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完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雅冰
[摘要]随着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网络远程教育模式和传统面授教育模式已不再是泾渭分明,而是呈相互融合的态势。广州电大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中央电大关于开放教育“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办学方针,由以教师面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本文详细介绍了广州电大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远程教育 多元互动教学 特点分析 完善对策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于1961年,是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建校45年来,广州电大在实现多媒体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以学生学习学习为中心,教学设计为前提,系统网络为支持,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依托,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同步导学相融合的“多元互动”课程教学模式。本文将以一个普通广州电大教师的角度对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特点予以概括,并提出笔者在具体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以期寻求完善之道。
一、广州电大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教学方式多元化
随着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网络远程教育模式和传统面授教育模式已不再是泾渭分明,而是呈相互融合的态势。在国际上,“E-Learning”正逐渐为“Blended-Learning”(混合式学习)所取代。这种远程教育与传统面授教育混合的教学模式兼具了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各自优势,扬长补短,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电大的教学模式正是这种混合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具体表现为一半学时面授、一半学时上网自学的师生不完全分离的远程教育模式。广州电大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中央电大关于开放教育“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办学方针,由以教师面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本人认为,广州电大的教学方式突出体现了多元互动的特点,其实施的具体方式表现为:
1.面授学习(集体学习)――课堂上的案例教学
本课程的面授学时为72个学时,如何在有限的面授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传授课程知识,并引导学生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十分重要。由于电大的学生以成人为主,具有年龄大、工作压力大、时间较紧、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他们往往厌恶纯理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接受实践应用性较强的案例教学模式。因此,作为电大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倾向于使用案例来说明理论,应用性更强。
2.协作学习(小组学习)――课堂及网上的案例讨论
由于电大的师生比差距较大,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广州电大的任课教师们在课前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的同时,还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即协作学习。广州电大的许多课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同时展开课堂及网上案例讨论,并根据课程进度及内容适当组织学习小组展开学习活动。实践证明,这种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很受学生欢迎,既缩小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缩小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多元互动的目的。
3.网上学习(个体学习)――网上的教学
由于广州电大的开放教育本科学生以成人为主,许多学生由于工作关系无法参加所有的面授课程,为了帮助学生弥补所缺的课程并作为面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形式,广州电大的许多课程均配备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包括网上作业、教学辅导、历届试题、网上论坛、网上答疑等栏目。尤其是广州电大的网上论坛及网上答疑栏目在教师的网上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网上论坛,教师与学生进行非实时的交流,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问可以随时上网在网上论坛中发帖子进行提问,由教师尽快进行回答。而网上答疑栏目为师生间的实时性交流,其设置效果更为明显,也更受学生的欢迎。在网上答疑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确定每次讨论的主题,案例的长度及难度要适度,不要过长或过难,否则会出现师生交流上的困难。
(二)教学资源多元化
1.文本材料
文字材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资源的主要形式。广州电大课程的文本材料包括主教材、辅助教材、期末复习资料、平时作业等。作为课程形成性考核,学生必须完成4次以上的平时作业,中央电大集中安排的4次大作业将由中央电大杂志社统一下发。除此以外,广州电大的教师还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度安排了课堂及网上作业。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材料,可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适时进行预习与复习,巩固学习效果。
2.录像材料及各类课件
录像教材及各类课件是电大的重要教学环节,具有深化和扩展文字教材的功能,是学生获得课程知识的辅助媒体,是学生自学的另一重要辅学方式。广州电大的许多课程除安排面授辅导课外,许多课程还制作了IP、CAI、DVD等课件,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好辅助性资料。
3.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是电大学生自学的第三种重要途径。广州电大的大部分课程均针对学生需求,配置了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说明、课程大纲、直播课堂、教学辅导、电子教案、课程论坛、疑难解答、网上作业、历届试题等。学生可以选择在家里上网,也可以选择到教学点上网,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并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源。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有疑问时,也可以随时在课程答疑栏目上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讨论,不再受到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实施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1.个别学生的网络知识不足,导致网络学习受阻
当前,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在我国已基本普及,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网络知识已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参与网络学习的技能及条件基本具备。然而,仍有个别来自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及年纪较大的学生没有计算机的相关技能,不懂网络知识,不懂如何下载网络资源,无法打开网络视频,无法参与网上的课程讨论。因此仅仅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顺带培训计算机网络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电大学生需要更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
2.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开放教育“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办学方针,电大学生尤其是电大本科生已由以教师面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然而这种远程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自主参与网络教学及教师组织的各种网上讨论活动,并积极思考,主动与教师及其他学习小组成员实施互动,方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部分学生的被动学习习惯未能及时转变,网络学习及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虽然网上的答疑及课堂案例讨论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欢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仍未能转变,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师对知识当面传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上,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开放教育模式未能很好的适应。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1.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较高
电大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要求明显高于普通院校,既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普通面授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对教师的远程教学能力与课件的制作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电大的教师既需要不断进修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需要不断参与各种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2.教师工作负荷较重
在电大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既需要积极准备面授的相关资料及课件,同时也要及时进行网络资料的更新和补充,及时组织并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网上教学活动,同时面临面授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双重压力,工作较为繁杂。这既需要电大的教师具备极强的工作责任感及足够的耐心,也需要学校及时给予足够的激励,否则网络教学将流于形式,行同虚设。
三、进一步完善广州电大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在实施电大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完善对策,以图进一步加强广州电大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一)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
为了保证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网络教学的效果。广州电大学习中心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网络教学的平台,学生可在学习中心上网,参与网上的教学活动,实现与教师及其他学习小组成员的互动,参与网上教学的硬件设施得到了一定保障。然而,仍需要针对个别网络知识不足的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提供更为完善的网络学习支持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技能的培训
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学生“放羊”,由其自行摸索学习,相反应更加积极地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广州市电大各教学部均制定了《关于引导电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引》,然而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培训仍嫌不足,培训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进一步加强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过程及效果的监控
针对电大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参与网络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电大教师应不断加强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过程及效果的监控,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网上教学活动的内容与进度,同时对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与激励,使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网上教学的参与度及参与效果直接挂钩。
(四)为减轻主讲教师的负担,可考虑适当配备导学教师参与网上教学的辅导
针对电大教师工作量较大,工作较为繁杂的特点,为减轻教师工作量,对于学生人数较多的课程应配以导学教师。主讲教师负责面授课程及课件的制作、网上资源的补充等主要教学工作,导学教师可帮助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进度,及时回答学生网上的提问,并向主讲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要求并提供网络教学的相关数据。
总之,广州电大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为核心,只有在此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以多种媒体教学手段为依托,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学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导中学、学中导,导学同步。要使该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首先转变师生的学习观念,不断改进该教学模式,使之更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奥托・彼德斯.数字化学习环境:开放无距离教育新的可能和机遇.开放教育研究,1998,(2).
[2]张文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再定位[J].电化教育研究,1999,(4).
[3]黄清云.现代教育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88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