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与《使女的故事》中的生态批评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 伟
[摘要]生态批评或者称生态文学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发端,并迅速地在90年代成为文学研究的显学。本文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了“自然”的深层意义。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揭示了人类目前遭遇的生态问题,并对人类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示警,也对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生态批评 自然 阿特伍德 使女的故事
一、生态批评的起源
生态批评或者称生态文学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发端,并迅速地在90年代成为文学研究的显学。美国学者威廉•鲁克特(William Rueckert) 1978年在《爱荷华州评论》( Iowa Review)第九期上发表了《文学与生态学:生态批评的试验》(Literature and Ecology :An Experiment in Ecology) ,第一次使用了“生态批评”( Eco-criticism)这一术语。威廉•鲁克特提出“生态批评”的概念意在“把生态学以及和生态有关的概念运用到文学研究中去”。
二、生态批评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来进行文化批判,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生态批评研究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研究生态批评首先应该弄清楚生态批评视域中“自然”的涵义。
三、生态批评视角下自然的涵义
英文中的这个“自然”固然也包含有自存、自在之意,却指涉的是人之外的那个在时间空间中存在的物质世界,一个非人工的、自然形成的实在的世界,即“自然界”。确切地说,英语中的“nature”只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万物”。“nature”则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即客观的自然、自然界。“自然和纯粹的自然之间的差异在于,对于前者来说,人类是归居于它的;而对于后者来说,或者人类被排斥在它之外,或者它与人类相离。汉语中的“自然”,在当代环保运动及生态批评思潮中是一个更贴近自然的本真意义。
四、生态批评视角下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始于18世纪的生态思想,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自然的态度。前者以英国牧师、自然博物学者吉尔博特•怀特( Gilbert White ,1720 - 1793)为代表,主张阿卡狄亚式的回归自然;后者以瑞士植物学家卡罗勒斯•林奈(Crolus Linnaean ,1707 - 1778)为代表,主张帝国式的征服自然。美国作家梭罗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生态文学批评的代表。他强烈反对凭借科学技术干扰自然和统治自然,不赞同过度人为地对待自然,。他的《瓦尔登湖》等作品为人们展现了一个人类之外的自然存在,那是最主要的超越了任何人类成员的存在。梭罗认为那个存在对人类生存有着重大意义,只有在那个存在中才能保护这个世界。梭罗强调了人类应当崇拜自然,如果人能达到足以对树和石头表示真正的崇拜,那么这种对自然的崇拜,不仅能够拯救自然,而且能够拯救人类自己。
五、生态批评的研究内容
当然,生态批评并不是将生态学、生物化学、数学研究方法或任何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用于文学分析。它只不过是将生态哲学最基本的观念引入文学批评。生态批评将生态哲学的基本思想引入文学批评,其内容相当广泛,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文化与自然的关系;以生态视角对小说、戏剧进行研究;环境文学的研究。生态批评研究文学文本中的生态哲思,从而重新解读自然在文学文本中如何被表述或压制,对文本中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进行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思想根源。生态批评赞成反人类中心主义,它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和谐格局。因此,生态批评应该建立的就应该是一种“生态整体思想”( Ecological Holism) ,强调对整体及其整体内部联系,即不是将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作整体的中心,也就是非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六、阿特伍德小说《使女的故事》的生态批评解读
1.生态批评视角下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近年来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加拿大作家,被称为“加拿大文学女王”。 阿特伍德是一位具有生态视野的女性作家。当前生态批评所关注的自然环境问题或者更确切地说生态问题,在她的多部小说中都有较为明显的反映。其中《使女的故事》一书对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的探讨非常深刻。
《使女的故事》被认为是一部反面乌托邦小说,它描绘了一幅令人骇然的生存景象:基列国专制政权统治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其中阿特伍德对环境污染及其危害的描述相当细致到位,给人一种触动心灵的震撼感。
小说中的基列国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人类的生殖繁衍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在这个国家里,非正常婴儿与正常婴儿出生之比为四比一。尽管担负生育任务的使女们按国家要求补充维他命、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但畸形胎儿和死胎仍然无法杜绝。每一个怀有身孕的使女会成为整个国家的希望,可希望常常变成失望,而使女们又会因此难逃厄运。在听说另一使女奥芙沃伦产下一婴儿时,奥弗雷德心里想,“奥芙沃伦会生下一个什么东西?一个正常的婴儿,如我们所希望的?或是其他什么,非正常婴儿,小小的头,或是长了一个狗一样丑陋的大鼻子,或是两个身子,或是前胸上有个大洞,或是缺胳膊少腿,或是手脚长蹼?”
2.生态危机
人类征服自然的结局导致了两方面的恶果:自然遭受践踏和人类承受苦难。不顾后果的消费和城市化将人类推向了践踏自然的无底深渊,而工业化和技术却诱使人类相信人类可以统治自然。“过去一段时期里,空气中曾经布满化学物质,辐射线和放射物体,河水里充斥着有毒成分,所有这些都不是一两年就能清除干净的”。对于生态危机的细致描写显示出阿特伍德对于受到践踏的大自然的极度关注。而自然遭受践踏的同时,人类自身也同样遭受着精神与肉体的煎熬。被当作基列国“稀有资源”的使女们,其身体也受到有毒物质的伤害:“这些有毒物质悄悄侵入女人们的身体,在她们的脂肪细胞层里安营扎寨。天知道,恐怕从里到外都被污染了,肮脏得就像进了油的河滩……说不定连兀鹰吃了她们的尸骨都会因此毙命”。阿特伍德通过想象一个可怕的未来世界,警示世人:如果人类继续污染、破坏自然,继续原有的虐待自然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那么人类征服自然带来的只能是生态危机。如果任凭人类一味破坏环境,人类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消亡。
3.阿特伍德的生态批评解读
阿特伍德认为人类应该停止征服自然,回到自然的怀抱。既然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有权利和机会去生息和繁衍,那么人类就应该尊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认同自然,承担起对自然的责任。
七、综述
人类文明进步的取得往往是以自然生态的破坏为代价。人类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为了自身的利益,屡屡侵犯自然,破坏了生态环境。自然则以恶劣的生存环境惩罚人类。《使女的故事》中,统治者已经看到盲目捕捞对鱼的生存构成威胁,下令禁止捕捞,整个沿海地区处在休渔期。同时,在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繁衍的危害后,统治者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其中,所有使女在被指定为“生育机器”前都要接受严格的审查,其中一项是确信其家族中没有橙剂(一种用作化学生物武器的除草剂)中毒者。这些做法虽然于事无补,但毕竟是有意识的调整行为。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批评反复探寻和积极倡导的。在《瓦尔登湖》中,梭罗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反对喧嚣的城市,而赞美有着树林和溪流的自然世界。他还进一步提出,人类不仅要回归自然,融入自然,还应当全身心地去感受自然,体验蕴涵在自然中无限的美。
反思整个人与自然的发展历史,生态批评,这种首次以探讨文学与自然关系为宗旨的文学批评,不仅要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和处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问题,还要从更深的层次上探讨精神生态的问题,引导人们重视向心灵内部的自然的回归。当然,生态批评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批评模式和认知上的诸多局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秋华.阿特伍德小说的生态主义解读:表现、原因和出路[ J ].外国文学研究,2004, (2).
[2]鲁枢元.生态批评视域中“自然”的涵义[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
[3]玛格列特•艾特伍德著,陈小慰译.使女的故事[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4]马凌.征服与回归:近代生态思想的文学渊源[J] .外国文学研究,2003,(1).
[5]王莉娜,苗福光.生态批评述评[J] .山东外语教学,2004,(4 ).
[6]王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J].文艺研究,2002,(3) .
[7]韦清琦.方兴未艾的绿色文学研究――生态批评[J] .外国文学,2002,(3).
[8]张冬梅,傅俊.阿特伍德小说《使女的故事》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 .外国文学研究, 200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2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