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财经类高校本科生选课意向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玉环

  提要本文基于东北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选课意向调查数据,分析学生的选课意向与偏好,并比较不同背景因素对学生选课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兴趣爱好、培养方案要求、授课教师口碑是学生选课时的首要关注因素,不同性别、成绩及家庭背景的学生,其选课偏好也略有不同。
  关键词:本科生;选课制;选课意向
  本文为东北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东北财经大学本科生选课意向及满意度情况调查研究”(编号:YZ09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实行学分制管理制度。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选课制的关注度很高,但基本上都是从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角度,针对高校在推行学分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制度建设方面的理论探讨,而基于学生自身选课意向角度展开讨论的情况并不多见。其实,学生是学分制的实施对象,透过学生的选课意向与偏好,不仅可以客观评价选课制,还可以发现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可据此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正确引导学生合理选课和科学选课。本文拟基于东北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选课意向调查数据,分析学生的选课意向及偏好,剖析学生选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选课制的相应建议。
  二、调查背景及样本构成
  为了解财经类高校本科生的选课意向,笔者于2010年4~6月以东北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面访调查。综合考虑学生人数规模以及样本的代表性,调查按配额设计要求(男、女生人数比为1:2,一、二、三年级学生人数比为2:3:5,学习成绩高、中、低的人数比1:1:1),在19个教学单位中,随机抽取460名学生,教学院部的覆盖率为100%。
  调查共发放问卷460份,回收452份,有效回收率98.26%。其中,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占32.7%和67.3%,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占19.7%、29.2%和51.1%,学习成绩高、中、低的学生人数分别占35.2%、37.2%和27.7%,基本接近调查方案设计的比例要求,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选课意向总体情况描述与分析。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12项备选的选课标准,分别是兴趣爱好、个人知识体系规划、相关课程基础、培养方案要求、上课时间、教室设施条件、考试形式、是否有实践机会、授课教师的口碑、是否容易拿到高分、是否容易通过考试、作业量的多少,由被访学生按照重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列出选课时的考虑因素(最多五项)。由于相对学科基础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而言,公共基础选修课的选择范围较为宽泛,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贯彻选课制,同时限于篇幅,本文将以公共基础选修课为例,具体分析学生的选课意向与偏好。图1为各备选选课标准选择率的比较复式条形图,图中已把各项备选选课标准按照作为最重要因素选择率的高低进行了排序。(图1)可以发现,被调查学生的选课意向呈现出以下特点:
  1、普遍注重个性发展,依从兴趣爱好选课。选课时,以首先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因素的学生最多,占35.8%,另有10.2%的学生会其次考虑兴趣爱好,将其列为前5项考虑因素的学生合计达67.7%。公共基础选修课的特点是授课灵活、内容多样,涉及人文、科学、美术、音乐、择业等多个方面,是大学通识教育的反映,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课程,凸显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也体现出选课制“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性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积极作用。
  2、达到培养方案要求是学生选课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选课时,首先会考虑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占24.1%,位居第二,另有12.2%的学生将其作为第二重要考虑因素,将其列为前5项考虑因素的学生合计达64.2%,仅比兴趣爱好因素低3.5个百分点。一般来说,各高校在学生培养方案中,都会对公共基础选修课中的各模块课有最低学分的限定,如果完不成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奖学金申请等。因此,达到培养方案要求,是学生选课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3、授课教师的口碑也是学生普遍关注的因素之一。学生选课时,有10.2%会首先考虑授课教师的口碑,另有8%将其作为第二重要考虑因素,将其列为前5项考虑因素的学生达到52.7%。教师的人品师德、学识水平、工作热情等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选课制下学生可以“自主”选课,使学生拥有了对不受欢迎教师“用脚投票”的权力。
  4、已开始有学生能理性地注重个人知识体系规划。学生选课时,有9.7%把个人知识体系规划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另有14.6%将其作为次重要考虑因素,将其列为前5项考虑因素的学生累计占36.7%,表明学生已开始能够理性地从个人知识体系规划角度,长远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5、上课时间、是否容易得到高分、是否容易通过考试、相关课程基础以及考试形式等,也是学生选课时会考虑的因素。虽然将上课时间、是否容易得到高分、是否容易通过考试、相关课程基础以及考试形式等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的学生最高比例只有5.1%,但作为前5项考虑因素的总选择率均超过30%。其中,将上课时间列为前5项考虑因素的学生累计占60.5%。公共基础选修课种类多,上课时间选择余地大,但通常是被安排在下午、晚上、甚至周末上课。学生选课时,虽然首先可能会考虑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但如果上课时间与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兼职工作、课外培训等时间冲突,学生选课时恐怕也只能“忍痛割爱”。另外,还有的学生为能有更长的周末闲暇时间,选课时也会倾向于避开周五下午和晚上的课程。
  将其他四项因素列为前5位考虑因素的学生比例也均超过30%。31.8%的学生选课时会考虑相关课程基础,这是因为很多公共基础选修课,尤其是艺术素质模块课,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比如“美术理论与实践”课,课程内容一般是每节课绘制一幅写生,对于没有任何素描基础的学生来说将很难完成。由于高校中评奖评优都与学生成绩直接挂钩,一些学生往往会功利性地选择难度小、容易得高分和不容易“挂科”的课程、教师、甚至考试形式。
  6、很少有学生在选课时会考虑是否有实践机会、教室设施条件、作业量的多少等因素。将是否有实践机会、教室设施条件、作业量多少作为最重要考虑因素的学生比例最高只有0.4%,作为前5项考虑因素的累计比例也分别只有4.8%、6.6%和11.7%。公共基础选修课通常都是在教室内讲授,实践机会不多,因此学生选课时自然不会过多考虑是否有实践机会。东北财经大学各教室的设施条件差别不大,硬件设施配置相对齐全,教学环境较为舒适,所以学生在选课时也不会过多考虑教室设施因素。另外,选课前学生其实可能无法了解某门课程作业量情况,而且财经类专业的特点,也决定着各门课程尤其是选修类课程的课后作业一般不多,因此也就很少会有学生把作业量多少视为学习负担。
  (二)不同背景因素对学生选择选修课程的影响。不同性别、成绩及家庭背景的学生,在选课偏好上也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里仍以公共基础选修课为例,具体分析不同背景因素对学生选课的影响。
  1、学生选课意向分性别比较。图2是将各项备选选课标准作为最重要前两项因素选择率的分性别比较情况。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兴趣爱好因素上的总选择率均为最高,且差异不大。相比较而言,女生更多考虑培养方案要求、个人知识体系规划、授课教师口碑、相关课程基础等因素,分别比男生高出3.7、5.1、2.7和1.5个百分点;而男生更多偏好是否容易得高分、考试形式、是否容易通过以及是否有实践机会等。

  2、学生选课意向分户籍比较。图3是将各项备选选课标准作为最重要前两项因素选择率的分户籍比较情况。总体看来,无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对兴趣爱好和培养方案要求的重视程度均分列第一和第二位,并且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加注重兴趣爱好和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比率均高出城市学生约10个百分点。城市学生相对注重上课时间、相关课程基础、考试形式、是否容易得高分、是否容易通过考试等因素,而农村学生则相对更关注授课教师的口碑。
  3、学生选课意向分学习成绩比较。图4是将各备选选课标准作为最重要前两项选择率的分学生学习成绩比较情况。(图4)
  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相对倾向于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最重要前两项选择率的合计为51.2%,分别高于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7.2和9.0个百分点,而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相对更关注“达到培养方案要求”,分别高于成绩中等学生6.9和8.5个百分点。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都相对关注“是否容易得到高分”,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还更加关注“是否容易通过考试”,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特征。
  三、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兴趣爱好、培养方案要求、授课教师口碑是学生选课的重要标准,而在最重要标准得以满足的前提下,学生还会进一步关注学习课程的方便性和适宜性。表明选课制的实施,在满足学生不同兴趣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知识面等方面均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不过从调查结果也发现,也有少数学生选课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功利性。
  (二)政策建议。为充分发挥选课制的积极作用,依据调查所反映出来的学生选课意向特征,提出以下建议:
  1、合理科学设置学生培养方案。达到培养方案要求是学生选课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因此培养方案对学生选课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教务管理部门需要针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通过指导和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课,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加大对选修课的宣传和引导力度。针对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的特点,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和健全导师制,通过导师的引导和指导来强化选课教学管理。相关教学部门应完善课程简介,包括内容介绍、学生基础知识要求、授课方式、学时、考核方式等,也应加强对选修课宣传介绍的力度,赋予学生知情权,使选修课相关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3、严格选修课考核制度。选修课的考核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务管理部门应在考试形式、授课教师评分标准、考试内容等方面,与必修课考试课程统一标准,严格要求,比如建立标准化题库、流水阅卷等,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避免学生单纯只为混学分或得高分而选某门课程或某位老师的情况出现。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授课口碑也是学生选课时注重考虑的因素。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部门一方面可通过组织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不定期抽查教师课堂,深入课堂听课、评课,随时监督选修课的授课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依据学生的选课情况以及期末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议结果,有针对性地对“问题教师”进行指导,通过进修、培训等形式,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咪,钟加勤.学分制下选课管理制度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1.
  [2]尹哲峰.高校选课管理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6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