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萌
资本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从1988年的老资本协议到2004年6月公布的新资本协议,巴塞尔委员会一直在努力使银行的资本能更加敏感地反映经营过程中面对的风险。对我国的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而言,要想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要想具备国际认可的信誉度,就必须遵守该协议。其次,为了达到新资本协议规定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8%的最低资本要求,实行负债管理+资产管理+资本管理三者并重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经济资本管理被提上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议事日程,包括农行在内的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已开始引进经济资本管理这一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概念,而我国银监会也正在积极推进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一、资本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银行资本有多种称谓:权益资本、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这主要由不同的统计口径和目的决定。银行资本对风险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吸收包括风险损失在内的经营亏损,保护银行的正常运营,使银行的管理者能有一定的时间解决存在的问题,为避免银行破产提供缓冲的余地;另一方面充足的资本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向银行的债权人显示其实力。经济资本不是真正的银行资本,是一种虚拟资本,在数额上与非预期损失相等。经济资本实际上是风险的非预期损失的另一种名称,它是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和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之和。同时,经济资本又具备资本的消化风险损失的性质,这种性质以经济资本不超过实际资本为前提。经济资本与实际资本的比较,是银行确定风险边界的基础。以此为基础确定的风险边界,既能有效控制风险,又充分考虑银行的业务发展和资产扩张。
二、经济资本及其分配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由于银行的风险来自于各不同部门、分行(管辖行)和业务,银行的各个部门、分行(管辖行)和各项业务因承担风险而面临潜在的损失,为了维持银行的稳健运营,这种损失必须被补偿或消化。银行业务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的损失: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以及异常损失。我们知道非预期损失是真正的风险,它需由银行的资本来消化,这是由资本的功能和非预期损失的波动性所决定的。经济资本就是这道与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直接联系的风险防线。由于经济资本本身就取决于各部门、分行(管辖行)或各项业务的风险,或非预期损失的实际数值,因此对其进行分配是科学的。
经济资本及其分配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作用:第一,经济资本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状况,可方便地分解、合并。通过对经济资本进行分配,在清楚地显示各部门、分行(管辖行)和各项业务的风险水平的同时,实现了资本与风险的匹配;第二,在经济资本分配的基础上,通过资本利润率指标(RAROC)对各部门、分行(管辖行)和各项业务的评价,既考察了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第三,经济资本成为银行确定其风险控制边界的基础。经济资本作为一种虚拟资本,当它在数量上接近或超过银行的实际资本即监管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时,说明银行的风险水平接近或超过其实际承受能力,这时银行要么通过一些途径增加实际资本,要么控制或缩减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受到破产的威胁。
三、风险控制机制
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是银行追求可持续发展、追求健康利润的基础。选择一个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目前,国内多数银行实行“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的“责任人制度”,靠的是行政命令,靠的是人的觉悟和尽职工作,它缺乏一个稳定的激励约束机制。采用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RAROC)指标,实行经济资本管理,是国际上先进银行风险控制的先进技术。
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计算公式:
RAROC=(收益-经营成本-风险成本)/经济资本
RAROC从技术上体现了两层本质含义:第一,银行必须以“利润”为中心和追求的最终目标;第二,银行的利润必须经过风险的调整才是健康的利润。它表明银行不应以远期的风险换取一时的、当期的繁荣,其盈利必须能够始终覆盖所承担的风险,才可以实现持续的发展。经济资本的运用,使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机制贯穿于银行经营活动的始终,同时也反映在对经营者的考核过程中,使投资回报率更加真实、可信。
四、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现状
自2004年3月银监会颁布实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后,银行监管机关积极推进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银行资本约束意识普遍增强,经济资本管理逐渐纳入银行管理之中,并逐步建立起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资本管理体系。中国建设银行最先引入经济资本管理,开创了资本管理的新局面;中国农业银行在全行正式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办法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绩效考核办法。这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对经济资本管理已经从研究探讨阶段进入具体实践阶段。交通、招商、兴业等股份制银行也积极拓展、改进和加强经济资本管理,通过调整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使经济资本计算口径逐步与监管资本接轨,在合乎资本监管要求的同时,反映银行战略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导向,将经济资本占用的事后考核转变为事前配置,增强经济资本占用约束,并取得一定成效。
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的金融市场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我国的金融监管、金融政策等逐步与国际接轨,金融游戏规则的国际化趋势日益突出。在金融监管方面,银监会成立后,明确提出了监管思路、监管措施与监管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的目标。由于资本监管是当今世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实施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银监会十分重视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银监会所颁布的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这使得资本充足率正从一个看似遥远的理论话题,日益成为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现实课题,我国商业银行必将走向资本约束的现代商业银行理性经营时代。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管理体制,每个分行都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存在并展开经营活动,总行要对全系统资本充足率水平负责。为实现或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要求,总行必须通过相关的管理政策和管理工具,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传导到每个分行及各经营主体,使得各级经营主体的经营活动与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一致,各项经营行为符合并有助于保持和提高全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对经济资本进行计量,能够将各个经营机构(分行或部门)以及各项业务的风险水平量化、透明;再对经济资本进行分配,才能真正实现控制风险的目的。经济资本管理是目前国际商业银行比较先进的管理技术,是在总分行管理体制下,实施内部经营管理的一项新兴管理工具。
五、总结
经济资本管理是一种全面的、完整的风险管理手段。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银行风险的研究成果,经济资本管理范围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不仅包括表内的信贷类资产,而且包括表内的非信贷类资产和表外资产,全面提升对银行风险的管理范围和内涵。科学管理经济资本,保证其经济、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3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