新.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基于西安5所民办本科院校的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6,(4):22―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3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