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管理会计教材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幻子

  提要管理会计自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引进到我国已有三十年的历史,然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却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调查显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这是管理会计不为大多数企业重视和应用的重要原因。本文在分析我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改革我国管理会计教育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管理会计;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管理会计是在20世纪初伴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外的企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和发展。20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学者以极大的热情把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理论引进到国内,希望我国的企业通过应用管理会计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然而事与愿违,管理会计至今在我国的企业中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理论研究似乎也走到了尽头,这种状况的出现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为什么管理会计在西方企业中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到了中国就失去作用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国管理会计教育的偏差难辞其咎。如果再不对管理会计教育进行根本性的改革,那么管理会计就很有可能悄无声息地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不堪回首的记忆。管理会计教育改革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是教材的改革,本文就管理会计教材改革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管理会计教材现状
  
  我国目前管理会计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笔者多年从事管理会计的教学工作,对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一直很关注,曾经向多名勤奋好学而又善于思考的优秀毕业生做过调查,他们几乎众口一词认为管理会计“没有多大用处”;笔者也曾经询问过不少企业界的朋友,他们同样也认为管理会计派不上大用场,但“成本管理”非常重要,只是找不到有效的方法。管理会计在实践中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即使在个别企业中有所应用,其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在会计组织机构设置中,缺少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二是在管理会计教材提供的方法中,大部分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得不到推广和应用,不被人们所重视,与管理会计教材介绍的专门方法和技术实用价值不高且操作性较差有直接的关系。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仅限于对国外著作的翻译介绍,很多属于纯理论的探讨,并且国外著作针对国外的情况研究,而实际上中西方在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许多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没有用武之地,如果把西方的管理会计生搬硬套用到中国,管理会计在我国就只是为研究而研究,不具有应用的针对性。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管理会计教材主要侧重于从理论上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本国管理会计经典案例的分析。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要改变管理会计在我国难以推广和应用的现状,必须对管理会计教材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二、管理会计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会计内容体系。纵观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所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管理会计教材,无非是外国管理会计著作的中文版,普遍存在实用价值不高的问题,而且其中有不少内容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交叉重复。从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管理会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成本管理,而现有的管理会计教材从其内容体系上看,部分脱离了“成本”这一主导线,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几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雏形”,无非是说管理会计侧重于成本管理,包括成本分析、成本规划、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而成本会计侧重于成本事后核算,这一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如果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沿着“成本”这一主导线延伸下来,无论在系统性还是在逻辑性方面都会有更合理的安排。但是,目前在大家认可的体系中,硬要把属于财务管理的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内容穿插进去,从而在内容体系上显得很杂乱,并且模糊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造成了思想上一定程度的混乱。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对管理会计内容体系彻底改造,使它回归到成本管理这个范畴内。对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这三门学科的内容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中属于财务管理的内容(如投资决策等)分解出去,把有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去执行,从而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误区。分解的结果是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三足鼎立,互不交叉重复。调整后的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是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规划、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而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是成本核算。为了体现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笔者建议将管理会计更名为“成本管理会计”。
  西方管理会计形成于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基本内容体系未有改变,这些内容主要包括成本性态分析、传统成本计算法(全部成本计算法)、变动成本计算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包括销售预测分析、成本预测分析、利润预测分析、资金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含短期经营决策分析和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等。然而,众所周知,在20世纪五十年代管理会计形成以后,管理会计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表现在战略管理热的出现、服务业的兴起、全球化的竞争、信息技术的进步、制造环境的发展(包括适时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作业基础管理(ABM)的产生等。由于环境的变化,20世纪五十年代形成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传统管理会计)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与企业管理的相关性。对此,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H・托马斯・约翰逊和罗伯特・S・卡普兰在他们1987年合著的《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中进行了说明。根据本书和其他有关资料,李天民教授(1988)整理归纳出传统管理会计的三大局限性:视野狭窄、观念陈旧和方法落后。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西方管理会计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新的发展,这些发展包括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以及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等。另外,管理会计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也受到高度重视。但客观地讲,我国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仅涵盖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并主要以工业企业为应用对象。因此,我国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急需现代化。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就是在继承传统管理会计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管理的新需求和管理会计的新发展,重新设计整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使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将大量的经典案例分析充实到管理会计教材中。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很强。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也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管理会计教学必须注重实践,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在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造,它主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对西方管理会计教学资料的观察,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案例可以有四种:教学引导性案例、方法应用性案例、效果证明性案例、问题分析性案例。四种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同。教学引导性案例是在每一章节前安排的一个意在提出本章节将主要研究的内容或解决的问题的案例。此种案例,能够以来自实际的生动情景资料,在学生学习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开始本章节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方法应用性案例是说明管理会计方法在某个企业中实际应用情况的案例,它可以揭示在具体企业中如何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应用管理会计方法。它与一般教材中的例题不同,例题通常高度简化,而方法应用性案例则是具体企业管理会计方法应用的真实再现(当然进行了必要加工),虽然相对复杂,但贴近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证明性案例是根据来自企业内外媒体的资料整理的客观介绍管理会计方法在某个企业应用取得实际效果的案例,此种案例一般作为阅读材料插入教材章节之中,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学生对管理会计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最后,问题分析性案例是一种主要供学生课下分析讨论的案例,这种案例一般在案例中要介绍相关公司的基本情况与有关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成本数据,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分析并回答案例提出的问题。这种案例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并且它一般要求学生要提交书面分析报告或参与小组或课堂案例讨论,故也能培养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将大量的经典案例分析充实到管理会计教材中,实现教学方法案例化,对于促进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在实践中推广和应用管理会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爱东.对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优化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6.8.
  [2]彭云.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消费导刊,2007.8.
  [3]李燕.关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9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