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水价改革的必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左晓林
摘要:长期以来,水资源价值与水价的严重倒挂阻碍了城市供水基础设施的建设,部分供水工程缺乏维修老化严重,原水费上涨、供水成本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经营状况收不抵支,出现严重亏损,对企业的正常持续运行及安全优质供水均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合理调整水价,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公益性基础行业;垄断性;水资源价值;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阶梯式计量水价;水价听证制度
一、引言
城市供水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供水事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健康和生活保障,关系到工业生产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公益性基础行业。
然而,由于供水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有着基础性、社会性、特殊性、垄断性的诸多特点,供水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供水,保证水质,不断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供水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是单独的企业行为,而是与整个社会活动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其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随着供排水基础设施投入的继续加大,供排水企业的运营成本将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合理的水价来支撑城市供水事业未来的发展。
以下就如何通过水价改革及企业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实现供水企业的市场化经营等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二、供水企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城市供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供水能力和设施水平显著提高,但长期以来,水资源价值与水价的严重倒挂阻碍了城市供水基础设施的建设,部分供水工程缺乏维修老化严重,原水费上涨、供水成本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经营状况收不抵支,出现严重亏损,对企业的正常持续运行及安全优质供水均造成了潜在的威胁。过低水价使企业盈亏水平无法真正体现,加之供水行业的垄断性,使管理者及经营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无法调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一要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结合地方实际、考虑企业合理盈利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水价;二是供水行业必须强化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开源节流。以企业改制为契机,引入竞争机制,树立服务行业新形象,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使企业健康发展。
三、水价改革的必然性
水价是影响供水企业收入的最直接因素,水价形成机制的合理与否也就成为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最重要、最基本因素。我国水价普遍偏低,世界银行确定的居民用水开支标准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3%至4%,而我市不足2%,城市供水十年中发生了结构性调整,十年前工业用水占据城市供水的65%,而目前生活用水比率逐渐加大,已经超出了工业用水。因而民用水价的确存在上涨空间。此外,水价调整机制极不灵活,供水企业无权按市场经济规律确定水价,水价不能真实反映其制造成本,更无法体现水作为一种稀缺商品的使用价值,由于制水成本的不断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倒挂现象十分突出,水费收入已无法满足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扩大再生产。
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同时并存,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过低的水价给国计民生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一方面,低水价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不能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抑制了节水措施的实施;另一方面,低水价不利于供水设施的良性运行。
据统计,我国现行供水水价仅为成本的1/2左右,而且收取率仅为50%-70%。低水价使供水管理单位长期亏损,影响了供水管理单位的自下而上和发展。低水价使供水设施维修、养护和更新改造缺乏资金来源,造成老化失修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同时也影响了用水户的满意度,增加了水费收取的难度。偏低的水价也无法使投资者获得合理的回报,社会投资者不看好供水市场,因此不能吸引社会各方投资建设和更新改造供水工程。
人们已逐步认识到,通过水价改革,让水价真正、完全地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反映出水资源的供求关系,才能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才能引导人们自觉调理用水数量和产业结构,把有限的水资源配置到最重要的地方和效率最高的环节和用途,实现水资源在全社会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商品化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完全可行。其定价原则应按如下公式:“自来水价格=成本+税收+合理利润”。
四、合理调整水价
2011年3月9日,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曾表示,长期以来水价构成不合理和水价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水价,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水价形成机制,对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防止水污染、合理配置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供水企业来说,增加了自我造血功能,增强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建立综合水价改革的目标调控机制,逐步将供水价格调整到位,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全面推进各项水价改革,优先推动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的调整。结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合理计价,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逐步实行计量收费。进一步理顺各类水价的比价关系,加快推进阶梯式水价。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的改革,制定措施促进一户一表的改造,可以建立水表改造专项资金。全面开征水资源费,严格执行污水处理有关政策法规,继续加大对各市污水处理费的开征力度。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管力度,加强对污水处理费资金征收、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完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提高征收管理水平。合理配置水价调整的管理权限,做好水价调整后水费的使用监管。
五、供水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要以提高水价水平为重点,加速城市供水事业发展。近十几年来,由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城市供水设施能力明显提高,从我市看,基本解决了因设施能力不足而缺水的问题。目前供水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人员数量多,严重超过了生产经营的需求量,导致人均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包袱沉重;其次是设备利用率低,供水设施陈旧老化、维修费用持续上升;供水设施投入加大。投资成本摊销费用上升。另外,管网漏失严重,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供水设施的资本总量持续增加。
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对超期服役管网的更新改造投入力度,加强对管网的检修,提高修漏及时率,降低管网漏失率,保证群众用水卫生和安全。排水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向管理要效益。
城市供水企业改革要引入市场机制,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在政府统一规划、统一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统一价格和收费管理及其相应监管制度的前提下,推进供水行业的改革。加强对供水企业的成本监测和成本约束,进一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供水成本及相关资料的定期报告制度,对影响成本的重点指标进行严格控制。
六、尽快制定落实水价改革的配套措施
第一,提高对水价改革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让老百姓真正了解综合水价的构成和我市水资源的实际情况,疏导民意,使定价政策得到社会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全社会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除了利用价格杠杆之外,要通过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出台节水奖励的办法、设立专项节水基金等措施建立保护水资源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行阶梯式水价计价办法。落实完善水价听证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召开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价格调整听证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加强对改革情况的宣传和引导,以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相关利益者了解水价构成、计价方式、不同水资源间的比价和差价,以及水价调整的原因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好水价调整的信息沟通,增强群众的监督。
第二,通过水价机制,促进“一表一户、水表出户”改造工作。当前,要促进科学计价方式的改革,有计量且计量准确,按用水户的实际用水量缴费。加大征收和使用管理的力度,引入多种水费一家代征、银行委托收款、IC卡式智能水表等有效征收手段,提高收缴率,确保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切实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治污和合理开发。科学制定各类用水定额和非居民用水计划,要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实施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对高档洗浴、洗车、纯净水生产等特殊行业的用水价格提高收费标准,限制用水,促进节约用水。对水资源消耗量大的工业项目,要通过拉开差价促进高耗水产业结构调整。为此,要抓紧制定供水企业的行业定额、各类用水定额。
第三,切实加强污水处理后的综合利用,有关部门要加强地下水开采的管理,坚决减少自备井等违法开采地下水行为。
第四,加强城市供水价格成本约束和监督管理。建立成本定期监审制度。进一步规范水价决策机制,严格成本审核制度,约束成本不合理上涨,真正做到科学定价、合理、公开、公正,使社会能够理解和支持价格改革。
第五,加强对供水企业的服务监管。水价调整的目的不是增加收入,而是促进节约用水。水价调整对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对供水企业的改制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服务才能提高用水户的满意程度,增强社会对水价改革的认可程度。做好水费收取资金的监管。加强收费的监督和检查,严防截留和挪用。加大水费陈欠和征收问题的查处力度。提高水务政务公开和信息发布,扩大社会参与,改善水价监管。
总之,城市供水企业改革复杂艰巨,涉及方方面面,要统筹规划,从长计议,慎重行事。对因水价调整产生的收益,供水企业要有明确的资金使用计划,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认真落实,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水质的改善和供水服务质量的提高,水价调整后要真正体现老百姓受益。不能把企业的盈亏寄望于提高收费价格上,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气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引青管理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2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