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我国道路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新平 徐 军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道路与公路的数量在持续增长,但由于道路施工存在着工期长,流动性大;工程量大;工序复杂等特点,使其在施工期间存在许多安全问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关键词:道路施工 危险源辨识 管理对策 安全评价
  
  一、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1.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分析
  1.1危险源的含义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环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的因素,有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期内的慢性损害的累计作用。施工安全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对建筑系统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析,进而对其进行控制。
  1.2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表现形式不同,但从事故发生的本质讲,均可归结为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根据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把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
  建筑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有害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
  (2)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越是或限制措施破环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为第二类危险源。它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等三种类型。
  物的故障。
  环境因素。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在施工安全系统,第一类危险源一般不可避免的存在,完全消除几乎不可能或付出的代价过大,主要是通过消除第二类危险源的途径减少或消除事故的发生。
  二、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证分析
  1. 工程项目概况
  (1)设计标准
  本文所采用的实证研究对象为省道S349线怀集与广西衔接路段二级公路改建工程C标段。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局部路段只达到60km/h),路基宽12m,行车道宽3.75 m;硬路肩宽2×2.25 m;桥涵与路基同宽。全线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横坡为2%,路肩横坡为2%;超高以路中线为旋转轴,硬路肩超高与主车道超高相同;平曲线最小半径为125m,最大纵坡1.31%,最短坡长135m;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为1400m,凹型为1100m。
  (2)主要工程内容
  本路段起点为K66+800,途经梁村镇,沿线向西北延伸至花石峰,终于K73+800,全长7.0km。本标段内按设计图纸分别有:加铺面层路段,加铺基层、面层路段,挖除重铺路段,直接利用段;改造加宽钢筋砼盖板涵9座;加固赤水中桥1座。
  (3)完成主要工程量
  本标段自2006年3月份开始施工至2006年12月31日结束,历时9个月。共完成挖土方约18238.24m3;路基填方约9418.03 m3;级配碎石底基层约7137.21m3 ;片石挡墙、边沟约1521.2 m3;5%水泥稳定基层约11206.99m3 ;水泥混凝土路面25755.92m3;钢筋制作安装约250.3T;强夯旧路面约35291.05 m2;沥青油毛毡防水层约59162 m2。
  2.危险源的辨识与分析
  2.1机械事故发生的原因
  机械事故
  主要是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不良,致使设备经常带病工作;安全装置或保护设施不齐全或失灵,无法起到正常的安全保护作用
  人为原因
  主要是施工组织设计与现场安全管理两个方面:一为人员素质差,在施工管理人员和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差,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施工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机械操作人员违章作业,二是为了赶工期,机械操作人员疲劳操作。
  2.2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
  (1)地质条件不好,或是地下渗水及地面水浸泡造成土质松软,支撑力不足造成坍塌。
  (2)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现场管理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施工方案或施工方案不正确,没有采取正确的支护,或是当现场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没有相应改变支护方案,二是支护材料的强度或刚度不够。
  2.3物体打击
  (1)基坑成形后未及时清除周边的危石或是堆放施工材料距基坑边过近。
  (2)吊装结构物无专门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无防护措施。
  (3)切割机具无保护设施或保护失效。
  2.4高处意外坠落
  (1)边缘无安全防护设施或安全防护设施没起作用。
  (2)安全防护设施的强度不够或支撑不合格。
  (3)作业用力过猛或随重物坠落。
  2.5运输车辆事故
  车辆车况不好,方向盘,制动装置失灵,灯光不好。
  司机驾驶熟练程度,是否疲劳驾驶。
  道路不良或道路上行人车辆比较多造成事故。
  现场管理人员违章指挥。
  三、 安全管理对策
  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1公司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
  1.1.1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网络
  公司成立了公司经理为组长;主管生产的副经理为副组长;各主管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安全生产问题,建立了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网络,从而实现了对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
  1.1.2 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工地是一个动态的现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必须是动态的,作为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要求企业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包括一般性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和节日前后的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安全技术措施制度和实施情况
  专业安全检查,填写相应安全检查验收记录;
  季节性安全检查,如防寒,防暑,防毒等检查
  防火及安全生产检查,主要检查防火措施和要求的落实情况
  施工现场用电及机具使用检查
  1.2项目部的安全管理
  公司与项目部,项目部与施工班组,施工班组与职工之间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工地总的安全管理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责任单位和个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保证技术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须有编写全面,具体,针对性强的安全技术措施,由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审批。临时用电施工方案须有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内容,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由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有关部门批准盖章后实施;
  2.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
  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安全投入水平,一方面安全消耗最少;一方面安全效益最大。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建立一套有效实用的安全投入分析方法和模型,形成安全投入分析制度
  四、 结论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道路工期的安全进行了分析、预测、评介进而提出了管理对策。论文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
  (1)在研究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对施工安全的诱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发生施工安全事故的深层原因在于管理的缺陷。
  (2)对道路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了辨识,运用事故树理论对危险事故进行分析,从理论上为事故分析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同时对道路施工中各危险源进行了危险性预测,划分了危险等级,有助于人们有效的分析危险因素,做好事故预防方案。
  (3)深入研究了道路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问题,运用模糊数学对道路施工现场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为企业判断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提出了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对策,研究了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实现安全文化的途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确实了企业合理的安全投入机制。
  参考文献:
  (1)张仕廉、董勇、潘勇仕、施工安全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李红霞、田水承、企业安全经济分析与决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杨文柱、施工安全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吴宗之等、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冶进工业出版社,2001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4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