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完善项目管理 创建和谐施工环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安斌

  摘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每一位建筑工作者所付出的心血都是为了最终的建筑质量。建筑质量关乎参建各单位的发展大计。在现场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真正把好质量关是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管理中事关多个单位、部门、人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完善质量管理,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的施工环境。为参建各方的良性发展建立一个新的平台。是所有建筑工作者当前的新任务。文章结合当今社会各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状况。提出了相关见解,旨在共同探讨与改进。
  关键词:质量管理:施工环境
  
  一、组建优秀的管理组织
  
  项目管理组织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一个精兵强将的管理班子,是每一个建设单位营造更高利润、打造和完善健康发展路径的基础。优秀的管理人员应该来自于基层实干一步步走出来的有经验的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德才兼备的年轻管理者群体。实施现场管理远远区别于办公行政管理,现场管理是一个多社科、多专业、多门类的复合型管理场所,没有一定的现场管理、协调、防御经验是无法胜任管理任务。应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其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管理费用,还影响到施工项目直接费用。基于目前市场经济的要求,应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着重解决好管理人员的理念和方法问题。
  
  二、聘请高品质的监理单位
  
  现今监理单位的部分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形同虚设已是公开的秘密,这是现今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工程监理市场的种种原因,监理单位难于挽留有能力的人员为其工作,致使监理单位的能力疲弱,很难或无法胜任现今监理工作的行业要求,致使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跳出其行业范畴,只行使监理方的部分职责与权利。调整监理单位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则是当务之急,即在现有监理费用的基础上,改变一味要求监理人员数量的做法,辞退滥竽充数的监理单位和个人,提高现场监理人员个人和组织的管理素质,使其在管理现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引进优秀的施工企业
  
  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组织的整体素质是事关整个建设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规范的招、投标市场环境滋生出的承包商大多数是挂靠行为和层层转包方式,真正在现场实际管理和操作的项目组织其本身很少有与其所负责项目要求的指标相适应的,包括管理人员素质、自身设备配置、资金周转状况等各项指标;即其缺乏较高的施工管理能力。在长期良性发展的建设单位里都会有一定比例的长期合作的优秀的施工企业,他们在行业市场经济不景气或本身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并且在关键时刻会挺身而出,维护该建设单位的切身利益,起到一个带头作用,使工程管理工作顺利进展。因此,需要建设单位巩固现有的、有良好的永久合作基础的伙伴,引进信誉好、有较高施工管理能力的团队。
  
  四、工程现场质量管理
  
  (一)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签订
  严格执行现行的招投标程序,广开思路,引进优秀合作企业,确保招投标的严密性与公正性,杜绝暗箱操作,从源头上消除不良组织混入团队的情况。合同的各项条款内容需严密、实际、细化,特别是违约、索赔和争议条款,由此形成操作性强的合同文本,为以后争议的解决奠定基础,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及时纠正和完善不合实际的合同条款。
  
  (二)工程设计
  一份完美的施工图纸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在现今的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各专业设计沟通不足、设计深度不够的问题导致了各专业施工过程中相互妨碍、无法施工的现象,甚至由于建筑、装修、配套、环境等方案的调整,出现变更图纸多于施工图纸的怪现象。加强设计阶段的方案论证工作,在专业图纸审查的基础上,加大项目设计方案综合审查力度,使各专业设计溶为一体,让各专业设计图纸满足现场施工要求,为减少或杜绝施工过程中的专业变更打下良好的基础。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变更事项严格按程序进行。建设现场在配备齐全、各专业技术人员到位的基础上,需要设立一位各专业技术知识全面、施工经验丰富、能综合审查、管理建设项目方案的项目负责人,对建设项目的整个技术方案全面负责。
  
  (三)建设、施工方案的科学性
  有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投资计划的调整或投资概算失误,以及各阶段建设时间方案不合理或时间控制失误等,建设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打乱了整个建设施工方案,给现场管理带来了不必要的繁琐事项。加强前期建设实施方案的论证工作,能够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工程建设按计划顺利进行。
  
  (四)工程现场施工期间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现场管理是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优化现场管理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生产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最终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1、施工方案的会审。一个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性,事关该工程的实体质量和工程进度。现阶段,众多施工企业工程开工前的施工组织设计大多是为应付施工技术资料的一种形式化设计,脱离了现场实际,失去了方案会审的真正意义和作用,特别是新材料、新工艺的施工质量管理,无相应的控制依据。让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在工程进展中真正起到相应的作用,是某些现场管理工作者急需调整的必要事项。
  2、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建设用大宗主要材料提倡统一、公开招标,由建设单位统一购进、多方验收,减少材料使用前的多余环节。
  3、严把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关。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是现场工程质量把关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主要隐蔽项目,按程序及行业要求进行,提倡关键点保留摄像资料的做法,切实做到上道工序达不到,下道工序不开工的控制原则。
  4、工程签证。现场签证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工程现场签证的不严肃引起的教训是非常多的。严格现场签证管理,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与工程经济人员相配合,不仅做到“随做随签”,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要严格四方签证制度,所有的现场签证必须经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代表、业主代表四方共同签字方为有效。有条件的业主可以指派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常驻施工现场,随时掌握、控制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费用控制。签证必须达到量化要求,工程签证单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字母都必须清晰。签证内容必须与实际相符。要加强现场工程管理人员经济观及思想素质的教育,要求他们不仅要懂得设计、施工技术,还要具备工程经济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作风,在抓好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监督的同时,充分重视节约工程成本的重要性。
  
  (五)工作流程
  有些建设项目由于时间急迫等原因,导致工程建设过程非常规运作,出现诸多难以解决的弊端,容易出现工程实体质量不近人意的情况。大小事物按常规流程进行,避免亡羊补牢事件的发生。
  
  (六)预防思维
  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是在出现问题以后才想到如何去预防,这不同于突发事件和不可抗力事件。建设计划方案中对工程的影响因素及防御环节考虑的不够,优秀的管理组织和项目负责人将在此起到重要作用。
  
  五、建立互助、双赢的和谐合作施工环境
  
  一个建设项目的完成,有诸多相关企业、单位的参与和帮助,建立一个互助、双赢的和谐合作环境是项目顺利进展与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个单位的诚信建设是和谐合作环境的基础;建立和协调好外部关系,能为项目的顺利进展“铺桥开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0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