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 元

  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的根本是战略,而战略的本质就是企业文化。建立和健全企业文化是为了使企业能更具竞争力,企业内外能更好地沟通。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观念上的改变,就无法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和保证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到员工团队的使命、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不适应企业的社会属性(或者说赢利特性)及其发展规模与模式的企业文化,会直接或间接地阻碍企业目标的实现,极大地削弱甚至毁灭企业的存在价值―包括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其存在价值(特别是商业价值),就不可能继续生存与发展下去,以其商业价值为依托的社会价值也将无从体现。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核心竞争力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是创新,即产品特色的保持与创新、管理水平的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赖于全体员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认同;有赖于员工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对待工作的共同价值观;有赖于个人愿望与企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这就是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功能与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和保证,同时又不断地强化其核心竞争力:
  第一,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具有共通性,企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互间交往,并且无论从事哪些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可获得一定的成就。在人际关系中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相联系,不断发生矛盾和碰撞,又不断地得到调和、妥协,达到统一。企业文化就是这样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不断进化集聚而成。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员工树立了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随着企业重组兼并的频繁发生,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经营理念等相互交融,使企业文化不断趋于细致和完美。它可以在无形中协调员工的行为,它能够代替权威机构来协调员工的行为,并可以保证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而采取的放权措施不会导致混乱。
  第二,激励员工的创造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的最高精神需求,这种需求如果能够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它可以为所有的员工指明奋斗的目标和行为准则。在柔性管理中,要靠员工的自觉性来完成工作,利用员工的创造性来做相关的决策。因此,要靠企业文化来为所有员工指明方向,使所有员工集中精力、集中合力,从而更有效的达成目标。企业文化可以起到“胡萝卜加大棒”的作用,它为所有员工树立了评价标准,从内在的精神的层面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防止了制度的漏洞。
  第三,形成企业的科学管理。当今时代,企业更加注重在观念、管理、产品、科技、机制上的创新和发展。企业文化也随之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上不断细化,推陈出新。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通过这种发展和完善使企业管理更加出色、有效和富于活力。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者突破了纯理性的圈子,使其管理活动更具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人情味,使之具有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
  第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市场竞争是品牌竞争、技术竞争、人才竞争,而要把品牌、技术、人才培育和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生产力,就离不开企业文化。一个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能从本质上改变员工的精神境界,能够真正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员工成为学习型员工,从而形成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意识,开发员工的智力因素,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
  
  二、创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集团国际化趋势的加快,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建设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已成为现阶段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企业应在结合传统文化和当代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创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1.实施“人性化”管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人性化”管理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与反应、灵敏与弹性,它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知识由隐到显的转化,形成强势持续竞争优势。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已不再是单纯的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和手段,而已成为企业的主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有设身处地 接纳对方的思维,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亲密感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沟通才可以有效,“管理透明化”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每个人的知识、能力、创造性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文化环境,关注人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企业在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重点抓好尊重员工、善待顾客、分权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的原则,从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管理制度和理念的创新
  建立特色企业文化,有必要引入“刚柔相济”、“严爱相融”的管理理念。
  一是硬性方面的,如管理制度,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决定了人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是难以办好的。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任何人都不能够逾越,都不能够妥协,也不能够通融。
  二是软性方面的,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一个企业只有刚性、理性的制度,缺乏人性化、人情味的东西也是不行的,应当融入“爱”的管理理念。爱,就是对企业员工关心爱护,为员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员工发展空间的创造,以及财富的合理分配等。营造一个健康、和谐与文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企业增强自身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关键所在。
  
  3.培养团队精神
  王选院士在北京大学讲演中指出,团队精神是北大方正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大生产条件下,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化,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必须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而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只能通过相应文化氛围的培养和相应价值观念的陶冶才能形成,团队精神的形成则是培养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的基础,缺乏团队精神的支持,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成功,个人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没有个人的首创精神,团队精神也会失去其发展动力。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配合各类资源实现竞争力。
  
  4.构建企业文化载体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载体在生产经营中表现出来。雄厚的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塑造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企业物质文化,搞好生产经营活动,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新颖精美的包装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出能够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良好生产环境,使广大员工真正感受到工作的愉快,并以员工形象为载体,展示企业特有的优秀文化氛围,加大企业文化设施的物质投入,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出鲜明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认同感,从而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5.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感的树立和奉献价值观的形成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没有奉献观的人是难以尽其社会责任的,反之亦然。在企业中之所以要提倡加强奉献观教育,是因为从本质上而言,人类的发展进步总是或多或少地以个体的牺牲为代价。在改革过程中,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根本一致前提下的矛盾并没有消除,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有时还比较激烈,而为了维护整体利益又必然要求个人利益作出牺牲。同时,我们所提倡的奉献观应建立在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从总体上看,个人完善和社会完善是互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和奉献价值观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因此,一方面应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尊重个人的利益也就是尊重主体的需求意识,从而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应摆正集体功利与个人功利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总之,企业文化就是一种资本,一种竞争力和一种品牌,企业文化更是企业出奇制胜的法宝。任何事物一旦赋予了文化的内涵,就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也意味着是一种不尽的财富。在当今社会和未来,只有那些建立起以企业文化为依托的战略性成功要素和地位的企业才能够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并在竞争中不会遭到淘汰。正如TCL集团总裁李东生所言,哪一个企业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领先,哪一个企业就能够建立起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管理学院
  编辑:黄良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7337.htm