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评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秀萍 刘 芳

  摘要: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在给企业带来价值与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供应链上企业的风险。因此,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在新形势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供应链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与评价及供应链决策4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最后对该问题的研究提出前瞻性的预见。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风险识别 风险估计与评价 供应链决策
  
  一、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运营中存在大量的诸如需求不确定、信息不对称以及供应商不稳定等随机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供应链风险及供应链风险管理应运而生。供应链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它会利用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
  关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评述我们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首先介绍关于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整体的研究,其次是按照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展开各个主题的研究。
  
  (一)关于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
  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管理供应链中出现意外事件或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的一个系统的过程。就我们看到的文献而言,供应链风险管理涉及的理论,有一般风险管理理论,也有供应链管理理论,更准确地说,供应链风险管理涉及的理论是一般风险管理理论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交叉。
  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的研究始于Lindroth(2001)提出的三维供应链风险初步分析框架,该框架包括供应链单元分析、供应链风险类型和供应链风险控制。Tah,J,和Can,V。(2001)分析了构筑供应链的供求风险,指出当前建设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工具和技术的缺点,提出一个等级风险统计结构的风险描述语言,界定了供应链风险的涵义,也提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此外,还讨论了建立风险知识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风险管理的框架。Cranfield(2002)提出了一个4阶段供应链风险管理框架:供应链范围和构成要素描绘一供应链脆弱性和风险识别一供应链风险评价一供应链风险管理,同时强调对供应链风险范围和构成要素的鉴定。
  De/oitte管理咨询公司(2004)将SCRM(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也归结为4个阶段,但其内容与Cranfield的4阶段供应链风险管理框架有区别,它们是:识别风险、决定SCRM战略和行动、执行和实施行动、监控SCRM过程和结果。J,Hallika(2004)提出了供应商网络风险管理的一般结构,提出了复杂网络环境下供应商网络风险管理的方法,论证了供应商网络合作给供应链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供应链成员企业越多,供应链风险水平就越高的研究结论。
  倪海燕等(2004)指出,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具有相同的程序,即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实施与评价。二者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目的不同。企业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管理范畴,与其他管理职能一同平行发生作用,同时起到综合调节作用;而供应链风险管理强调加强供应链成员企业对风险的了解和沟通,通过对潜在意外事件和损失的识别、衡量、分析,以最小成本最优化组合对风险实行有效规避,实时调控,以保证供应链的安全、连续与高效。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供应链伙伴关系、合作关系的管理、监督与控制。
  熊淑丽等(2005)和杨文等(2006)就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下供应商的选择问题进行了阐述。他们将供应链风险分为方差风险、中断风险与毁灭性风险,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供应商选择模型。张存禄、黄培清(2007)提出,供应链风险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供应链上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与评价,合理地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可能影响供应链的各种风险因素实行有效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保证供应链管理目标实现的工作过程。赵林度(2008)从供应链风险评估、分析、响应、规避以及供应链的弹性与应急管理等方面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与阐述,引入供应链保险,提供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方法以及实施从风险中获得风险发展战略的途径。
  
  (二)关于供应链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供应链风险识别是有效进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首要阶段。风险识别是发现潜在风险,分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每一个参与主体及其所处的环境,找出可能影响供应链的风险因素,掌握风险特征,确定风险来源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目前,关于供应链风险的研究,多数是关于供应链风险因素识别的研究,国内外对风险的类别都有相关的总结与归纳。
  AI-Bahar和Crandall(2002)认为,“风险识别是一种系统的、持续的对风险相关事件进行挖掘与分类的过程”。Harland(2003)把供应链视为供应网络,归纳出对供应网络运作及其环境有现实影响的九大类风险,它们涉及到:战略、作业、供应、客户、制度、竞争、信誉、税收、资产和法律。李晓英、陈维政(2003)从系统风险、管理风险、信息风险及市场风险4个方面分析了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马士华(2003)把供应链风险因素归纳为两大类:内生风险(indigenous risk)和外生风险(exogenous risk)。Ernst和Young(2003)的供应链风险调查表明,供应链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供应链风险水平越来越高,供应链运作低效率和高成本,供应链核心企业被其他企业所取代。他们根据对10个国家50家零售企业和家电生产企业供应链风险调查的结果指出,供应链存在八大风险:持续经营计划风险、数据完整性风险、供应链管理技术应用安全风险、企业治理风险、合作关系风险、供应链管理成本与投资风险、劳动力风险应链管理技术应用安全风险、企业治理风险、合作关系风险、供应链管理成本与投资风险、劳动力风险和税收风险。他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通过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节约成本,获取战略优势。
  Martin Bailey(2004)把供应链风险分为外部环境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与运作风险三大类,并且归纳出包括全球、政府、经济、火灾、客户、安全等在内的21个风险形成因素。P,J,Agrell(2004)通过建立一个3层两期供应链模型论证了供应链风险对供应链成员协调和供应链合同的影响。田会等(2005)认为供应链的风险是由于各环节的博弈与合作造成的,主要表现为系统风险、信息风险、管理风险与技术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风险防范系统,并且指出利用“木桶原理”防范系统约束风险以及利用文化支撑体系防范系统内耗风险等措施来防范风险的思路。周艳菊等(2006)

提出供应链风险的来源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牛鞭效应使供应链风险被放大;由于供应链网络上的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任何一个企业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波及和影响其他企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甚至导致供应链的破裂和失败。因此,他们将供应链风险定义为供应链的脆弱性。
  吴军等(2006)认为风险可以根据其发生的概率和事后危害性这两个维度进行简单地划分,提出两类典型的风险:日常风险,即由于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供应环节的供需不平衡而产生的风险;第二类风险为供应链管理的突发风险,是由于供应链环节中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而产生的风险。宁钟、王雅青(2007)提出,供应链风险识别可借鉴在金融服务业中广泛使用的风险识别和测量工具,如情景分析、历史分析和流程计划等。其中,情景分析法不是传统的强调概率的计算,而是通过对运营环境的发散性的思考,强调对于未来可能面对的各种突发情景建立思想上的准备和相应的措施。
  
  (三)关于供应链风险估计与评价
  供应链风险评估是在单个风险水平估计的基础上确定供应链整体风险水平的过程,是估计单个风险的性质,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发生时间及其后果影响的大小,然后再进行综合评价来确定供应链的总体风险水平以及风险能否被接受的过程。风险估计与评价是为风险管理者拟定风险管理对策,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的重要阶段。目前,综合评估方法较多,这些评估方法各有特点,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许志端(2003)对供应链战略联盟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一种系统的战略规划框架,调查和评估供应链战略联盟中存在的7种风险因素,并统计分析一些公开披露的案例,为供应链战略联盟中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为企业理解并识别供应链战略联盟中存在的风险及其可能的来源提供了依据。丁伟东等(2003)提出了供应链可靠性评估矩阵,具体有4个步骤:选定评估因素,构成评估因素集;根据评估要求,划分等级,确定评估标准;对各风险要素进行独立评估,得出评估矩阵和权重矩阵;进行数学运算,计算出每个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定义企业的可靠性。这也是一种定量研究的方法。其缺陷是没考虑到风险的概率。
  Hallikas(2004)从风险事件的概率和结果的角度半定量化地研究供应链风险评估,主要是从财务角度进行评价,同时考虑到一些非物质结果,例如信任、荣誉、知识的退化等一些难以货币化的因素。这种评估能加强企业对内外环境的理解。Hallikas的半定量化的研究方法为供应链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框架和思路。付玉等人(2005)在“基于案例推理的供应链风险估计方法”中,把人工智能中的案例推理技术引入供应链风险估计,较好地解决了案例的描述与存储、匹配案例的检索以及检索结果的调整等关键问题,设计了实用化的偶发风险估计原形系统。Stansmith(2005)将供应链风险从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发生后果的严重性两个方面将风险划分为5个级别,从而形成一个共25个方格的风险评价方阵。然后将企业识别出的风险逐个归类,并建议根据评价结果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吴军等(2006)综合国外文献的研究,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有一些学者从马氏决策角度对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模型进行了大量的风险分析。其中,代表性的文献有:White(1988)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关于马氏决策问题风险敏感准则分析的主要结果;Sobel(1994)对于一般性的非折扣形式、折扣形式的马氏决策问题进行的风险分析;Chung(1994)采用高均值低方差的判定准则研究的一个不考虑折扣的平稳分布单一链马氏决策问题,并给出了Pareto最优的分析方法和计算结果。于瑞峰等(2007)从供应链风险管理角度研究企业信贷风险,指出信贷风险研究方法有:数量统计方法中的多元判别分析法,Logit法以及近邻法等,在给定的时间概率条件下,投资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价值的VAR(Value atRisk)法,基于公司的破产概率,衡量单个项目信贷风险的Credit Monitor模型和衡量信贷组合风险的Portfolio Manager模型;以及注重信用组合风险评估的组合风险评估方法。他们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的企业信贷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全面地评估贷款申请企业的偿贷能力的方法。刘俊娥等(2007)利用项目管理过程中识别项目风险重要性的一种结构性方法――风险矩阵,对供应链风险构建了一个供应链风险评估方法体系,主要由风险矩阵设计、风险等级的确定、风险因素重要性排序、指标重要性权重的确定、总体风险水平等组成。
  
  (四)关于供应链风险决策过程
  企业要对已识别的风险加以处理,关于风险处理方案的优选就是风险决策。风险决策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状态发生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不能通过相同条件下大量重复试验来确定其概率分布。风险决策有多种方法,如最大的最小值法、最大的最大值法、乐观系数法、假设等概率法、最小的最大后悔值法、Bayes分析法、熵度量法和马尔可夫法等。文献中对于供应链风险决策的研究为数甚少。
  马林(2004)针对供应链风险管理及在此基础上的供应商选择评价决策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熵权多目标决策法,并从生产运作与经营风险两方面构建供应链风险管理下供应商选择评价决策的结构模型,以及实施评价的步骤。马林、沈祖志(2004)认为,随着供应链成员分布范围的扩大,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供应链管理风险大大增加。这些不确定性和管理风险包括运输的不确定性、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汇率变化和价格风险,等等。因而,他们将汇率风险纳入中小企业供应链的决策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汇率变化对制造商采购决策的影响。李志等(2005)按风险的属性分类。方法将其中的成本进行分析,基于属性进行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利用投影模型的区间型多属性决策方法设计出决策矩阵,从而建立供应链成本型风险的决策模型,并结合实例求出最优解。
  梁祺等(2006)认为,组合风险决策的目的,就是要在给定期望收益水平上,实现风险最小;或者在任何给定风险水平上,期望收益最大化。其中,期望收益通常是以收入和资本增损的总额占初期投入的百分比来表示,即期望收益率。在未来状态不确定的情况下,期望收益率是通过结果的概率分布来表明的,这种概率分布的方差或标准差可以用来表示风险。在供应链中,对于多个供货源企业的组合,期望收益应该等于组合中各个供货

源企业的期望收益之和。在考虑到不同供货源企业在供应链中相对份额的情况下,企业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就等于各个企业期望收益率乘以其相对权重之和。而对于面临多个供货源企业的组合风险,则不仅考虑各自的风险大小,还必须考虑到企业之间的依赖程度。从数学方法上来说,不仅考虑各自的方差大小,还必须考虑到协方差的大小。作者针对供应链管理中的组合风险决策问题,建立了类似Markowits均值一方差模型,实现了在不同期望收益率水平下的多供货源企业的优化组合。吴军等(2006)指出,近年来,在假定供应链决策者为风险厌恶型决策者基础上来研究风险厌恶对于供应链系统性能和最优决策的影响以及具有风险厌恶决策者的供应链协调问题也逐渐为供应链风险研究者所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刚刚兴起,Lau H和Lau A(1999)研究了一个制造商、一个销售商的两阶段供应链模型,即制造商决定批发价格和返还价格,销售商决定定货量。假定两个决策者都是风险厌恶型决策者,作者证明了最优返还策略依赖于两个决策者对于风险的态度,制造商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返还策略获得更大的利润。明确提出具有风险厌恶决策者的供应链协调定义并给出系统化的描述主要是Gan,Sethi和Yan(2004)的工作,他们基于决策理论中的Pa reto最优概念研究了具有风险厌恶型决策者的供应链协调问题。首先,他们给出了具有风险厌恶决策者的供应链合同的协调定义以及达到供应链协调获得Pareto最优解的基本步骤;其次,以一个供应商、一个零售商的二级供应链系统为例,分别采用下方风险、均值方差和效益函数作为度量工具来说明如何设计供应链系统参数从而达到协调;另外,还研究了由一个风险中性供应商和一个风险厌恶型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协调的协调问题,并设计了一个易于操作的风险分担合同来达到供应链系统的协调。
  
  二、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评价及对未来研究的前瞻
  
  尽管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在按主题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这里我们试图对其再做进一步的评价与展望。
  
  (一)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评价
  从整体上看,我们发现有关供应链风险的研究有以下3个特点。
  1、研究的出发点和方法都是面向实际的。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供应链还是一个新兴交叉的应用领域。供应链风险管理更是一个稚嫩的交叉应用领域。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源于实践,因而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所提出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控制措施等是面向实际的、问题导向的,这是我们发现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风险矩阵对供应链风险的影响、汇率变化对制造商采购决策的影响、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期权机制、仓单质押运作风险的优化、供应链管理中的组合风险决策问题,等等。
  2、研究中有应用模型进行描述的趋势。供应链运作中所存在的大量随机因素使供应链中不确定性现象的发生成为常态。为了减少和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供应链风险的模型描述和应对方式的理论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特点,比如,供应链风险管理下供应商选择评价决策的结构模型、基于供应链的企业信贷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信贷风险评估模型;数量柔性供应链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框架,等等。
  3、总体上对各个主题及其涉及的行业研究的力度不均衡。从主体上看,关于供应链风险识别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关于供应链风险估计与评价、供应链风险决策、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制造业、零售业的研究相对较多,对其它行业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矿产品、农产品与下游制造加工业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从而产生了相应的风险,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却不够。
  
  (二)对未来研究的前瞻
  1、模型的实用性方面的改进。如上所述,应用模型对供应链风险进行描述是目前供应链风险研究中的一种趋势,但是,从总体上讲存在模型的适用性需要改进的状况,多数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的模拟、验证。例如,基于供应链系统的各项资金流出入量,拓宽了对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方向,然而,其模型尚未进行模拟,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应该是供应链风险管理领域进一步探讨的另一个方面(王勇、常凯,2007);基于供应链的企业信贷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信贷风险评估模型克服了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中存在的只对申贷企业孤立评判的不足,但正如作者所言“要使之更具普遍性则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完善”(于瑞峰等,2007),因此,我们认为,模型的模拟、验证以及实用性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是供应链分险管理研究的一个方向。
  2、研究的关注点会应需求有所改变。近年来,矿产品、农产品供应商与下游制造加工业之间摩擦的增多与加剧,正在引起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因而,对该类供应链风险问题的研究将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方向;同时,随着人们对金融风险影响程度日益增强及其发生的可能性的担忧,将供应链风险与金融风险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已经开始成为供应链风险管理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吴军、李健、汪寿阳,2006)。
  3、供应链网络模式下风险管理的研究。虽然Hallikasa(2002,2004)研究了网络环境下的风险,但他们重点关注的是供应商网络下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对于其它网络模式或更复杂的多个供应商情形下风险因素是什么、风险管理应该如何执行等问题还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关于供应链网络模式下风险管理的研究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周艳菊、邱莞华、王宗润,2006)。
  4、其他需要进一步完成的研究。关于风险管理的信息和知识系统的开发,关于风险和报酬的分摊研究都是需要进一步完成的工作(周艳菊、邱莞华、王宗润,2006)。此外,在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同等重要,设计恰当的机制来促使信息在供应商和分销商之间共享依旧是供应链风险管理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宁钟、王雅青,2007)。同时,供应链网络通过与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来规避风险的探讨也将成为一个研究的方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1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