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湖北具有比较优势的装备工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路 策 李复兴 邹春华 潘 路
一、湖北具有比较优势及发展潜力的装备产业
优势产业的选择主要依据产业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以竞争优势为依据,即将全省装备制造业中各行业的经济指标分别与全国同行业进行比较,选出我省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全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增加值在全国同行业的排位中在前十位的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通用设备制造业(8)、金属制品业(8)专用设备制造业(10)、仪器仪表制造业(10)。
(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汽车制造业
整车。加快形成“轿、重、中、轻、微、专、特”等宽系列型谱、规模化生产、效益化经营的格局。突出乘用车的优先发展地位。重点发展符合国家安全、节能、环保要求的家用经济型轿车,积极发展中高档轿车,加快形成规模化、多品种生产经营的格局,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商用车要重点发展适应高等级公路需要的大功率牵引车、重型专用车及专用车底盘;开发生产适合城市和农村不同使用条件的轻型车、微型客车;加快开发生产绿色环保公交汽车、城市低地板公交客车以及适应高等级公里和旅游需要的大中型、中高档客车及客车底盘。专用车要以“专”、“特”为主攻方向,拓宽品种系列。
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次大好机遇。有关企业和院校要努力完成如“863” 电动汽车专项任务,并积极争取纳入“十一五”规划,省有关部门对具备产业化条件的项目,予以积极支持。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将发展电动汽车列入重点支持专项。
汽车零部件。以整体提高为东风公司及国内主机厂的配套能力,积极融入全球采购体系为目标,以产业化、规模化、本地化为重点,突破性地发展轿车零部件,整合载重车零部件资源并向轻、重两端延伸,鼓励省内零部件企业的优良资产向东风公司集聚,培育发展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和一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骨干零部件企业。
2.船舶制造业
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通过调整整合,形成规模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大、中、小企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配套产品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分别进入全国三强。整船方面重点发展多功能海洋工作船、不锈钢化学品船、电力推动环保油轮、散装货船、江海直达船、高速船、豪华游船、工程船等主导船型,形成标准化、系列化。建设特种多用途船舶制造基地、出口船舶基地、内河各类中小船舶生产基地。
船舶配套件方面重点发展中低速柴油机、发电机、大型曲轴、大型锻件、船用辅机、舟桥系列、焊接材料、泵油、泵水装置、船用容器、换热器等重点配套产品,形成专业化、批量化。建成以中船重工武汉公司在鄂下属各厂为主,其它从事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分工协作的全国最大最强的船舶配套基地。
(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战略定位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把电子信息产业建成带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之一,跻身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强省之列。重点建设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及器件、激光设备与应用、移动通信终端、化成箔等电子材料生产研发基地。
(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发电设备以三大动力设备(锅炉、轮机、发电机)为龙头,以武锅、武汽发两大优势企业为依托,重点解决好锅炉与轮机、发电机不匹配的问题。抓紧全国热电联供基地的建设,尽快达到30万千瓦的能力,以此带动辅机(包括:风机、水泵、阀门、输送装卸机械、水煤气处理设备、电站自动控制设备)的配套发展。
输电设备以电缆、电缆附件产品为主导产品,提高电力电缆电压等级档次,做强高强度铝合金导线,扩大铝包钢、光纤复合导线、阻燃电缆的生产能力,形成系列化。特制硅橡胶冷缩预制电力电缆附件,要上电压档次,扩大批量,扩大出口,以此带动相关电线、绝缘制品、铁塔、塔杆产品的同步发展。
变电设备以变压器产品为主导,使油变、干变产品系列化并提升产品等级。以此拉动相关产品(整流器、互感器、电感器、电抗设备)的发展。
(四)普通机械制造业
以金切机床、锻压机床为主体,以数控机床、数控系统、传动伺服系统为重点,发展数控重型机床、精密机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齿加工设备和大型、宽台面双台联动及数控板材加工成套设备;开发生产数控激光加工设备、大型废金属回收成套设备。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数控系统及传动伺服系统产业化,从总体上支持我省数控机床的发展,提高我省数控机床技术水平、机床数控化率和市场占有率。
(五)环保机械行业
水污染防治成套设备要重点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及产品,解决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和耗水工业的清洁生产,并向高效、低耗和提高废水回用率等方面发展。
大气污染防治成套设备要重点发展大型火力发电站锅炉脱硫和中小型工业锅炉使用的简易、实用的除尘、脱硫一体化组合装置。在烟气脱硫工程的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方面稳定地占据国内领先位置。加快发展中小型燃煤装置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以冶金行业的粉尘治理为突破口,加强除尘技术的二次开发,逐步推广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烟气及大气污染治理。
固体废弃物处理成套设备要开发符合国情特点的各种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系统技术与成套装置,填补国内空白。通过建立示范工程,尽快形成垃圾发电技术优势和特色,建立研究开发―工程承包―关键设备制造―工程服务协调发展的运营机制,提高潜在技术的适应性和供给能力。引进大型废钢破碎机系列产品制造技术,发展大型废钢加工设备,完善报废汽车拆卸生产线,开拓国内市场。
振动噪声防治和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重点发展交通噪声隔声屏障和车辆与工业用设备的消声装置,加强噪声与振动控制成套技术的开发研究。
(六)成套设备
轻工机械包装机械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的自动九层高速瓦楞纸生产线、自动蜂窝纸板生产线、淀粉餐具自动生产线和纸箱自动成型生产线;造纸机械重点发展粉面涂布高级纸板机、无碳复写纸涂布机和高档复合涂布纸板机。水泥机械在进一步掌握水泥成套设备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向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组合化方向发展。涂镀层设备要加快涂镀层设备专业化研究开发步伐,提高大、中、小型连续退火、连续热镀锌、热镀锌铝、镀锡、硅钢、彩涂板生产线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技术服务能力,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工业窑炉要进一步提高窑炉使用寿命,降低能耗,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并扩大出口。
二、发展我省装备工业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建议省政府成立振兴装备工业领导小组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装备制造业中的规划、政策和重大项目。通过规划和政策影响,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引导特定产业向特定地理区域内的聚集,推动企业、产业及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高。重点发展六大产业群。一是以武汉、襄樊、十堰、荆州、随州为重点,以东风集团为依托,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湖北汽车工业走廊。二是在武汉和宜昌,以武昌造船厂、青山造船厂、南华高速和宜昌造船厂为重点,大力发展中小型特种船舶产品,建成国内最大的中小特种船舶生产基地。三是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中心,建成我国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四是在武汉、宜昌、荆州、黄石等地,以武重、黄锻和华中数控为龙头,形成以数控机床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产业链和专业化配套协作企业群体。五是在武汉以武锅、长动两大优势企业为基础,形成整体优势和产业链,建成以热电联供为特色的动力设备制造基地。六是以武汉、荆州、鄂州、潜江为重点,建成我国重要的环保基地。
(二)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创新模式必须由技术引进型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型过渡。二是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研发投入。三是努力实现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四是建立和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
(三)大力推进装备工业结构调整
在所有制调整方面,积极推进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民营、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多元化经济形式,激发企业活力。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实行面上提升、点上突破、接纳转移、发展中场的方针。充分利用当前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有选择地接纳发达国家转移的产品,通过消化吸收提高产品和企业的技术水平,形成产品技术水平提升,成套、配套能力提高、产品结构合理的局面。在企业结构调整方面,要精干主体,剥离辅业,发展专业化、尽快改变“大而全、小而全、重复生产的局面”,使企业结构从“橄榄型”转变为“哑铃型”,形成结构合理、管理升级、规模化生产,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架构。
(四)提高装备工业企业装备水平
1.设立重大装备研制风险基金。装备制造业产品生产周期一般较长,技术上的风险较大,从而所带来的投资风险也远远高于其他行业。重大装备研制风险基金专门用于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对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与开发,以鼓励和促进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
2.进一步优化财政税收政策。灵活运用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国产技术装备的采购比重。重点工程项目采购的装备,如果国内制造部分按投资计其比重超过一定比例,项目业主贷款时由财政予以贴息贷款。对出口技术装备给予长期优惠贷款和长期贴息贷款。
3.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加快企业装备水平升级换代的步伐。企业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在努力争取国家财政支持的同时,充分利用证券市场和发行债券等渠道筹集提高装备水平所需的资金;积极争取和引导社会民间资本对技术的投入。
(五)增强装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是树立全寿命周期服务新理念。对设备的选购、安装调试,维修服务,以至改进提高全面负责。二是建立动态的用户管理系统。三是积极推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四是完成针对性的营销渠道改造。针对企业生产的不同产品,区分不同的区域市场,完成针对性的营销渠道改造,使市场的渠道运作更顺畅,以实现行业利润的最大化。
(六)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
一是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内资的质量。坚持推出项目、引进资金与引进企业、带动引进技术、装备并举。广泛开展合资经营,合作开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是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载体,以发展中国家为重点,支持和鼓励有经济实力、有技术、有名牌产品的企业跨国经营,到境外投资办企业和参股控股境外企业,带动湖北机电装备产品的出口。三是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推行出口导向型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利用国际分销体系,创新外贸方式,引导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进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
(作者单位:湖北省发展改革委技装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0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