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业集群下的成本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廖良林

  【摘要】本文将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产业集群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方面的优势,并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 企业群
  
  企业群、产业群或集群(cluster),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其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中游的生产企业和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联企业,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
  集群还有地理集聚的特征。产业关联企业及其支撑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是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往往代表着区域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集群在世界各地大量存在,有些集群世界闻名,如美国硅谷、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法国的索菲亚、印度的班家罗尔地区、意大利艾米利亚和罗马格纳地区等。我国也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企业群,如北京中关村的高科技产业、嵊州的领带业、海宁的皮装业、柳市的低压电器业、澄海的玩具业等。
  
  一、产业集群的优势成本分析
  
  1、信息共享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
  信息的流通不畅会使得企业无法对市场做出灵敏的反应,为此,制造商和供应商不得不保存大量的存货以保持企业的库存安全。这无形中就增加了企业的一大笔成本。
  而在产业集群中,信息共享是非常普遍的。同时,企业之间充分利用因特网等信息传递手段,信息的传递也是非常便捷的。
  我国产业集群普遍上具有地理位置接近的特点。地理位置接近使得企业之间获得的信息更容易本地化,为企业所吸收和消化。同时,由于生产商、供应商和销售商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使得他们的交易成本和搜寻市场信息的隐性成本降低。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而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企业之间纵向合作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1)生产成本的减低。传统成本研发设计只局限于企业内部,并不考虑上下游企业对企业成本的影响。而事实上,通过与上下游企业以及客户的交流,不仅可以找准市场方向,而且可以避免一些无效成本的产生。
  (2)库存成本的降低。传统成本管理中的“牛鞭效益”使得企业的库存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供应商为了保证企业存货安全,不得不增加存货量。即使现在实现JIT(零库存),但是在现实操作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因为上下游信息流通不畅。
  
  3、企业横向合作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横向合作是经营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的各种活动和关系引起的相关成本进行管理。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可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主要体现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1)规模经济降低单位运输成本。对于同类企业来说,如果某个时间内物流量较少,则企业分开进行物流操作显然会提高企业成本。即一个企业可以同时装运本公司和其他相关公司的产品。
  (2)范围经济减少物流运转点。范围经济则是不同运输方式或不同商品的数量增加所产生成本降低的效果。同类企业可以共用仓库存储原材料、产成品,这样可以减少物流的时间,节约企业的仓储成本,使仓库的使用效率提高。
  
  4、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率
  马歇尔早在1920年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一书中,就强调大量专业化中小企业地域集中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集群内部,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地,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生产,相应地,企业集群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同时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后福特制(Post-Fordism)生产方式的盛行,工艺过程日益高度专业化,这不仅为专业化生产商提供了很大的生存机会,还使它们实现规模生产,两者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企业集群整体生产效率。
  
  二、产业集群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就是一个产业集群的所在地,区内的专业镇以“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集群、大作为”闻名,一个镇的财政收入往往高于中西部地区一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而遍观珠三角的400多个建制镇,专业镇占了1/4;由产业集群形成的九大支柱产业占广东全省工业比重的73%。
  广东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颇能代表全国水平,那就是仍在初级阶段:一是地域分布不平衡,广东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全国就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浙江、广东两省。二是产业集群的载体主要是小城镇,相比国际上的产业集群以市和工业区为载体。三是产业集群的产品模仿多于创新,技术含量低,集群多以获取外部规模效益为主,竞争手段都是低成本和低价。
  保育钧分析说,我国目前的产业集群都存在产业规模小、专业层次低、产业链不完善、技术水平不高,仿制现象突出、金融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待突破。
  
  三、对我国企业走集群化道路的建议
  
  1、必须培养内生增长机制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深入这一领域研究的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的金祥荣教授对此见解独到。“当前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由报酬递增模式进入了报酬递减模式,而激活的突破点就在于增强产权保护。”
  “以浙江企业为例,产业集群得到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企业超细密的专业化分工,将可分割的功能不断分离出去,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企业生产一件衣服,布料、辅料、钮扣有专门供应商,甚至打扣眼都分包出去,包装、运输更是交给专门的服务商。这样的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成本,使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衔接更有效率。但是发展到现在,无论浙江还是广东的产业集群都进入了成本上升、报酬递减的阶段。金祥荣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产品差异化程度太低,只能导致恶性低价竞争。由于产品差异间隔小,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普遍模仿,走在前面的企业只能不断推出新产品,拉开时间差。但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企业推出的新产品都是浅层开发,做不了长期、深入的研发。
  另一方面,金祥荣说我国产业集群的生产能力已经上了规模经济,但是营销网络仍然没有实现规模经济,这也是国内企业与跨国企业市场势力差距所在。而这一点则与国内市场的交易信用体系建设、债权保护有关。目前我国的很多产业集群都是外向型,产品对外贸依赖度大。“其实很多民营企业主坦言,国内市场的利润率比国际市场高,为什么要千军万马挤国际市场?除了我们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外,很多原因在于国内市场的产权保护较差,企业的交易成本太高。”金祥荣所说的产权保护包括物权、知识产权和债权。他说,当前只有加强产权的保护,才能满足民营经济包括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需求,从产品创新、拓展国内市场营销等方面培养内生增长机制。
  
  2、要形成共同行动效应
  浙江温州的打火机生产商曾经在应对国外反倾销时联手行动,赢得注目。但是,像这样形成共同行动效应的产业集群在我国还是寥寥无几。深圳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的刘会远教授认为,这也是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不成熟的主要表现之一。
  由于缺少民间性、自律性原则组成的行业协会,我国产业集群的内部企业间很难在市场机制之外形成合力和互动机制。所以很多集群的创新和学习都只是表面模仿的“跟风”和“扎堆”,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成熟和升级。因此,我认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健全将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参考文献】
  [1] 赵季:《企业集聚理论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4月。
  [2] 郭宝:《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3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