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主创新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基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 璇 张驰捷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使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长足发展。
  关键词:自主创新;国防科技工业;基石
  
  国防科技工业不同于一般的民用工业,它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啮合点。自主创新是其生存的基础,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虽然近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创新的投入逐渐增加,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模仿、轻创新的现象。本文结合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实际,针对我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现状
  (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已取得的一些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了相对独立、比较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并实现了一些重大成就:一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二是载人航天和绕月探测取得重大突破;三是重大科技专项进展顺利;四是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快速增长。
  (二)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方面的不足
  第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大型技术装备,特别是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目前我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核技术领域和航天技术领域,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低于国外来华申请量,这制约了我国在这些领域中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数量上看,在我国受理的国防专利申请中,国内与国外申请占总申请量的比例约为6∶4,国内申请量高于国外申请。但在国防发明专利申请数比例上,国外申请中发明专利高达9%,是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的2.1倍。
  第二,国防科技工业原创性成果较少。从工业基础上看,我国有不少产品的关键装备国内都无法生产,或者生产出的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致使综合性、集成性研发能力薄弱;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有60%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一旦受到国外实施技术封锁,则直接严重威胁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应用。
  第三,缺乏长期性规划,国防工业各部门之间缺乏互动协作。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部门分割,条块分割,门户主义、小团体主义突出,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专业化协作的创新体系,国防工业企业的复杂装备系统的集成能力也相当薄弱。
  第四,尚未健全创新的激励机制体制。创新需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很多因素来进行支撑。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于充分调动科技战略人才的积极性并发挥其创新潜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第一,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任何发展都是以不断的创新为契机的,所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
  第二,推动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今国防力量是世界各国竞争的重要因素,各国的装备建设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在实行跨越式发展,这一发展是跨越式发展,必将以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为依托。
  第三,健全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必然要求。科技自主创新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武器装备追求独特和领先的属性以及战略产业竞争的特征,决定了国防科技发展必然是一个高强度、持续的自主创新过程。
  三、激励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对策建议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只有得到自主创新能力的牵引,国防科技工业核心能力才能提升与发展。要形成和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树立自主创新意识,这是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基础。
  第二,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制。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全社会的科技和生产优势。当前,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体系不仅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更是把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两项战略任务有机统一起来的重要举措。
  第三,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由于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在诸多保障主体中是最重要的保障主体,因此应以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为主并由其全面负责保障工作。这既利于依法制定统一的保障政策,又利于对保障工作实施全面有效的调控、协调、监督、评价或服务等。
  第四,制定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长期规划。国防科工委提出: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为自主创新搭建广阔的舞台;通过国家重大专项和国防科技基础能力科技工程,突破系统集成和基础研发的瓶颈制约,带动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跃升。为此,国家应立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通过集中社会各方面的先进技术与优势资源,推进武器装备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以从整体上促进和带动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程璇,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基层财务系;张驰捷,襄樊市市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8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