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春和 张 娜
[作者简介]王春和(1962-),男,河北秦皇岛人,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张娜(1980-),女,河北保定人,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发展循环以济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中国经济虽保持着高速增长,但已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企业责无旁贷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循环经济;企业;社会责任;清洁生产
[中图分类号]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90(2006)05-0077-03
一、当今世界及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中国是积极推行循环经济的几个国家之一。鉴于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是最急迫和最重要的任务。因此,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在于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国制定了多项法律,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约束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1995年中国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此法对中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2002年中国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在20多个省(区、市)的20多个行业、400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有50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0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几百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一些企业针对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中国石化重视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营造安全、环境友好、健康的生存发展空间。在污染防治方面,中国石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对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操作管理的优化,生产装置的污染物量削减了12%~30%,有效地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在生产总量不断扩大、产品质量持续提高的同时,外排污染物不断减少,实现了增产减污。
宝钢历来注重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旨在建设绿色宝钢。为了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企业、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宝钢采取的措施是:(1)推进清洁生产,实施污染排放减量化和废弃物100%利用;(2)按照IS014001国际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严格的环境综合管理。宝钢还采用了“建造废物回用链”的模式,取得了很好效果。目前,宝钢吨钢综合能耗比设计值低了近1/3,为世界领先。宝钢通过开发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技术,吨钢新水耗量由设计值每年9.0立方米下降到每年4.57立方米,水循环率提高到97.35%,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一直在进行着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在政策管理、企业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低,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凸现出很多问题。
二、中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对循环经济本身和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员工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更是有待普遍提高。认识的不足使坚持经济利益导向的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也不高,这对更广泛地在企业内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产生了很大制约。因而,对于在企业如何推进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作用知之不深。
(二)理论和相关技术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发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作基础,包括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国外发展情况的研究;经济政策、法规的研究;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的研发。目前,中国对这些理论和相关技术的探讨和研发还有待加强。同时,中国缺乏一套系统的和规范的实施循环经济的管理办法、技术性指南和规范。这使得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缺乏管理依据和明确的努力方向,企业缺乏技术依据和指南,而在摸索中前进。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筹措困难,科研人员少,不能满足企业实现循环发展的技术需求。
(三)法律和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体系还远没有形成。中国主要的循环经济法只有《清洁生产促进法》,还没有具体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法律法规,也缺少更加具体的专项法律法规,如在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方面,关于废弃条件的设置、强制回收和回用名录的建立、回收和回用率的确定、经济刺激机制的系统化和可操作化、工艺标准及技术性规范的设立、循环信息的公开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立法规制。另外,对―些高污染行业、高资源消耗行业以及资源再生行业也应分别制定可行的法律法规。
(四)对企业不利于环境的行为的处理力度不够
对于企业违反规定损害环境的行为,中国已经有了一些处理办法,但实践证明,处理的力度远远不够,还不能对企业的行为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例如,中国目前对排污严重的企业的惩罚力度不大,企业宁愿支付罚款也不愿意在环保方面进行投入,这对于引导企业自觉开展循环经济实践,将循环经济推广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去是十分不利的。
三、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策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往往也是直接和间接浪费资源、损害环境的责任单位。国家经济技术指标的落后,实质是企业落后;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落后,实质是企业发展模式落后;国家经济增长质量低,实质是企业效率低。企业总体水平决定国家经济水平;企业的总体效率决定国家竞争力。在当今中国,企业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也是中国企业责无旁贷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发展战略绿色化
企业绿色化战略范式,应该是企业在整个战略要素的组合过程中,引入“绿色化”概念,使整个战略的形成、实施和反馈均朝着“绿色化”的标准努力。具体说来应该是:企业的意向和期望、企业发展的契机、企业对于资源的利用、企业的组织业务流程、企业所用的手段与方法都应该环保化、绿色化。也就是说企业的战略制定,应注重战略的长期性与柔性化,增强企业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和适应性,在战略的实施与反馈上,注重通过明晰的控制标准,严密的监督与执行过程,敏捷的反馈与调节机制,来提高实施与反馈的灵活性与敏捷度。
(二)企业要转变经营目标与经营思想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市场对企业的环保行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符合环保趋势的企业能在市场中树立起较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环境管理也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的目标不再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应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这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要求。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协调发展。传统上―直作为企业负担的生态保护问题已发生质的变化,生态目标的实现越来越有利于经济目标的实现。许多企业通过加强环保事业,不但污染物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也有了很大改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竞争力。
(三)强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矿产企业要提高综合开发能力和资源回收率,推进矿产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严禁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避免资源的粗放型利用,努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工业企业要广泛深人推动开展节能降耗工作,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以降低能耗。在建筑领域,要从建筑设计、建筑材料、施工管理、垃圾处理等各个环节人手,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以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浪费、实现建筑废物产生量最小化和再利用的目的。努力做好节水工作,进一步深化水价改革,做好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使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增强土地资源的供给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此外,各不同行业企业还应研究制定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的具体措施,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的标准体系。
(四)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符合循环经济的技术设计
要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改变依靠物质和劳动投入为主的状况,在产品设计中,应充分注意到使物质循环利用,资源综合利用,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节约资源、减低消耗来实现。尽量采用标准设计,使一些装备便捷地升级换代,东西坏了只更换坏了的零件,而不必整机报废。对消费者可以减少支出,对社会可以减少能源消耗。科学合理的设计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是循环经济的首要环节。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的排放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结果。
(五)企业要转向清洁生产方式
传统的企业污染防治模式主要是一种末端控制即末端治理模式。末端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污染废弃物的达标排放,这种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有很大的弊端。首先,不重视环境总的排污容纳能力,环境质量仍趋恶化。其次,忽视了其他生产环节的污染控制问题。
清洁生产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污染防治模式。第一,不以污染的达标排放为惟一的目标,强调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追求污染物的“零排放”。第二,清洁生产注重的是生产的全程控制,即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注意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注意减少有毒材料的使用,尽量产生少的废弃物。第三,清洁生产亦重视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控制。在产品的设计、原材料选用、生产、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这样就将企业的环境污染防治从企业的内部延伸到了企业外部,改变了企业只对自身内部的污染进行控制的模式。
(六)追求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创新
绿色化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不再单纯以企业环保部门为主,应当将企业的各个部门、各级人员都纳入到环境管理体系当中去,使企业内部经过整合,形成完整的环境管理制度。新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应适应循环经济的需要,应该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中都实施环境管理,以使企业在产品设计、原材料获得和使用及整个生产过程中都主动考虑和最大限度地保护资源与环境。环境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企业绿色化提供组织、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它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能源、原材料消耗,控制和减少污染排放,而且可以促进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和推广,可以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消除绿色贸易壁垒。企业从领导到职工各个层面加强学习研究环境管理标准,积极转变传统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大力推进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变革。
[参考文献]
[1]郭汉丁.循环经济与企业经营管理绿色变革[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路敦海.科学发展与企业责任――访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公司总裁金总国[N]中华工商时报,2006-03-09.
[3]文凡.循环经济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权威访谈)[N].市场报,2005-08―31.
[4]马秀岩,孟耀.中国发展绿色投资的思路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5,(12).
责任编辑:学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8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