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传播的最佳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长庆
在各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传播手段和方式日新月异、各具特色的今天。能不能把“新近发生的正在运动的事实”在最快时间内,具有强烈现场感的向受众播报。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当然也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一要求,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不断的完善自己。以符合工作的需要,为广大电视观众呈现更加真实、准确的新闻报道。
一、注重时效性,力求实现同步报道
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为了能够在最快时间播发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各种平面媒体、各广播电台、电视台都竭尽全力,以各自的先进手段,以最快的时间对外进行传播。外国媒体更加注重对新闻事件的及时报道,他们可以中断正常的节目播出。将新闻播报与现场事件连通,在现场全方位地报道事件的全过程。
电视作为当今最强势的媒体,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以及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在最佳传播效果的报道过程中,对于前一档新闻中已播发过的事件消息,常常以要闻的形式进行提要播报,而对于首发的消息,尤其是距离播出时间最近的新闻,则浓墨重彩。充分反映,以真正体现新闻的“滚动”播出,争抢时效,缩短新闻播出与采访之间的时间差。
二、编排创新,打破常规
新闻编排,是编辑对新闻进行策划的重要一环,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所传播的新闻能否在受众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为了能使新闻出新、出奇,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是把同类题材,相同主题的报道编辑、组合成一组播出。这样既能作到信息含量大,又能做到主题突出。其次是多样搭配。在一组新闻中有时事、经济、社会、文体等多种内容,在编辑上采用各类消息交叉、搭配的形式。这种多样搭配是常规的新闻编排方法,而每逢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采用同类编辑组合的编排方法则更容易出新出奇,传播效果也会更好。与大家所基本熟知的心理相关连,受众总是愿意接受反常的、罕见的消息,以获取更大的信息。除了内容的新鲜、奇特以外,信息的表现方式、结构、材料等的新奇。同样可以满足受众对信息量的期待。
三、充分发挥电视优势,增强现场感
我们对外国电视节目都有一个基本印象。屏幕上总是打着醒目的“LRTVE”那是时刻提醒观众,本台“正在直播”,但扫描一下我国各电视台,这样“现场直播”字样则很少出现在屏幕上,这种差距在新闻节目上体现的尤其明显,新闻是最需要发挥电视现场同步播报功能的原始性传播,而这种现场直播的新闻节目在我国却是很少、很少。
就在时效性和与现场报道能够实现的同时。现场报道更是不容忽视,因为现场报道最能体现电视优于其他媒体的独家优势。只有当记者深入新闻现场,面对摄像机。也就是面向观众,并随着事态的发生、发展,边观察边思考,直接向观众进行式报道的时候,才是电视最能发挥其优势的时候。
针对现在的实际状况,有必要澄清一下,大多数人对“现场报道”认识的误区。真正的现场报道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现场直播”。观众从屏幕上看到的,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同步进行的,是直接向观众作出进行式的报道,也就是说:“现在的新闻事件现在报道”。而我们日常看到的电视新闻基本上是以录播为主,就是录制好了新闻节目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播报,即使是直播节目,大多数也是录制好后进行播报,并非真正的现场直播。观众从屏幕上看到的现场报道的新闻事件与播出时间是不一致的,是播出前发生的新闻事实,是新闻事件的滞后播出。之所以称之为“现场报道”更多的是因为它采用了现场报道的形式,也就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向观众播报。而真正意义上的现场报道就是现场直播,只有在遇到重大的新闻事件发生时才会组织,如重要会议的开幕式,重大工程的开工、典礼等等。但由于这些事件一般是预知的,缺乏新闻的突发性,人们在看这样的现场直播时,没有应有的新闻感受和悬念。因此这样的“现场直播”往往是名大于实,尽管如此。这样的“现场报道”也仍然为屏幕增色不少。但是相比之下西方广播电视同行在发挥电视优势方面比我们发展得快得多,每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国外有实力的电视媒体总是开着了卫星车直奔现场,与新闻事件同步报道并播出。
目前,我们国内、省内广播电视人,都认识到了现场报道的重要性,各电视台,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报道中也都实行了现场直播,如“哈洽会”、恐龙化石挖掘、冰雪节活动等等。并且现在,不仅仅是在遇到十分重大的新闻事件时,才组织现场直播,对一些内容比较单一,时空相对集中,为观众所瞩目的重大事件性新闻题材。大多也采取了现场直播的形式。
这些采取现场播报的节目,充分体现了电视的媒体特色和受众的参与性,播出后观众总是反响很大。由此说明了时效与现场的威力,同时也有力的证明了。增加新闻的时效性和现场感,能够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勇,深度报道采访与写作[M],合肥大学出版社,2006
[2]梁衡,新闻原理的思考[M],人民出版社,19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2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