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析微型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思冉 杨 渊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金融瓶颈便逐渐地显现出来了。在这种大形势下,对于农村金融的研究不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显得特别具有意义。在充分考虑中国农村现状、微型金融本身以及微型金融机构特点的基础上,对于农村金融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制约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好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小额信贷;信用体系;微型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078-02
  
  尽管国家出台多项支农惠农的政策,但是农村的经济发展始终不能步入正轨,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市场化的金融支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不到位,农村金融的市场化程度太低,并且这种状况仍然没有改善,商业银行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考虑选择了撤离农村市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很好地建立起农村金融市场的客户征信体系。农村金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微型金融,微型金融主要是指为社区居民或者农户个体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市场,小额信贷、社区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专门服务于微型金融客户的独立经营主体。
  
  一、微型金融的客户及环境特点分析
  
  1 微型金融的客户地理分布十分分散。由于微型金融的主要市场在广大农村和偏远贫穷地区,其客户群体主要是急需贷款支持生产和生活的农民以及在这些地区进行经营的超小型企业。这些客户按照居住地形成十分分散的特点,具体的分散情况,在不同经济和地理条件的地区,因为文化、民俗等原因,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的分散性,对于构建金融服务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带来很大困难,带来成本增加。同时,分散性使得按照通常方式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和信用分析变得很困难。然而,信用状况是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的关键,所以,客户现实状况迫使我们不得不探索新的信用征集方式。
  2 客户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信用记录。微型金融机构客户的草根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大型公司客户一样有信用记录,这些客户只是普通的农民或者是超小型的企业,他们对金融的需求带有急迫性,并且根本不能满足全面的信用审核要求;时间上来看,他们也许无法等待漫长的审核时间,因为没有财务计划,和专业的财务金融知识,所以也很难想到和做到提前申请贷款。这些都决定了原有的商业银行信用评价方式无法满足小额信贷的要求。
  3 单一客户贷款需求的小额性。微型金融机构的客户中,农民的贷款需求具有规模小、周期性等特点,而对于贷款的管理是按照贷款户数来进行的,同样是1 000万元,如果是贷给一家企业,就只需要针对一个客户进行信用评估、还款能力跟踪以及贷后管理;如果是这1 000万贷给1 000个人,同样的事情要做1 000次,这样每一元钱的贷款成本就增加了。同样增加的还有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成本,所以,从成本收益角度再一次否定了原有信用评级模式。
  4 从微型金融所经营的社会环境分析。微型金融机构有自己特殊的市场环境,它的经营主要在贫困的农村,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是一个和城市商业环境完全不同的市场,因此在信用分析和信用评估的时候应先考虑这些前提,充分认识到农村固有的文化因素,从文化延伸出的农村客户生活生产习性出发,从农村的市场实际出发,寻找适合的信用分析、评估方法。
  首先,微型金融机构作为一种在业务及运行方式上的创新形式,其信用分析技术缺乏也是合乎情理的。基于微型金融机构的创新性来说,在微型金融机构成立、乃至运营的过程当中,具体的信用分析和评价方法都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
  其次,微型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是以前其他商业金融机构从没有成功实现盈利的农村市场,这里长期以来都是依靠政府发的政策性贷款和各种非政府组织的援助才能实现自己的金融需求。长期的商业金融空白,导致了规范性的信用评价体系的缺乏,也使得农村客户没有建立符合银行考核要求的信用记录。
  再次,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的关系性贷款也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的,这种信用是彼此的信任和潜在的道德约束,是一种源自于农村社会环境内部的东西,它是建立在不依靠数据、表格反应的“软信息”上,这种信用到底适不适合商业运作目前为止还不是太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将这种“软信息”直接供给现有商业银行来应用是绝对行不通的。
  
  二、信用体系建设探索
  
  1 良好的信用体系对于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性。信用是文明社会的标志,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信用的发展那么社会同样也是无法发展的,那么在发展微型金融产业的之前必须发展社会信用,信用是连接个人与组织、个人与个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纽带。在微型金融中,信用是连接自然人与贷款人之间的纽带。微型金融是一个大的组合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着各种相互联系的子体系。子体系之间的运作过程是一个契约的形成过程,那么微型金融中同样也需要这样的契约来约束自然人与贷款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2 对于国际信用评级方法的参考。在国际上对信用评级的方法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是作定性分析的主要参考。一般来说,在进行信用评级时,会制定一个科学的评分系统,即利用大量的指标,从多个角度和侧面全面反映企业客观情况。并且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原则出发推导出一个公式,按照这个公式把各项指标分值进行加总。那么在微型金融的信用评级中同样也是适用这样的方法来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评级,但是在借款人对这些国际上的评级制度还不是很了解的背景下,使用这样的评级制度反而带来很多的麻烦。因此,我们必须改进名称和目标的选取,使信用评级本身更贴近生活,在微型金融的评级中,我们将对贷款人的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贷款人群体,设计不同的贷款人评级指标体系与制度。
  3 中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思路。我们从信用分析和信用评价的用途来看,信用评价实质上是为贷款服务的,其目的是更好的甄别客户的未来还款能力或是违约概率,而并不在于用什么高深、复杂的方法将客户的信用状况做成标准的数据结果。因此,我们在研究微型金融机构所需要的信用分析与信用评价方法时,所关注的是其适用性而不是其表现形式。
  依据农村“熟人社会”的运作机制,我们认为,在农村要重点依靠村民之间的相互熟识这一特点,充分发挥这一信息优势,以“当地人服务当地”的原则,从当地招收信息搜集员,采取信息搜集人员和相应贷款相结合,并且在实行联保小组的模式下,信息搜集员必须是来自联保小组,并且该小组人员的信用状况不能由该小组的信息搜集员提供,并且所反应信息的未来表现与本小组的未来贷款数额和期限相关联。这样一来,就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和信用信息成本。
  联保小组实行连带责任制,一人违约会导致整个小组的贷款终止,而联保小组是由借款人自愿组成,必然会把高风险的潜在借款人排除在外,因为村民们对相互之间的风险状况比较了解,同时也降低了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信息收集成本。小组联保还有助于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对安全投资和努力工作的相互监督,有效地降低了微型金融机构的监管成本。
  基于以上分析,具体实施的时候遵循一下思路:面对这样分散贫穷的借款人,我们的信用体系应该如何建立呢?这在印尼已经有很成功的例子,我们在建立信用体系的时候可以采用印尼人民政府(RBI)模式来建立中国微型金融体系的征信系统。虽然,微型金融面对的信用信息是零散、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但是微型金融可以调查的借款人的周边地区居民对借款人是非常熟悉和了解。这些了解在地缘、血缘和人员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而且是全面的,不仅对其物质实力、人品、历史信息与社会网络都是很清晰的,外部环境有利于贷款人对借款人的深刻动态的调查和了解,贷款人不会因为被一些信息所蒙蔽,收集到的这些信息是一种综合的判断基础,这样能够解决农民的物质担保不足的问题。对于收集借款人的信息,我们首先是分析借款人的历史信息,并且我们也只能得到历史信息,然后通过借款人的历史信息推断借款人未来的信用等级。确定贷款与否以及贷款的利息。那么在历史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征信员可以通过借款人所在的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借款人工作的地方等查阅或询问一些相关的资料,得到第一手资料,为了保证征信人员收集到的信息的准确性,可以使用重复抽样的方法,取得一些共同的信息,对一些存在疑问的信息,再次进行调查。
  信息的收集是为了分析借款人的信用,那么在实际过程中我们还要尽量减少噪声信息进入我们的分析框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取重复抽样,多次派出不同的征信调查员对其摸底调查,这样可以过滤一些不可靠的信息,对于一些具有疑义的信息可以通过暗访的方法或者通过其他的一些方法得到信息。
  微型金融机构必定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金融支持来源,以上对于微型金融机构信用评级体系的分析还处于初探阶段,并且征信体系建设只是微型金融发展所必须的一个方面,微型金融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 吴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1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